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房地产 > 政策风向渐转 楼市又到调整时? > 楼市政策调整评论

楼市新政并未“误伤穷人”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乡
2010年05月06日08:40

  楼市新政的效应在“五一”假期继续发酵,各城市楼前车马已稀,似乎显示出信贷政策对房价的调控能力。但在诸方博弈的过程中,“假离婚”这个概念再度变得热门。以往,咱国人为了福利分房,或为了拆迁补偿,扎堆离婚的现象也不少见,但为了买房而“假离婚”的案例却是个新鲜尝试。

  按相关报道的说法,为规避二套房贷的高额利息,不少缓婚、假离婚族已开始涌现,有的媒体甚至用“离婚潮”这样的字眼。也开始有所谓的专家批评楼市新政一刀切,“误伤穷人”。楼市新政当然有可商榷之处,但单就此论之,我认为,所谓“离婚潮”有媒体炒作的成分,至于“误伤穷人”,大抵纯属扯淡。

  被作为假离婚的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十多年来婚姻美满”的长沙市民李国梁夫妇,夫妻俩手头上有一笔余钱,正准备出手投资一套72万元的房产,却与新房产政策不期而遇,银行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利率从享受8.5折上升到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不仅首付增加,还款利息也将增加10万元。因为二套房是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所以他们打算先协议离婚,把房产全部判给女方,等男方申请完房贷,然后复婚,以此规避房贷政策。

  在各个媒体的“假离婚”报道中,李国梁是少有的以实名出现者,但即便他真的为了投资二套房而假离婚,也很难以这种个别现象来代表一股“浪潮”。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就在“假离婚”后打了一个问号:报道的主人公黄先生的确有接到银行通过假离婚规避二套房政策的提示,但他觉得好笑,没有照办。另据南京某媒体报道,“五一”前夕该市鼓楼区每天离婚人数超过十对,比以前多了一倍,就是为买二套房来的。但可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五一”假期,南京全市仅成交了三套住宅(据《江苏商报》)—那么多离婚为买二套房的人跑哪去了?

  在楼市新政所造成的看跌预期下,很多原本打算购房的人都开始抱持观望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你相信另有一帮人逆风而上,去额外承担“假离婚”的成本来购置二套房,且形成一股风潮吗?这的确有点挑战我们的常识和经验。另外的一个常识是,购置二套房者,几乎没有穷人。以报道中作为典型的李国梁为例,他是准备投资房产,当然也算得上先富起来的人,即便在这一波调控下受伤,但这个受伤者担保不是“穷人”。事实上,李国梁,恰好是楼市新政原初就要限制的购房对象。

  值得讨论的是那些为改善住房需求而购置二套房的人,但相关报道中亦有很多误区。譬如媒体提及的黄娟娟,由于房产新政而不得不推迟了婚期:“我自己贷款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单身公寓,结婚的话肯定住不下,至少要再买个二室的房子。先结婚再买房就属第二套房了,只能先买房之后再结婚了。”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说辞—既然50多平方米的房子结婚肯定住不下,那即便没有信贷调控,他们恐怕也要先买房再结婚吧?

  当然,并不否认,有些欲改善住房条件而购置二套房者,确实因此而受到影响。但从此次调控的本意而言,购买二套房之所以未像三套房一样停止银行放贷,应该也是考虑到改善住房需求的现实。但正如购买二套房和三套房存在差异一样,当然也可以在政策上将其与首次购房家庭区别对待。毕竟,改善住房需求的基础是已解决了基本的住房条件,信贷所能提供给他们的帮助可视情况适当收缩。

  没有任何一项制度和政策是完美的,不要对此心存幻想。对于那些为了投资炒房而甘愿负担“假离婚”成本的人,恐怕很难从政策层面予以规避,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政策本身。让他们假离婚好了,风险不仅在于复婚的可能变故,还在于投资房产获利的不确定性。中国的楼市,正陷入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对“房产泡沫”的警告,就如那一句“狼来了”,喊得次数多了,大家已不相信有狼。但狼终究要来,泡沫总有破碎的那一天,就看花停留在哪个炒房者的手中而已。至于那些所谓的改善住房需求者,也要记住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当危机倏忽来临,还不起房贷成为普遍现象,到时恐怕要感恩政府对二套房的信贷限制吧。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