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 2010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 2010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各方评论

中美经贸:和则两利 斗则俱伤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5月18日20:28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黄海燕 黄振奇

  全面审视中美经贸关系,深入评估中美经贸利益

  今年2月以来,美国议会一些人和有的经济学诺奖得主,以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由,试图掀起新一轮的美中贸易争端。3月15日,130名美国国会议员致信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

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重又提议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27.5%的关税,以抵消“疲软”的人民币使中国出口商品所获优势。上述说法和提出的做法,不仅完全违背事实,而且将严重损害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正确看待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美国一些人在中美贸易关系上对中国施压,其基本的思维逻辑是:中国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使美国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对美顺差的根源在于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国如不使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就会通过立法来实施制裁。因此,我们研究中美经贸关系,就要从中国的贸易顺差说起。

  (一)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额被高估。自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直到1996年,中国对美贸易平衡情况一直是在赤字和盈余之间波动,累计贸易收支额接近于零。1997~2004年,中国贸易较趋平衡,年顺差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贸易顺差突然扩大到1000亿美元以上,主要是由于中国进口增速放慢,这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关,而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大幅增加,也部分替代了中国的进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美双方在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美国长期以来高估了对华进口和低估了对华出口额,把中国输美货物在转口地发生的增值,都计入中国对美出口额,从而夸大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例如,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在今年3月国会听证会上宣称,因为人民币币值低估,导致过去3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每年达到2200亿美元。但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实际贸易差额2008年为1602亿美元,2009年为1434亿美元。

  (二)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是美国产业输出的结果。近些年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扩大,与多年来美国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到中国的投资设厂有着密切的关系。列宁说过,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现在也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的特征是产业输出。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伴随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实行大量的产业输出,既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又可以直接进入他国市场。美国通过中低端产业输出和重点发展金融等高端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直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由于去工业化,美国居民所需大量生活用品,长期依赖从国外(尤其是亚洲)进口。中国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基本上是美国已经淘汰的产业和不再生产的产品,因此中国的输美产品只是替代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原输入美国的产品,而主要不是与美国的企业来竞争。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大有很大部分是过去美国对韩国、日本的逆差,通过产业国际转移的方式而移到了中国,所以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是结构性的,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转移性的。

  (三)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与美国的对华出口管制有重要关系。中国有关人士曾指出,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遵守国际规则,认真履行承诺,工业品关税水平和农产品(000061)关税水平大幅下调,2003年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进口市场,服务贸易开放部门,也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充分说明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今后中美货物贸易要实现平衡的目标,不能靠限制中国对美出口,而要靠扩大美国对华出口。有学者前些年就指出,在打击美对华出口方面,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远比中国的进口限制措施有效。由于美国管制对华出口先进技术,使美国商人丧失了大量的对华贸易机会,因此增加了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

  (四)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还根源于美国社会的过度开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许多年份里,美国个人月度储蓄率长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但从90年代末开始出现持续下跌,2001年~2004年在2%~3%上下,2005年~2008年8月大多在1%以下,个别月份还出现过负值。在这一时段里,美国居民的收入所得宁愿花掉也不愿储蓄,而且还依靠房地产价格的虚高(泡沫),无节制地进行借贷消费。中国向美国出口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恰恰是顺应了美国居民对中国商品极大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受到了美国进口商的欢迎。

  (五)中国外贸保持适度顺差也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或信息社会;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二元经济结构。因此,中国资本与技术不足将是长期性的,而且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压力也将长期存在。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要发展经济和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立足国内、扩大内需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回顾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经过保持长期外贸顺差的历程,就美国来说,从1880年算起,到1980年之前就曾保持了90多年的贸易顺差。从近30年历史时期考察,我国累计贸易顺差额也低于日本。

  (六)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是否过低没有多少关联。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一国货币汇率是高是低,与该国外贸是逆差还是顺差没有必然联系。从横向来看,同一时段上、同样水平的人民币汇率,中国对各国(地区)外贸平衡情况却大有差别,如2009年中国对美国、欧盟是顺差,但对韩国和日本却是逆差。从纵向来看,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却年均增长20.8%。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5.9%。2009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却下降16.1%,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也从2008年的5.7%降至3.5%。能说明这一问题的另一事实是,美国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至1988年间,曾迫使日元对美元三次大幅升值(从308:1升至120:1);但与此同时,日本对美的贸易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由1984年的300多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500多亿美元。2009年美元对欧元、日元、韩元等都有贬值,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转变。因此美国对中国所谓操控人民币汇率而取得巨额贸易顺差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

