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0世博会--企业改变世界 > 2010世博会最新消息

世博会 看什么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05月04日08:47

  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电话、《蓝色多瑙河》、飞机、电影、蒸汽机、火车头、电报、胶卷……

  这些不同用途、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看似不相关的东西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首次向世人展示或为世人所知,都是通过同一个活动——世界博览会(

下称“世博会”)。

  世博会,诞生于1851年,已拥有159年悠久历史。但世博会真正为中国人所熟知,是在2002年12月3日——这一天,在历经近3年的争办权竞争后,中国终于以54票对韩国34票的胜利,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

  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将连续举办184天,海内外预计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将首次在中国感受世博会所带来的“体验人类文明、探索未来难题”的视觉盛宴。

中国地方馆“大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永恒|上海报道

  2010年5月1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正式启幕。中国举办世博会,当然要创造几个“第一”,其中一个,就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在主办国国家馆——中国馆里建造省市区联合馆。

  中国地域广大,内地有31个省、区、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特色,这些地方展馆将如何迎接世界级的“大考”?

  展示经济发展特色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些省份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在理解这一主题时,很自然地希望利用这一世界盛会展示本省经济发展成果。

  谈到世博会浙江馆的的主题,省长吕祖善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路子。因此,我们把‘幸福城乡、美好家园’作为浙江馆的主题,目的是借世博会这个大舞台,充分展示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鲜明特色。”

  吕祖善认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城乡差别较大,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历史,大城市的畸形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不胜枚举,假如中国也选择这种发展模式,那“城市病”给中国带来的问题将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只有城乡统筹才是中国城市化的方向,只有统筹城乡才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当以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生活环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产生交集时,其对人类潜在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激发和引领,便自不待言。海南省副省长、海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梁在诠释海南省的“海南·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参博主题时做了如是阐述。

  “海南,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品牌。从国外到国内,从城市到农村,大家都知道海南的存在,都会对海南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就是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李国梁说,在此宏观背景下衍生出“海南·让你生活更美好”成为海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2009年12月31日获得中央政府的批复。“既是国际旅游岛,就要着重突显其国际化程度提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同时兼具本土特色。核心定位于开放,包括更为开放的入境政策、旅游航权、购物环境、文化、医疗事业等。” 李国梁说。

  在李国梁看来,“国际旅游岛”理念虽是以一个旅游的概念被提出的,但实质上它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载体,整个海南现代化建设的所有内容悉数于此。在此次上海世博会海南周的展示中,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将当仁不让地成为海南向世人推介的重点。

  展示丰富文化底蕴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河南省,所孕育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典型代表,涵盖了现代城市建设所需的一切文化要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河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主任李克以此来剖析河南馆确立的“国之中,城之源”主题。

  在参与上海世博会筹备和确立河南馆的主题和设计方案上,厚重的中原文化成为演绎的大方向,最终将“国之中·城之源”作为主题,从“中国之中”、“城市之源”、“文明之根”、“中原崛起”四方面向世界展示河南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中国之中,是指河南位于华夏腹地。《尚书·禹贡》分中国为九州,河南为豫州地,豫州据九州之中。城市之源,是指中国城市源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据其四。九朝古都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累计做首都的时间最长、经历朝代最多;北宋首都开封“八荒争辏、万国咸通”,人口最多时超过了10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城市规模最大、经济最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

  湖南也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这里有范仲淹留下的千古绝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洞庭湖,有传续古代人文传统的岳麓书院,有青年时代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橘子洲头……一系列色彩浓厚的湖湘人文形象贯穿整个世博会展馆的设计之中。

  湖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媒力量强劲。湖南省副省长甘霖介绍说,将有一批富有湖湘特色的节目在7月23日至27日举行的湖南周上展开,成为湖南参与世博盛会中最精彩的一笔。湖南周围绕“都市桃花源”主题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形式展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让世界了解精美绝伦的人文湖南。

