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海尔能否借物联网突围

来源:《新财经》
2010年06月04日16:09

  近几年对外界发出声音并不多、略显低调的海尔,在2010年频频发力物联网,这个千亿级的家电产品制造帝国,能否借物联网“凤凰涅 ”再现雄风

  海尔能否借物联网突围

  文/本刊记者 覃怡敏

  第四十一届世博会在上海开幕,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的山东馆里,

海尔集团所展示的U-home物联网家庭,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体验。

  在海尔的物联网家庭中,消费者通过冰箱门上的小触摸屏,能实时监测和管理冰箱内部食物的存储情况,点击相关标识就能查询超市内的商品信息并在线下订单,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其创新的物联科技,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在家居范畴的应用基础。曾研究海尔多年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企业研究学者胡泳告诉《新财经》记者,未来传统家电的前途比较渺茫,网络家电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前景。尽管现在看物联网的价值有限,但海尔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物联网将引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使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遭到爆炒。业界因此推测,海尔或是要依托物联网机遇,走出近几年的徘徊不前。 似近似远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被称为传感网。物联网于1999年在美国被提出后,随即被各国相继重视。在我国,中科院已于当年启动了相关研究。金融危机袭来后,一些国家甚至试图通过物联网走出经济泥沼。近年来,美国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日本的“U-japan”战略、韩国的“U-Korea”战略等也纷纷出炉。

  物联网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机遇,是重要的产业趋势。家电行业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对本刊记者指出:“这一次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下一次投资的热点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下一代的互联网,这个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很多东西并不是形成了才去做。”

  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是让本来普通的物品联到网上,从而使这些物品之间具有通信功能,物品本身也就具有了某些灵性,能告诉消费者它自身携带的信息。但由于要整合多个领域的不同技术,其应用系统的庞杂程度也是前所未见,虽然资本市场不断为之掀起热潮,但物联网仍一度滞留在概念炒作阶段。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大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物联网被列为我国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业内分析认为,物联网产业在我国缺乏完善的应用组织方案和成熟的业务模式,缺少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行业融合度。同时,由于产业链长,研究力量匮乏,更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联网在发展初期,还面临着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指出:比如传感网的技术瓶颈对应用的限制,比如物联网在协同机制方面的问题,跨行业、跨领域的物联网设备如何融入,等等。从现在来看,应用成本和门槛都有点高。

  因此,看好这一产业的海尔,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胡泳指出,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还有大量的东西没有联网。网络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只有所有东西都联网之后,其价值才会成倍增加。如果早期很多东西没有上网的话,物联网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此繁多的物品都让其上网并通信,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才能达到应用的理想状态。”

  物联网产品更依赖于整体的配套。胡泳分析认为,有一些功能当下就可以实现,“但是有些功能不完全是靠海尔自己就可以实现的,比如说冰箱通报还剩多少食品,再给超市下订单,这依赖于超市必须整个联在网上,电子商务系统要比较畅通。”

  此外,物联网产业的应用,还存在一个标准的问题。技术上的难关可能不是很大,因为很多技术已经成型,但物联网时代的互联互通,还需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标准本身的制定以及被公认是一个难点。技术上的进一步推进,标准怎样成型,这都是未来要考虑的。”胡泳说。2005年,胡泳在其著作《20年:海尔教科书》中,就曾设想了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的存在,他认为:物联网是张瑞敏构思中的物码和人码合一的世界。但他同时也指出,从当时海尔的实验来看,还需走很长的路。

  物联网是一个由技术而产业的过程,但技术产业的进步不一定等于管理会同步地增长。海尔在做这种探索,可能管理方面的进展比技术和产业方面更加困难。一个新的大产业的形成,需要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二者共同引导,需更多的企业进入,需要消费环境形成。海尔如何跨越这两个瓶颈,是海尔领导层需要考虑的。

