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公众感受“兔子跑” 统计数据“乌龟爬”

来源:北京商报
2010年05月20日10:12
  面对公众关于4月CPI数据未能反映真实通胀水平的质疑,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官方网站刊文表示,总体上讲,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和人们的感受是一致的。该文指出,CPI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1.5%到4月份的2.8%,与公众逐渐增强的通胀预期“趋势是一致的”。

  如今,统计局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每当统计数据公布之后,就要忙不迭地出来“辩解”一番:数据没错,错的只是群众观察数据的眼神。于是,统计局的数据“不亦乐乎”地跟公众感受较劲,直到“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的公布,连自家的统计局长都看不下去了。

  对于统计局所言的“趋势一致”,我们当然没有疑问,如果连趋势都不一致了,这统计数据还有得看吗?我们只是怀疑这趋势的进程。为何公众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有如“兔子跑”,可统计数据的结果却总是表现为“乌龟爬”。

  4月CPI同比增长2.8%的数据甫一出炉,就有学者质疑为何CPI刚好卡在了2.8%这个距离3%红线不远的当口上。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个CPI数据是不是有意“和谐”的结果,只是不解,CPI数据为何总是滞后于公众的感受。当年初公众感觉通胀在敲门时,统计数据只是和风细雨的1.5%;而当眼下公众感觉通胀已经如虎时,统计数据还只是不疼不痒的2.8%,质疑声自是扑面而来。早有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等什么时候宣布通胀了,通胀已经不可收拾。

  统计机构总是热衷于将这种数据与感受之间的差距做出“技术性”的解释,比如不同消费机构、不同地区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自然不同,比如CPI的权重组成、调查范围和口径以及对比基期等的差异。然而,这种“技术性”的解释虽然面面俱到,但都停留在细枝末节,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这套统计方法仍是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权重的设置没有反映出当下人们的消费水平和需求。其实,公众关心的倒不是为什么慢,而是如何变得不慢,跟得上自身的感受。同时,公众的感受更多的是环比的,因此与其不厌其烦地撰文解释,不如做出改变,多些环比数据,而不是主打同比数据。

  做出一项回应不难,难的是审慎。统计局的回应好歹还算是有理有据,而国家发改委之前宣称“4万亿没有一分钱流入房地产市场”,近日又表示“中国经济没有被房地产"绑架"”,就近乎于挑战公众的常识了。我们认为,国家部委对于经济现象和运行趋势的表态或数据,应是能够服众的,而不是应激式的,为了正确而正确。毕竟,问题是粉饰不住的,对国家的决策也是一种误导,到头来只会增加解决问题的成本。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侯力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