  展示自然生态之美

  巍峨昆仑山,千百年来演绎着无数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哺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的展示主题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人无我有”的青海特色。

  青海省副省长王令浚分析说,“中华水塔三江源”这一主题让人们在认识三江源、了解三江源的同时,也能对水与生命、水与城市、水与文明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大半个中国的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同时又是地球巨大的淡水资源宝库,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作为展示主题,诠释青海的生态地位以及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和理念,既切合青海的实际,也有助于在世博会这一国际性的平台上,展示大美青海;有助于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王令浚认为,这无疑是国内省区市参与上海世博会的一大出发点和落脚点。

  贵州则以“醉·美·贵州·避暑天堂”的主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多彩浓郁的民族文化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演绎现代城市人对环境和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因素均衡发展的城市,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领导小组副组长蒙启良说,走在时空边缘的贵州,却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上,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奇异的多元人文,其城镇发展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亲近自然,与怡然生活相辅相成,多元人文和而不同,和谐共容。这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的环境为贵州未来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使贵州具备了后发的优势。

  目前,贵州在国内31个省区市参博工作中取得了四个“第一”的特殊荣誉:第一个在上海世博局官方指定展示中心举办推广宣传、第一个揭晓场馆展示设计方案及实体模型,第一个揭晓省区市参博场馆馆徽,第一个进驻中国馆区开工建设的地区。

  展现与世博会的渊源

  中国虽然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但与世博会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各个省级馆,也分别把与世博会的渊源作为展示、宣传中的一大亮点。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获过奖的湖南菊花石、湘潭酱油和醴陵釉下五彩瓷也借着上海世博会谋求新的发展,其中醴陵釉下五彩瓷作为“华瓷”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礼品瓷。浏阳花炮、湘菜、黑茶、沅江游艇也获得了世博会入场门券。北京奥运会上艳惊全球的浏阳烟花将与省外两家烟花企业一起分享上海世博会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焰火燃放。白沙溪和湘益黑茶将以“湖南黑茶”的身份跻身联合馆的中国十大世博名茶之一。

  河南和世博会的“关系”深厚。早在1915年,河南就和世博会有过“亲密接触”。禹州钧瓷、信阳毛尖茶、商绢、汴绸等多项“河南造”都曾是世博会获奖产品。如今,创于唐盛于宋的钧瓷的年产值突破50亿元,禹州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而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园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万亩。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贵州的茅台酒、都匀毛尖茶获奖,因而有“北有怀仁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一说。时隔32年后的1947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贵州大方漆器又获得“银质奖章”。间隔近百年,有“贵州三宝”美誉的贵州茅台、都匀毛尖、大方漆器以及玉屏箫笛、苗绣、蜡染、银饰等集体亮相上海世博会。

  浙江与世博会渊源更深。中国官方认识与介绍世博会的第一人就来自浙江,即清政府浙江海关文书李圭。他作为中国工商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美国为庆祝建国100周年而举办的1876年费城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浙江湖州南浔辑里的“荣记湖丝”,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大奖。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浙江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黄岩木雕等荣获金奖。

  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就是受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的影响而参照举办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历时137天,参观人数达2000万人次,来自海内外14万件物品参展,不仅轰动了中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当代会展业的发源地。

  时隔70余年之后,浙江从2000年起恢复举办一年一届的西湖博览会。“本届世博会,浙江不仅有更多的本土特色产品集体亮相,续写浙江与世博会结下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借参与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扩大“浙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省长吕祖善说。

  地方馆如何演绎世博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如何深化主题演绎、研究制定中国馆和主题馆以及省级馆展示策划方案?组织者聘任了18位知名专家作为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教授成为顾问之一。“什么是世博会?”徐泓说,“我很赞成这样一个提法:世博会就是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题,大家讲好一段故事,贡献解决问题的智慧。”

