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搜狐财经号召企业救助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 玉树地震最新消息

让灾难回归灾难本身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04月24日13:31

  超过两千条生命逝去,更多人流离失所。

  玉树强震,举国同悼。

  连日来,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在灾难中的反应。英勇的人们在废墟中徒手挖掘残存的生机;四面八方的力量汇聚到这个偏僻的小城,人们的信念是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玉树人和更多中国人表现出的坚强勇气和决心。

  我们还看到什么?互助,全国各地救援力量驰援玉树;眼泪,主持人在全国观众面前“哽咽”;优越的制度,人们排队在领导的带领下登台捐款;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喧闹,明星们的名字和巨额捐款的数字被一起写在大大的标牌上。

  在玉树寒冷的温度里,我们需要拥抱和温暖;在一片片废墟之上,我们需要重建秩序的行动;在无助的眼神里,我们必须注入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牢记这样的寒冷、废墟和曾经的无助。这样的记忆并不是为了病态地体验痛苦,也不是要将那伤疤一再地暴露给人。这样的记忆仅仅为了不再忘记。

  是的,我们也许习惯了遗忘。我们的传统是将丧事办成喜事,在法事的道场上,吃喝一顿然后一哄而散。长期以来,我们还习惯了将坏事变成好事,习惯从黑暗中看到光明。这种奇怪的辩证法,总让我们还没来得及真正体味灾难,就轻巧地翻过了这一页。

  人们常说,多难兴邦。但多难兴邦的背后,理应是我们对灾难有着充分而深刻的认识,只有了解灾难的成因和规律,进而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才有可能在多难中赢来兴邦的胜利。否则,灾难永远是灾难,与兴邦无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总动员”可以作为应急机制的一个组成,但就近组织力量,科学有序的施救是否更为及时和有效?灾后捐助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补偿机制,但日常的救灾应急体系是否更应该承担人财物资源的有效供应?在屡屡发生的灾害面前,我们理应检省固有的思维模式。

  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即便如此,中国人也从来没有被灾难吓倒过。庄子有言,“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我们无法做到庄子的洒脱,但我们更不能接受将灾难扭曲成一种盲目的精神迷醉。

  天灾无可避免。人类本来就是在与天灾的搏击中换来了文明和进步。但每一次的天灾都应当成为记录我们前行的脚印。对于建筑安全的反思、应急救灾体系的构建、科学有效的安置机制的确立、对伤残者心灵的安抚,所有这些都应当成为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从废墟和灾难中重新站立起来的脚印。记住这样的脚印,我们便不会忘记——今天我们是以生命的代价来挽救另外一些生命的。

  让灾难回归到灾难本身吧。一是一,二是二,该颂扬的颂扬,该弥补的弥补,该追究的也必须追究,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