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溯源高盛“欺诈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4月19日05:41

    徐伟豪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被控欺诈事件震动了华尔街。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美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的序曲,高盛不过是那只被杀给猴子看的公鸡。

  4月16日上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高盛集团及其副总裁托尔雷(Fabrice Tourre)提出证券欺诈的民事诉讼,称该公司在向投资者推销一款与次级信贷有关的金融产品时隐去关键事实,误导投资者。美国证监会指控托尔雷对这起欺诈案负主要责任。高盛在当天回应,否认所有指控并表示要积极抗辩,维护公司声誉。

  证监会的指责称,高盛在2007年初设计并销售了一款基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RMBS)的复合型担保债权凭证(Synthetic CDO),而当时美国房市和与其相关的证券均已经开始显示出走软的迹象。证监会表示,高盛未能向投资者披露该CDO的关键信息,特别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公司(Paulson & Co.) 在组成CDO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挑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严重的是保尔森基金公司已经选择做空这款CDO。

  为这项交易,保尔森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了约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但这笔交易给其带来高达10亿美元的收益,而这全部是由这一CDO的投资者埋单的。

  简单而老旧的欺诈

  美国证监会执法部门的主管库萨米(Robert Khuzami)认为:“这种金融产品是新的且复杂,但其中的欺诈和利益冲突却是简单和老旧的。高盛错误地允许一名能深刻影响其投资组合中抵押贷款证券的客户对抵押贷款市场做空,还向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虚假陈述:该证券的投资内容由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择。”

  保尔森2006年开始看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寻求办法做空这种债券。在尝试过若干家银行没有成功之后,他找到了高盛而且一拍即合。2007年以前,高盛已经设计参与了一系列复合型CDO的交易。高盛在2007年初,也已经完全意识到房市随时可能崩溃,不会再有这样的CDO交易出现。

  根据经验,高盛知道如果没有一个第三方独立的机构参与挑选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特别是在房市显示出疲软的时候,市场上就没有人愿意成为买方。所以高盛找到了ACA公司。ACA是一家专门负责挑选CDO投资组合的公司,其品牌担保使得投资者有信心购买这种复合型CDO。

  起诉书显示,保尔森配合ACA全程参与了涉诉投资组合的挑选。因为保尔森的目的是做空,所以他自然希望挑选那些最容易出问题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加入投资组合。但是高盛非但没有向ACA披露保尔森其实是做空的目的,甚至误导ACA以为保尔森是做多这一CDO,并准备购买风险最大的那部分CDO。高盛在该CDO的销售书中也只是强调ACA参与了投资组合的挑选,没有提及任何有关保尔森的参与。

  果真如上所述的话,则表明高盛和保尔森一起设计好了一个圈套等着投资者,同时他们还找来ACA做了很好的演示。

  保尔森神话

  保尔森基金公司的总裁保尔森(John Paulson)是金融危机以来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保尔森过去几年间仅个人获益就达60亿美元。在做空CDO一项上整个基金收益在40亿美元。

  其实保尔森参与设计CDO产品的做法,并不是秘密。新书《最伟大的交易》(The Greatest Trade Ever)详细记录了保尔森如何成功做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书中记叙保尔森曾与多家投资银行设计做空次级房贷的CDO产品。但是书中没有披露这些投资银行如何推销这些CDO产品。

  2005年,保尔森预感到美国经济将会下滑,房地产业存在泡沫,房价在总体上永远不会跌落或是联邦政府将降低利息以维护市场的论调,使其更相信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面临极大的危机。要在这场危机中降低投资风险,并从中获利,做空次级房贷是最好的选择。

  2006年7月,保尔森筹集1.5亿美元,建仓做空次级债。不同于其他人的研究模式,他不依靠评级机构的排名,而是亲自带领团队,逐个分析所能获取到的个人贷款的具体情况,从中发行问题房屋抵押贷款证券。

  值得令人回味的是,保尔森在2009年8月12日以164美元左右一股购入200万股高盛的股票。

  监管风暴序曲?

  美国证监会表示正在对那些在房市显出下滑迹象时仍设计并销售与房市有关的金融产品的投资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调查,高盛只是调查涉及的公司之一。其中美林证券因为策划类似交易,正被一家荷兰银行起诉。

  一名曾在花旗银行CDO部门工作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样的CDO交易在信贷市场鼎盛时期其实非常普通,每一家投资银行多少都有参与。

  分析师指出,这一事件对高盛乃至华尔街的影响很大。虽然可能最后高盛与证监会达成和解收场,支付数亿美元了事,但是高盛的声誉将受创严重。金融危机以来早有人指责高盛有利益冲突,但这些指责没有过硬的依据,也从来没有变成调查或起诉。

  一名高盛员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事件在公司内部震动很大,“虽然我们知道证监会正在公司进行调查,但是当天早上新闻中播报这一消息时,交易大厅中许多交易员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站起来关注新闻。”公司已经发信给内部员工不准向外发表任何评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盛4月6日发表的年报中,其CEO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史无前例地撰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致股东信。信中提到客户这一词56次,并且反复强调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

  投资银行的命脉全在信心。这一起诉是对高盛客户信心的直接打击。而且人们不禁会联想,高盛在房贷CDO产品上欺诈客户,那么在其他产品上呢?

  另外这一指控可能给奥巴马的金融监管改革带来巨大助推作用。就在同一天,奥巴马总统表示,他将否决一切不将监管金融衍生品交易列入的金融监管改革议案。

  高盛案件或许只是美国金融监管风暴的一个序曲。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