  主题演绎顾问来自不同的行业, 拥有不同的专业和学科背景。但无一例外,从参加这个工作起,他们就被不断提醒: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会展观念,世博会不是产品展、工艺展、成就展、旅游风光展、招商引资展。徐泓参观过2005年日本的爱知世博会,2008年也实地考察了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在展览形式上它更像一个鲜明的主题公园,综合了电影院、科技馆、游乐园多种功能,对参观者来说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也就是说世博展览的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文化性、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成为今天世博会存在的主体。

  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徐泓也参加了一些省、自治区、市展馆的主题演绎讨论,她说地方领导都对参展世博会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的班子,有的省市还在网上征求意见,或进行民意调查,展示方案也进行了广泛的招投标,有的省参与投标的公司达到二三十个。经过一轮轮筛选,经过上上下下讨论,现在大家对世博会的理念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也出现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

  但徐泓认为,总起来看,我们的展览理念与世博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大多数展示方案的内容还是过于沉重:由于面面俱到而沉重;由于表达的理念过多、过于复杂而沉重;由于采用宏大历史叙事的框架而沉重;由于有些要求政治化、宣传化而沉重。

  《中华遗产》杂志主编夏骏2007年被聘请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世博会国家馆评审委员会成员,相继担任十几个省区市和企业世博馆的评委。结合这几年研究世博会的心得,他总结说:“我们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内涵挖掘得还不够。”

  他表示,这次参与世博会不仅让他深刻领悟到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的意义,更让他觉得世博会对于中国专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我觉得近20年来世博会的主题越来越跟人类的命运思考和探讨相关,因此深挖世博会的主题需要更多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参与,这个平台已成为人类智慧、创意的赛场。”夏骏说:“世博会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专业展和行业展的概念,因此我们的组织者、策展人和设计专家都要进行知识的更新。”

从北欧到南美

人类多元文化集聚上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对于“更高、更快、更强”这一理念完美诠释的话,世博会则是展示多元文化和未来文明理念的绝佳场所。

  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世博会除了看科技、看场馆之外,最深层次的游览是对人类文明的观察和思考。”

  这正如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所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不以建造任何一个“标志性建筑”为目标,而希望把对人类未来深刻的思考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遗产”。

  值得兴奋的是,根据上海世博局官方统计,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有200多个,超过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成为历届世博会之最。

  在上海世博园区中,各个国家通过国家馆设计为人类的未来城市文明拉来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图景。对于城市文明这个命题,各国展馆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北欧五国:“高福利社会”风情

  其实从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来看,基本上能够找出一条宏观的主题线索,即从关注工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转变。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正在深化,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的冰岛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然而即便如此,冰岛政府及国会依然没有放弃参加上海世博会,募集了约200万美元投入冰岛馆的建设。

  冰岛驻上海总领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冰岛馆总代表仁宝松告诉记者,冰岛决定参展上海世博会,就是要向世界表明,除了债务危机和火山爆发之外,冰岛究竟是怎么样一个国家,冰岛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据记者在世博园区现场了解到,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这五个国家的展馆均位于C片区的欧洲展区,并呈现一字排开。

  事实上,研究北欧五国社会文明形态的学术著作几乎是汗牛充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福利”,北欧社会范式被众多亲身探访者所称道。“从摇篮到坟墓”的国家福利政策是否值得国家、城市发展所借鉴呢?

  仁宝松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他认为即便遇到金融危机,北欧五国目前依然是高收入、高福利的国家,人民是活得开心且有尊严的。据介绍,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做了很多协调工作,并为人类在能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畅想。

  墨西哥:“玛雅预言”

  在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有两件事件备受世界瞩目:一件是去年年底在北欧五国之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而另一件则是电影《2012》全球播映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后续影响。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电影《2012》表达的人类对于自身文明进程的反思和担忧,包括针对能源、气候问题的解决都显得迫在眉睫了。”

  由于电影《2012》缘起玛雅文明预言,而其遗址所在地的墨西哥日益吸引着全球旅游者的目光。而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墨西哥馆更是以其地下设计方案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备受关注。

