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各国央行集体增持 警惕黄金长多短空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0年06月19日15:16

  作者: 黄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迄今,黄金作为同期唯一创出历史新高的投资品,表现相当强悍?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更多的国家央行已经从黄金净卖出者变身成为净买入者,过去两年来,黄金的投资需求比例已由此前的20%多暴增至50%,而通过观察黄金ETF持仓量可发

现,大机构对黄金的嗜好正在前所未有的增强。

  许多投资机构早在5月初就准备了针对黄金市场的看空报告。然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导致避险资金蜂拥进入黄金与美元市场,如今这些机构的看空报告再难面世。

  然而,不管是回首过去10年来的黄金牛市,还是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惊鸿一跃,金价都已经高耸云端,普通的投资者必须警觉:现在的金价已经热得烫手。

  央行与银行携手吸金

  2009年11月3日,印度央行曾以均价合1045美元/盎司的价格,从IMF买入黄金现货200吨,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更多的国家央行未来还将斥资买入黄金资产。同时,这笔场外交易引爆了黄金期货价格,纽约金当天创出新高达1087美元/盎司。

  “时隔半年,再度回味,许多人仍然看不懂各国央行为何不再继续抛售黄金的深层次原因。”在5月底召开的第七届上海衍生品论坛黄金国际研讨会上,山东黄金期货自营部门人士与《中国经营报》记者私下交流称,各国央行从抛售到买入的转身,为黄金牛市再现惊鸿一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位负责人称,据山东黄金分析,早在2009年年底,世界主要经济体就判断,源自美国、发端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可能如此轻松过关,黄金的金融属性将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期间再度体现。

  主持该次论坛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滕家伟坦言,从商品属性来看,黄金较稀有,产量和行业规模不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小,与钢铁、石油等大型行业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行业”。但从金融属性来看,由于历史上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却又是一个“大品种”,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滕家伟所言,黄金具有极强的金融属性,因此历史上,黄金历来是各国央行用于建立货币体系信誉的不二法宝。据世界黄金委员会(WGC)2010年一季度报告,美国以8133.5吨的库存高居榜首,占其总外汇储备的78.3%;之后依次是德国,3406.8吨;IMF,3005.3吨;意大利,2451.8吨;法国,2435.4吨。

  世界黄金委员会数据称,2009年全球各大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速度创下了196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年,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时间创下了90年以来的新高。按当年平均价格计算,新增黄金储备的总价值为133亿美元。

  也许是世界央行的情绪影响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黄金持仓量又增加了7.61吨,持仓量再创历史新纪录至1306.14吨。此外,中国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中国黄金储备增加454吨。截至2009年末,中国黄金储备为1054吨,世界排名第五。

  据高赛尔黄金资深分析师王瑞雷观察,虽然类似于印度央行的大手笔买入行为非常罕见,但世界各国央行因此对增持黄金却达成共识,使得卖方市场明显供不应求。

  最新消息称,摩根大通、德国巴伐利亚州立银行、瑞士安保公司、巴莱克资本等诸多国际银行都开始新建或筹建金库,以分享金价暴涨过程中水涨船高的黄金储藏费。

  货币体系的黄金悬念

  过去的10年,是黄金的10年牛市。而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人们似乎更有理由相信,金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早在格林斯潘掌权美联储的时代,他就曾指出,黄金牛市,说到底,就是货币体系出了问题。

  “黄金是不是还继续拥有货币的属性?和此相关联的各个中央银行有没有必要注入黄金储备?尽管这些问题看上去非常理论,但是实际关系到黄金市场的未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王振营表示,黄金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融入到国际金融体系当中。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炳南也认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因为信用危机而产生,但作为金融产品中唯一的非信用产品,黄金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表现抢眼,显现了独特的对抗金融危机的机理。“黄金不同于一般的货币,它是硬通货,一方面会与各国货币挂钩,另一方面又不依赖于任何国家的货币体系。”张炳南说。

