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杨凯生:工行再融资不是圈钱 好股票不愁卖不出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24日12:08
  5月18日下午,工行2009年度股东年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份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性授权的议案。A股再融资方式确定以可转债方式进行,但H股具体再融资方式尚未确定。

  杨凯生:工行再融资不是圈钱

  此次股东年会同时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召开。在设于工行总行大楼 B3学术报告厅的北京会场,工行行长杨凯生在会议间隙走下主席台,走到散户小股东中间,和他们进行了交流。

  股票市场的震荡走低让这些小股东心生忧虑。有的投资者甚至认为,“工行现在"不差钱",理应主动放弃再融资。”

  舆论的嫌疑信息显然给杨凯生带来了触动。“不能把再融资简单理解为圈钱。工行再融资不是圈钱。”杨凯生说,“再融资行为,本质上是公司为了寻求发展而在资本市场谋求资金支持的一种正常行为。投资者要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目的是什么,还要看其融资的效率和效果如何。此次通过再融资以补充资本金是为了增强工行未来的发展后劲,最终一定能给工行的股东带来回报。”

  据在北京会场的工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融资对于ROE(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没有影响,应该能维持现在的20%左右;对于每股盈利摊薄也非常小。

  据透露,今后工行将会根据资本市场的情况以及股东的利益来确定在H股市场具体的融资方式。“由于工行的资本状况在国内的银行中相对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地选择更合适的再融资窗口条件。”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香港会场作如是说。

  有投资者对此次工行再融资能否发行成功表示担心。姜建清说:“投资者永远都是青睐于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工行在过去的7年中,年平均利润增长33.8%;工行是中国和全球金融业的代表。我们是全世界市值最大、利润最大、存款最多的银行。所以,我相信,这样好的股票,不愁卖不出去。”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户均余额20万元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宏观调控或监管部门到商业银行,房贷新政的推行力度不断增大。在此次股东年会上,房贷的风险也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焦点。

  杨凯生介绍,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良好,不良率仅0.72%。其中,对公贷款的不良率0.82%,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0.58%。

  另据了解,到2009年底,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贷款和商用房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7.6%,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处于较低水平。对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15.3%。

  今年以来,工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保持10.6%的增长,高于5.8%的贷款平均增长。

  杨凯生表示,从长远来看,工行现在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平均剩余成数为52%,这对保证工行个人按揭贷款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司房贷而言,抵押品的价值是对应的贷款的2.6倍,这有效保证了工行对公贷款质量的稳定。

  “工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投向了确实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首套房的客户。二套及二套以上的客户的贷款只占个人按揭贷款总量的6%。”杨凯生说。

  杨凯生另外强调的一个数字是:截至目前,工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户均余额为20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工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很小。

  4月20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上强调,“各大中型银行还要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事实上,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银监会就要求各商业银行开展房贷压力测试。

  杨凯生在当天的股东会上说:“基于工行房贷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房贷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结果令我们放心。”

  “正在研究”资产证券化

  近年来,在中国金融业界,杨凯生以倡导“资产证券化”而广受关注。即使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他仍然坚定地走在为“资产证券化”鼓与呼的路上,尽管这条路上还有诸多障碍。

  在股东年会间隙,面对本报记者的相关提问,杨凯生微笑作答:“作为商业银行,我们正在研究探讨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但如何推进和施行还得由监管部门来把握。”

  实行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改善资本充足率,还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产品。作为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阶段的首批产品,工行于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的“工元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

  资本充足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资本(分子)的多少以及其风险资产(分母)的规模。杨凯生提出,要建立保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稳定的机制,必须从扩大分子和控制分母两个方向着手才能见效。

  杨凯生认为,贷款证券化业务必须开展,否则由于资本的刚性约束,银行将无法实行真正的可持续经营。同时,必须精心设计适合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制度框架,以切实防控住这一类产品的推出所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杨凯生曾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彼时他就力推资产证券化业务。从2001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尝试以私募方式进行不良贷款证券化开始,到2005年在人行和银监会的支持下,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我国在近十年时间内共发行过一般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贷款、汽车租赁、中小企业贷款等17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杨凯生称,尽管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因此产生新的风险,而参与实际操作的商业银行也切实体会到了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释放资本和调整资产结构的作用,但随着2008年11月最后一只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发行结束,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停下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发现这场来势凶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似乎与资产证券化有关。

  杨凯生的观点很明确:次贷危机的根源并非资产证券化本身出了问题。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机制设计上吸取教训,加快其进程。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