  墨西哥经济部官员、2010年上海世博会墨西哥首席执行官兼运营总监艾维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墨西哥馆斜坡草坪加地下展馆的设计,其灵感正是来自玛雅等墨西哥古代文明关于金字塔的建造方式。”

  据记者了解,通过参加上海世博会并建设墨西哥国家馆,墨西哥政府部门能够向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展示墨西哥特有的文化和文明,以及现在墨西哥人的生活方式。

  墨西哥人如何看待2012年玛雅预言?艾维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玛雅预言很多都是很灵验的。在玛雅人看来,2012年对人类文明来说的确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也许并不像电影里的灾难那样恐怖,但意味着人类文明会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巴西:“动感都市”

  与墨西哥馆具有些许神秘色彩的风格不同,巴西馆则完全展示了南美人热情奔放的性格。

  巴西贸易与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巴西馆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行多场主题论坛和活动,希望在展示巴西多元文化和贸易交流的同时,还将分享其在新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

  此次上海世博会,巴西馆占地2000平方米,其主体由数千根不对称放置的绿色木条组成,意喻巴西茂盛的森林。从巴西馆侧面望去,参观者将感受到一种由凹凸不平的起伏所带来的律动感,而这与巴西在上海世博会采用的主题“动感都市”交相辉映。巴西馆内部则将通过视频与照片展现该国的城市景观与多元化的人文特色。当参观者进入巴西馆后能够感受到巴西城市的动感、欢乐与力量。

  “城市生活是应该能够在实现多元的同时保持和谐的,”上海世博会巴西馆总代表特谢拉表示:“尽管巴西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但其历史根基中却处处流露着和谐。我们想采用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展现这一独特的文化、宗教与民族之间的融合。”

世博会的中国之旅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眉|上海报道

  诞生于1851年的世博会,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一起被公认为全球三大顶级盛事。世博会也被形象地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

  迄今159年时间内,世博会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其中大多在发达国家举办,如美国已举办过17次,法国举办过13次,日本也已举办过5次。

  如今的世博会,已从最初的单一的展览会,演变为一个国际化高端平台。各国政府都希望借助世博会,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从最初作为英国“日不落帝国”工业文明的产物,到见证美国经济大国的崛起,再到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世博会似乎无意中扮演了世界经济版图变换交替的国际化舞台。

  2010年,世博会终于来到中国,来到上海。

  世博会 “展” 什么

  ——吴仪的“命令”与世博的“笑话”

  世博会的到来,让中国人激动、兴奋,但也疑惑、困惑:这一世界顶级的博览会该怎么做?场馆内应该展什么、看什么?

  “不要把你们的地方馆搞得像成就展”。这是国务院前副总理、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前主任委员吴仪在2009年上半年上海世博会建设期间的一次工作会上提出的要求。当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馆”正在筹备建设中。

  吴仪对各地官员的这一直白、不客气的提醒,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强硬的“命令”,在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看来,是说到了点子上,一句话就点明了世博会的真谛和宗旨。

  “世博会自诞生起,就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展览。世博会是通过展示人类技术和进步,探讨人类发展中遭遇的共同难题。”朱咏雷副局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重复强调世博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和展会使命。

  历届世博会的展览内容,也都充分验证了世博会的这一主旨,历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展品,都是人类不同时期文明的代表或象征。

  例如,在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上,展示了代表当时人类工业文明的蒸汽机和电报;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留下了由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亲自指挥的名曲《蓝色多瑙河》;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展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初次展出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第一次放映了电影,等等。

  可见,历届世博会集中融合和展现了参展的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世博会成为展示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舞台,展现了人类在多个领域的奋斗进程,并启发人们共同思考未来。

  据介绍,世博会举办权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不亚于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

  为争办2010年世博会,早在2000年3月,中国政府就专门成立了由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当时的申博委成员单位多达14个:中宣部、上海市、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等。之后又四次向世博会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国际展览局的全体大会作陈述报告。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才最终击败韩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在中国,世博会的知名度,远低于奥运会和世界杯。据说,在上海世博局内部流传一个笑话:不少国人在得知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第一反应是“世博会的规模比得上广交会吗”?“世博会上卖什么东西”?“世博会上的东西一定很贵吧”?

