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复苏之路 > 通货膨胀,近忧还是远虑?——我们该不该担心通胀 > 通货膨胀分析评论

管理通胀预期需果断更需智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志勇观察
2010年05月14日14:36

  日前,随着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经济数据,通胀压力再次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物价涨幅从表面上看“仍属温和”,2.8%还属于可以忍受的限度,但如把CPI和PPI综合起来看,很多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逐步显现,这都传达出强烈的通胀压力信号。

  其实我们应该联系起来看,

那就是4月中旬以来对房地产市场的“整治”,一系列新政的出台,都与管理好通胀预期有着必然的联系。

  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前一天,央行发布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对物价表示明显的担忧,尤其是此前房价的过快上涨增强消费价格的预期。由此,央行把管理通胀预期纳入当前央行工作的重点,并拿出5方面办法。从这些办法中,我们不难看到,市场价格,尤其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是否稳定事关重要;其次流动性和货币总量的管理;其三是农产品的价格是否稳定;

  其四就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其五就是今年必将面对的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压力。

  客观地说,上述所涉及价格问题,都是今年难过的关,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或不得当,通胀是无法逃脱的。由此管理好通胀预期应该再次引起多方的高度警觉。

  我们看到这次针对房地产所出台的一系列办法,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紧随其后出台的政策,有说是组合拳,有说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重拳,等等,都在表明中央政府这次对房地产市场所采取的治理可以说是非常果断的,一改过去的徘徊和犹豫不决。但果断之后,更应彰显其调控的智慧。

  从目前市场的表现来看,很多城市的成交量有所下降,但房价仍然是“稳如泰山”,虽然有的媒体说房价降了下来,但是真是假,确实需要明辨。如北京,二手房可能有所下降,但新楼盘的价格仍是“死守”。现在来看,不知有多少房地产商在与中央的房地产新政暗中“较劲”,同时一些利益集团在裹挟着一些媒体在不断制造一些市场假象,这都给新政的进一步释放应有的效应,带来一些判断上和执行上的“误差”。

  同时我们在这一周还看到,多家银行的房贷压力测试结果出炉,银行最多容忍房价跌四成。而来自一些专家学者的判断说,跌20%左右属于健康的调整。遵循哪一个判断,这需要的是智慧。与此同时,在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之后,是否加息的问题再次引起多方争论,一方说,政府有必要进入加息通道,其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事关民生,中国的负利率是谁都知道的,但都视而不见,其原由是加息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拖累。但一些专家学者说加息空间有限,显然这和此前已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有着内在的联系。

  等等这些都在给中央政府提出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

  那就是无论是调控还是管理通胀预期既需要果断,同时更需要智慧。

  那么,智慧体现在哪?在笔者看来,就是要十个手指弹钢琴,如解决房价问题不能就房价问题说房价,经济学家谢国忠日前就明确表示:腐败不除房价难降。我们不难看到,关于房地产市场中的问题存在着多少不公,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房价问题。如仅就房价问题,一时的把房价打压下去,其后果必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报复性的反弹。如若弄成夹生饭,无论是对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将更不利。

  还如,今年对水电等资源价格的改革,如何更加公平合理,而其还能稳步推进,避免由此带来通胀的压力,这都考验着中央决策层的智慧。

  现在来看,通胀压力主要是来自市场的价格表现。尤其是一些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不知为什么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投机的空间为什么这么大?炒房、炒煤这都已司空见惯,现在什么仿佛都能炒,炒大蒜、炒生姜、炒蒜薹、炒绿豆等等,使得很多商品的价格处于失控的状态。其实炒房已给出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我们在制度层面还有很多漏洞,正是我们在制度上纰漏,才使得投机者有着足够的“市场空间”。或者说正是我们一些制度上的缺陷,使一些人可以堂而皇之的牟取暴利。投机者获利,其必然要以损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同时更遵循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而游戏规则的合理和公平,直接体现在制度层面的建设上。一个好的制度,在笔者看来正是一个政府的智慧体现。

  是否能管理好通胀预期,是否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使得中国经济能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对当下政府的考验既体现在果断上,同时更体现在智慧上。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