  在我国,通信、IT等领域对物联网介入较早,海尔并非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家电领域,海尔走在前列。整体看来,物联网家电的市场化推广和应用仍处于推广初期,产业变革尚需企业苦练内功,充分了解物联网,并与之接近并融合。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邴旭卫指出:未来的发展仍取决于整个产业的升级,以及市场环境的配套推动能力。 海尔本身存在隐忧

  事实上,抛开海尔进行物联网革命所面临的瓶颈不说,海尔本身也存在隐忧,近年来,处于困局中的海尔时常徘徊不安。

  以规模论,海尔无疑是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的龙头。2004年,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就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6亿元。但之后几年,却开始徘徊不前。

  2005年以来,海尔开始遭遇增长困局,还一度出现了主业亏损。其增速被同期的主要竞争对手美的和格力大大超越,如今美的年营业收入达到了海尔的3/4。中国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罗天昊指出,海尔近年来在主营业务上逐步萎缩,市场敏感的退化、在企业改制上的迟缓,以及接班人缺乏等“大企业病”,使海尔的成长受到巨大制约。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未来我国家电行业将出现更多巨头,不排除有后来者快速超越海尔。在以往光环的背后,海尔面临着巨大的隐忧。企业规模越大,成长压力越大,海尔是否已经走入增长的极限?

  这家全球化的大企业,做大之后再怎么做大?罗清启认为,这是民族产业整体面临的结构调整问题。企业在一定阶段,产业结构不去升级的话,增长就会比较缓慢。大的企业率先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中与跨国公司短兵相接,会有一个很大的考验。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增速放缓属于正常现象。但如何去突破求变,需要不断创新转变,是企业领导层决策考虑的关键。在罗清启看来,从企业战略来看,海尔很大精力投入到全球化,有一定难度,这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门子进入中国后,近十年才开始盈利。如果海尔能够把国际市场做得都像其美国市场一样,也会有很快的市场增长份额。

  罗清启称,自己为海尔捏着一把汗:“不是表扬他,也不是批评他。我们要理解竞争,理解国际竞争环境。国内的产业现状,必须从国际角度去看,面对这么大的压力,海尔的烦恼是老大的烦恼。”

  这些年,张瑞敏一直在海尔推进各种变革,包括管理变革的尝试、“去制造化”经营模式的调整、“零投诉”战略的实施等。但其各级员工频繁离职,企业凝聚力减弱,成为海尔的现实之痛。在这同时,海尔“质量门”事件也时有发生。

  美国能源部称,海尔“能源之星”标识的冰箱“能效虚标70%”不合格;美国《消费者报告》给予海尔“能效虚高”的冰箱“不能买”评级。海尔在美国遭遇的“滑铁卢”风波尚未平息,其国内产品也频频惹出麻烦。

  某网站发布了“海尔产品质量滑坡,何以真诚到永远?”的大专题。有一家电网站的一个网友,在盛夏酷暑里的发帖更是难掩其愤怒:大名鼎鼎的海尔张瑞敏老总不是有很多、很好的、非常动听的非常吸引人的管理理念、质量理念和客服理念吗?这些堂而皇之的理念落实下来,就是这样让作为“上帝”的用户,在高温中多烤烤他的维修管理机制?

  这些还只是产品质量上的问题,海尔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后继无人。海尔近年的停滞,折射出其经营上的困境,尽管张瑞敏一直想退居二线,但拥有企业“教父”级声誉的他,以一元领袖为主要治理模式的海尔,早已对他过分依赖。罗天昊指出:“海尔萎缩的业绩,已经使张瑞敏的局限日益显现。”很多企业巨头,都为人才问题所困扰,特别是接班人问题。

  走上神坛的张瑞敏,注定很难被取代。美的电器的何享健,早已将帅旗交给了方洪波,就未来人才贮备来说,海尔显然是落后了。从杨绵绵,到梁海山、崔少华等一系列副董,二十六年来,海尔的产权归属和接班人问题迟迟未明。交棒太难,张瑞敏已过耳顺之年。