  “世博会不是商品交易会,世博会也不卖任何东西。”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调侃说。

  调侃归调侃,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朱咏雷,可能也担心各省级政府在上海世博园的“地方馆”,以及中国企业自建的“企业馆”,内容和形式能否真正契合和体现已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的展览主旨。为此,他在各种场合,不论是面对媒体采访,还是内部会议和工作会议上,不断重复和强调世博会旨在“探索人类遭遇的共同难题”这一核心主题,提示和强调世博会展品的特殊性和标志性。

  世博会“展品”

  ——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者

  “非文明不展品”,这是世博会从诞生起就先天具有的高贵基因。

  面对中国首次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都搬来了自己的国宝级展品:法国的著名雕像《思想者》、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捷克的幸运之神浮雕、卢森堡的金色少女雕像、奥地利的茜茜公主画像、波兰的国宝肖邦“圆舞曲”、比利时的“尿童”小于连雕像、中国的针灸穴位铜人……

  每一件国宝级的展品背后,不仅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所在国家的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象征。

  这就是世博会。

  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被称为世博会的鼻祖。1850年,4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决定在伦敦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博览会,希望借此机会确立英国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

  于是,1851年,女王邀请28个国家参加此次不以交易为目的的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展期为14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世界各地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的10万多件展品中,一半多来自英国厂商: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甚至武器装备等。

  这些代表和标志英国工业文明的展品,震惊和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人们感受和见证了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的先驱的技术强势,“日不落帝国”获得了毋庸置疑的经济强权。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也成就了大英帝国的盛世巅峰。

  风水轮流转。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宣告了美国的崛起。1893年,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芝加哥举办了世博会。菲力斯摩天轮、爆米花、口香糖、麦片还有穿着黄色广告服的柯达小姐,成为这届世博会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展品。这届世博会被誉为“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宣告美国跨入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在经济与科技领域已可与传统欧洲强国匹敌,并从此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实体。

  大阪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1970年大阪世博会,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并飞速发展,1964年还成功举办了东京奥运会,第二年便乘胜追击申请1970年世博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最受关注的作品是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大阪世博会使日本进一步打开国门,重新融入国际社会,迎来其现代化时代。

  从世博会的举办地与全球经济主体的崛起对比,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展示舞台,世博会见证了“世界中心”的交替。

  世博会“主题”

  ——探讨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最初的世博会并没有主题,直到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才首次引入“主题”概念,随后的世博会延续了“主题”这一新传统。而透过世博会“主题”,世博会“探讨人类发展遭遇的共同难题”这一宗旨得到完美体现。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何要别出心裁搞“主题”?当时美国刚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还处于大萧条时期,期待经济复苏成为主流声音。于是,芝加哥世博会把“进步的世纪”作为主题,明确提出科技发明和创新是今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会场里展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技成果,如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技术、原油精炼技术等,参展商运用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娱乐方式吸引目光。但对于当时还处于大萧条背景下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美国人民生活。因此,憧憬未来理想住宅的“模范房屋”和“明日之家”展馆自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进入上世纪下半叶,完成工业文明后的欧洲,开始关注资源匮乏和再生资源利用。于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为主题,倡导传播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这届世博会上出版了一本奇特的书——印刷在合成塑料纸上的书,它的作者是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威廉麦克唐纳与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即“汉诺威原则”的始作俑者,而“汉诺威原则”的核心就是“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规划者郑重声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避免以往在其他地方曾经出现的世博会场在闭幕后成为一片“废墟公园”的结局。