  正是因为危机不断,世界各国不得不维持低利率水平推动经济恢复,此举一方面恢复甚至助长了流动性泛滥,一方面也让不断高涨的黄金价格进一步获得了低成本资金的推动,进而使得黄金牛市愈发不可收拾。

  高赛尔的王瑞雷分析称,欧元区危机和流动性泛滥的确是推动金价暴涨的导火索和催化剂,但并非是主要动力。“危机让避险资金将黄金当做资产买入,同时也招来了无数投机资金。但必须看到,正是因为黄金具有避险与保值的功能,才会有这么多的资金参与其中。另外,由于低利率政策短期不可能改变,因此黄金将是潜伏于货币体系之中的最大悬念。”王瑞雷认为,即便货币体系的种种危机很快归于平寂,业已启动的黄金热潮也很难消退。

  藏金于民须量力而行

  在全球经济或将二次探底的担忧下,不仅是商品期货市场的资金开始焦虑地寻觅避险通道,来自楼市、产业实业界以及民间的资本也在纷纷撤退,以期找到更安全的避险港湾。

  期货市场的持仓量颇能说明资金追逐黄金的力度。

  以纽约金为例,5月初还持续徘徊在3万张左右,到6月16日,已暴增至34万余张。不过,就上海期金主力合约持仓量看,这一时期相对平稳的维持在4万张上方,只是成交量从4月初开始急剧放大,显示多方力量相对集中,逼空意愿强烈。

  南非标准银行分析师Walter de Wet表示,许多投资者属于长线投资,而且目前全球主要央行的利率仍处于低位。因此在接下来的6~12个月里,不管股市是否走高,市场环境仍有利于黄金。

  6月9日,瑞银(UBS)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火上浇油。该报告将黄金定性为“终极货币”,报告预计,未来12个月,金价有望涨至1500美元/盎司,眼下任何时候都是买入黄金的良机。

  事实上,这样的预期也蔓延在中国投资机构的报告中。通过对海通期货、南华期货等超过10家主流期货公司的黄金周报、月报的研读,《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没有一家机构中长线看空黄金,部分机构甚至给出了和瑞银类似的判断——眼下任何时候都是买入良机。

  另一方面,中国广大的投资者同样在悄然潜行黄金市场。中金黄金、高赛尔等主流黄金销售公司人士透露,自年初以来,黄金的净销售量持续大于回购量,这意味相当多的黄金被中国人用于收藏,而非中短线投机。

  “上海黄金交易所开闸就可以理解为中国打开了藏金于民的闸门。”王瑞雷称,回首2006~2008年三年间,清晰可见“藏金于民”的理念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了中国民间。

  但王瑞雷同时表示,尽管高赛尔预期金价可能上涨至1500美元/盎司,但就过去非常惊人的历史涨幅看,从1200美元到1500美元的诱惑力已经非常小了,这一特殊时刻,中国投资者更应该注意回避风险,而非追涨买入。“我们认为如果将黄金当做资产配置,可以买入家庭总资产的10%~20%,但如果认为金价只涨不跌,进而赌博式或一劳永逸的买入,这一行为显然是错误的。”王瑞雷称,“藏金于民”必须量力而行。

  国泰君安期货黄金分析师余雷也给出了“黄金突破历史新高可能性较小”的判断。“在欧元、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反弹的背景下,黄金未来可能区间震荡,甚至不排除整个夏季都以盘整为主的行情。”余雷认为,从长多短空的角度看,眼下的金价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买入。

  全球曼氏金融(MFGlobal)旗下Lind-Waldock的资深策略师AdamKlopfenstein公开表示,“部分避险买盘的确在离开黄金市场,我们看到股市也在出现乐观情绪,此外金价终究会受到美元上涨的压制。”汇丰银行驻纽约高级副总裁JamesSteel亦表示,“获利盘主动了结以及美国房屋销售数据强劲等因素,都在导致黄金避险买盘逐步消退。”

  已经疯狂了10年的黄金,即便从现在的1200美元涨到未来的1500美元,涨幅也不过20%强。回首再看过去10年,从250美元攀升到1250美元,已经翻了数倍。此时一味鼓动普通投资者买入黄金,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