  谈到海尔,有分析人士说,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话题。在利润日益稀薄的未来,海尔应选择什么样的战略,该怎样去扫清重重发展障碍,才能跨越盲区,成功度过千亿帝国的危机?“缺少具有张力的核心产业,是海尔的最短板。找不到新的产业突破点,海尔只能一天天倒退。”一位资深咨询专家告诉本刊记者。

  这一次,物联网机遇的来临,海尔能借此突围吗? 海尔的物联网革命

  2010年,海尔在年初推出了全球首台物联网冰箱,然后又推出融合物联网与互联网功能的全球首台“无尾电视”,当年4月又宣布全球首台无氟变频物联网空调研制成功。这些产品的推出与组合,形成了海尔的U-home物联网家庭。

  物联网家庭中的冰箱,除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功能,还能根据主人放入及取出冰箱内食物的习惯,制订合理的膳食方案;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娱乐中心,带有网络可视电话功能、可浏览资讯、播放视频和娱乐,等等。

  据海尔工作人员介绍,依托于网络和高科技的各种技术应用已经成熟:“待我们做完相关超市的联网工作后,‘物联网冰箱’很快就会上市。”他表示,作为高端产品,集团今年定的销售目标是20万台。

  在海尔的物联网家庭中,洗衣机、电脑、手机、热水器等所有家用电子设备,都有海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家电与家电、家电与物品、人与家电、人与物品、人与家之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生活方式被创造出来,营造出一个U-home2.0物联网家庭。这套产品和技术一旦成功应用,将使海尔成为唯一横跨白电、黑电和IT类产品的全品类物联网家电服务商。

  海尔在物联网家电产品的开发上介入较早,2006年就展出过以网络冰箱为卖点的新型产品,即海尔U-home1.0的产品。借助网络对进行家电远程控制,实现家电间的互联互通。

  时隔四年,物联网热遍全球。“有一个比摩尔定律更准确的定律,那就是每经过十五年就会经历一次技术的变革,1965年是大型计算机,1980年左右是个人电脑,1995年是互联网革命,现在物联网时代就要来了。”海尔冰箱欧洲区企划部长王晔告诉记者:“未来的十年,必将是物联网的十年。现在的物联网,就像十五年前的互联网一样,刚刚起步。”

  物联网时代,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模式将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变成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双向沟通。企业的销售模式,也将转变为销售解决方案,原来是单纯地卖洗衣机、冰箱等电器,进入物联网时代后,海尔销售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洗衣服和储存食物等解决方案。“海尔不仅是在做成套家电,也在做家电物联网的标准。”胡泳对目前海尔的实践做了这样的评价。

  在目前的世界家电产业竞争中,我国家电制造企业一直处于劣势,巨量产能与品牌弱小形成鲜明反差,整体竞争水平落后于日、韩、欧美发达国家。王晔表示:“物联网技术在全世界都是刚刚起步,各国都在争抢这个制高点。温家宝总理把物联网确定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五大产业之一,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各国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海尔对此,将不懈努力。”

  在去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海尔集团位居48位,是进入前50强唯一的家电企业。据世界权威消费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资料显示,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5.1%,居全球第一。其中,海尔冰箱以10.4%的市场份额,蝉联全球第一。

  如今,海尔力求通过全力介入物联网,由产品制造商转型为物联网方案服务商,寻求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罗清启指出,海尔物联网这个转折点,是市场所逼:“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不行,海尔是被国际竞争的环境逼的。”

  “像海尔这种敢于尝试的企业,目前在中国相对较少。海尔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努力去站得更高,比如努力去争取物联网标准的成立和推广,都是非常好的方向。”胡泳表示,“将来物联网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中国的企业也能够有发言权和一席之地。”

  物联网代表着家电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技术也成为各国争夺这个新产业的制高点和重点战略。一些已经觉醒的企业,已经在各自的领域“蚕食”物联网。随着3C融合趋势明朗,未来竞争将更为激烈。5月14日,小天鹅推出的物联网洗衣机已经登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掀起物联网洗衣机的实际应用。海尔的竞争对手气势逼人,海尔又该怎样应对?

  

(责任编辑:曹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