  进入21世纪,环保风日盛。2005年爱知世博会以其鲜明的环保概念,成为世博会的一个里程碑式标志。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倡导人类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选用了森林小子和森林爷爷作为吉祥物。场馆的建房所用砖块是环保型的,即在较低的温度下煅烧,经过大约两年至两年半的时间,就会变成泥土。世博会内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和垃圾袋都采用最新由植物原料制作而成的可分解性塑料。所有的垃圾经分解后,都可作为农田肥料使用。会场内的交通工具也均是环保产品,如丰田公司开发的环保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巴士,以燃烧高压氢气的燃料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为动力源,能效高、噪声低,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最后只排除水和水蒸汽。

  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的日本各大企业的展馆,更是将高科技与环保完美融合。如丰田馆,圆柱体状的外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未来神秘感,馆外壁全部采用废纸再生纸壁材,展馆内壁则灵活利用了丰田集团正在极力商品化的无污染、可再生的孟买麻材料。展馆的主体采用了以可解体和再使用的钢铁构架,并使用新开发的摩擦结合施工法建设,完全不需要进行焊接。世博会结束后,丰田通过彻底的解体和分类回收,将展馆所有建材进行再使用和再生利用,做到建筑废弃物为零。

  上海世博会

  ——将为人类留下什么文明遗产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翻译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据说很多人认为主题的英文翻译比中文更好,意思表达更准确。

  对于上海世博会为何选择“城市”作为主题,朱咏雷副局长说有三个理由:一是时代性,全世界已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已进入城市时代;二是独创性,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将视角转向城市,也是上海的首创;三是普遍性,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话题。

  “上海世博会将集中探索和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更和谐 ? 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更和谐?”

  据统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首设永久性博物馆;首次全球巡展;首次“永不落幕” ——首次全面引入互联网这一科技工具,开启“网上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首设残疾人综合馆;首次采用手机门票;参加机构最多……

  除了这些技术层面的“第一”,人们期待并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像历史上的每一届世博会那样,为人类文明史增添绚丽一笔;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一定会让“中国制造”成为世博会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记忆。

  世博油画上的中国男人和中国“世博送展第一人”

  作为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世博会在其长达159年的时间里,多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举办。但从首届世博会起,就有中国、中国人和中国产品的身影。

  油画《伟大的博览会》,是英国画家亨利赛伦斯1851年的作品,画作展现了“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盛况。令人吃惊的是,这幅现珍藏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名画中,前排明显位置有一个身着清朝服装的中国人。据说这个名叫希生的中国商人,在开幕式上从人群中走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了标准的绅士礼。

  也是在这次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徐荣村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有“世博送展第一人”美称。

  清政府首次组团参展世博会

  直到1904年,中国政府才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在世博会上亮相。当时的大清国接受了圣路易斯世博会的邀请,派出以溥伦贝子为监督的首个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代表团赴美参会。华商所带的展品在美获得了较高评价,像茶叶、瓷器等都被抢购一空。当时的“中国馆” 还被当地的西方媒体称为“本届博览会上最漂亮的东方建筑典范”。据了解,由两位英国建筑师合作设计、共花费12万美元的“中国馆”,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庭院式建筑,由牌坊、门楼、八角亭、水池以及一座五开间的厅堂共同组成,整个建筑处处彰显奢华之气,仅各种精美雕刻饰物就花费4万美元。主体建筑采用华人会馆典型的一厅两厢式样,陡峭的屋顶向上翘起,装饰着镇脊神兽;庭院中还有一个金鱼池,池边辅以中国百合、牡丹、玫瑰等鲜花。慈禧太后虽然婉拒了美方希望她与皇帝亲自赴会的邀请,但答应由美国公使康格夫人推荐的画师凯瑟琳·卡尔为其画像,并将画像带到世博会参展。慈禧之所以能出人意料地打破只在死后作像的传统风俗,是因为康格夫人说,如果慈禧太后的画像能展出,会非常有利于纠正外国人对她的错误印象。该届世博会后,画像被赠与美国,并由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至今。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