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聚焦人民币升值之争 > 人民币升值最新报道

汇率改革:珠三角制造准备好了吗?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罗文胜
2010年06月22日06:36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6月20日,央行官方网站公布了“答记者问”,强调此次汇改,旨在稳步推进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汇率浮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对我国经济适应能力,央行“答记者问”表示了乐观态度,认为“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较多的企业已具备积极调整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

  “在世界贸易格局下,我国外向型企业已形成不可逆的壮大趋势。”国家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也持有相似的判断。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以产业升级的名义,频频对东莞、佛山、深圳等多个珠三角城市进行压力测试,汇率和贸易的联动成为调研重点。

  “2010年的订单都已经复苏了。”世界最大女鞋生产商、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国际订单迅速增加,年初预期人民币升值,年中出现转移海外的订单回流,“中国的生产消费已无法替代,起码在珠三角,汇改带来的机遇将大于挑战”。

  “中国规模”之辨

  去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日渐下降,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但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在顺差市场上的独大,引发海外市场的反弹。

  今年3月,美国两党联署《2010货币汇率监管改革法草案》,其中“汇率偏差标准”专门针对人民币。按照这项指标,美方一旦认定人民币币值偏低,计算差额后,即可以对从中国进口产品整体征收同样幅度的反补贴关税。“不升值就加税”,手段之犀利前所未有。

  欧盟动作幅度同样不小。今年以来,在欧盟带动下,秘鲁、韩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同时对中国鞋业作出反倾销终裁,形成“全球围剿”之势。仅东莞一地,其鞋业就占据中国鞋出口总量42.7%,200万从业人员、15亿双鞋产能,面临艰难的转型压力。

  “从本质上看,这是国际贸易格局一场剧变,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公平’与否的问题。”“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发起人、广州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称,中国皮鞋出口企业多达千家,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最为市场化的一块,欧盟以“非市场经济标准”予以打压,涵义已不在法律字眼层面。

  “我们一直说,中国鞋和欧洲鞋,是市场互补。”吴振昌回顾,他们向欧盟法院提供足够证据,证明中国销往欧洲的皮鞋,多为中低档,和欧洲高档皮鞋产品并不冲突,但是对方抛出了“中国规模”一说。“第一次听到,印象深刻。”吴振昌说。

  中国特有的快速高效大规模出货生产模式,在全球无法复制,而产销到达一定规模,上下游也就形成相互依赖态势。尤其在代工行业,中国制造和欧美品牌,已呈血脉相连之势。

  “欧美品牌商,已经高度依赖我们。”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也参与了对欧盟的反倾销诉讼,征收反倾销税之后,意大利GEOX等重要客户见势甚至主动提出承担16.5%的反倾销税。

  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议价空间”,似乎比想象的要大。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克鲁格曼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正是基于“中国规模”这一国际贸易现实。

  克鲁格曼的观点是,即便不存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本身也可以是产生贸易的原因。中国低技术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使得专业化与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进而导致更低的价格和更大程度的商品多样化,从而影响国际分工和贸易,反过来夺取高技术国家手上的主导权。也正基于这一点,克鲁格曼力主对中国发动汇率战或贸易战,试图以国家强力扭转“中国规模”的市场优势。

  产业升级之道

  张华荣称,“中国规模”获得的市场优势和财富优势,确实有利于企业升级转型,转型路向也不一定是技术研发,可以是研发渠道的建设。

  事实上,“三产导向”正是此次汇率改革一项重大目标。按照央行“答记者问”,汇率浮动,将促使出口从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长生产链条,细化分工,优化资源在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间的配置,促进就业大军向服务业的转移。

  张华荣很早就谋划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建设,先后投入了1亿元的资金,但自主品牌出货量还不到公司总产量的 2%。他得到的结论是,品牌技术背后,是很强的市场积淀,为此他改变策略,按照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办工厂不如办市场”策略,在全球制鞋企业集中地东莞厚街打造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集全球鞋业生产基地、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中心于一体,聚集5000多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从事鞋业研发、贸易的工作人员。目前,商务部已将该项目列入的重点支持项目。

  东莞也适时推出《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结合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选择有一定产业集聚基础的2-3个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示范园区。

  “有了规模基础,就有了产业整合力量,欧美的技术优势并不可怕。”张华荣说。然而在他看来,规模成型形势下,中国制造尚有两重忧虑。

  一个忧虑是对劳动密集产业的认知。张华荣称,将劳动密集当作淘汰标准非常危险,此次汇改对这类产业是个冲击,尤其是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企业,比如纺织服装行业原材料80%以上都是国内采购,却要对外出口,汇改对这类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这种情形下,如果国家不支持,企业将被迫以多种手段降低成本,可能会出现重大扭曲。

  而张华荣提到的另一个忧虑是汇率利率背离问题。

  张华荣称,他最担心人民币国外升值,国内贬值,如此一来,低端制造业利润越来越薄,技术升级又困难重重,势必导致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寻找机会,或将“引发制造产业资金转移”。

  做工厂投资几个亿,创造几万人就业,能拿到5%-8%利润就不错了,可投资房地产、股票收益却高得多。“我现在非常的困惑。”张华荣称。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