  多角度深入评估中美经贸利益关系

  中美经贸合作,不可能是中国单方受益,同时也给美国带来巨大而实在的利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产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货物贸易的顺差、逆差已不能反映中美贸易的全貌,更不能表明中美贸易的实际利益关系。评估中美经贸利益关系,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地分析相关各方面的情况。

  (一)中国在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实际利得。2009年中国的货物出口总额为1116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为5870亿美元,占货物出口总额的53%。200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60%左右,加工贸易形成对美顺差117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的82%。在中国的加工型企业,其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原器件、配套件,甚至包装材料,基本上都是由美、日、韩等跨国公司生产,在中国组装成产品后再出口,大多是属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所以中国加工企业接单生产后出口,只得到少数加工费,而产品设计、运储和营销等环节的大量利润是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获得。

  (二)中国对美的服务贸易是逆差。分析中美经贸利益关系不仅要看货物贸易,还要看服务贸易。中国对美货物贸易虽是顺差,但服务贸易却是逆差。2004年~2008年,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年均增长35.4%,远高于同期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幅。中美贸易的总体利益是基本平衡的。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和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中国对美服务贸易的逆差格局,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三)美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市场分享。分析中美经贸利益关系,还要看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的投资情况。1993年以来,美国跨国公司依据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判断,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对华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许多美国企业为了保持全球竞争力,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特别是近两年,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美国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避风港。截至2009年底,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累计622亿美元,17年来增长100多倍,目前美国是中国的外资最大来源地之一。中国美国商会今年4月2日称,尽管对中国的调控环境感到不安,大部分美国企业在中国运作良好,并对前景保持乐观。

  (四)中国对美出口商品有利于美国控制通货膨胀。近些年来,中国的汇率制度给世界经济带来很大好处,促使贸易快速增长,降低了商品价格,得以让美国人提高了生活水平,并且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繁荣。美国是世界石油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也是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大进口国。2005年以来的国际油价高企,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但是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升幅并不太高,仍在可控制范围。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之所以涨幅较小,与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有着密切关系。自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商品,使美国居民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生活成本。据有关权威人士估计,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指数每年会上涨两个百分点。

  (五)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有利于美国长期利率的稳定。近些年来,随着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长期国债和其他政府机构债券和企业债券。自从2008年9月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据美国财政部2010年3月15日公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8890亿美元。这些来自中国的资本对维持美国的利率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美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六)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美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近30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美国虽然贸易赤字连年激增,但整体经济的发展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中美经贸关系和中美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03年~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4%,超过全球经济近30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

  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和协商解决美中贸易争端

  从以上分析可知,近些年来的中美经贸关系从整体上看,可以说是互惠双赢的,但美方却不断挑起贸易争端,其真实意图何在?

  (一)美方挑起贸易争端的真实意图。今年美国一些人挑起美中贸易争端,与2006年相比,之所以来势汹汹,是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经济受到的打击较大,失业率大幅上升,居民收入锐减;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严重冲击,但在全球几大经济体中是唯一没有出现衰退的国家,并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美国一些人担心在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可能像日本一样陷入长期萧条,而中国今后可能保持长期高增长态势,这将不利于美国霸权的保持。

  (二)中国对美中贸易争端的应对策略。一是力争通过建设性的对话和协商来解决美中贸易争端。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关系密切,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全球两个经济大国、两大贸易伙伴间进行和平对话可以实现互惠共赢,如果打贸易仗则会两败俱伤,并可能因此招致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失业问题,中国希望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两国经贸摩擦问题,共同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二是继续坚持自主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来改革汇率制度。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已升值21%以上,同时中国的多数企业经过艰苦调整,承受并已经适应了这一改革。今后,我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要坚定不移。但具体改革措施需要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运转情况统筹加以考虑。而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事关中国主权,决不能屈从于美国所施加的外部压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