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0陆家嘴论坛 > 2010陆家嘴论坛独家解读

王烁:合理碳交易价格的形成仍缺乏基础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6月25日21:54

  2010陆家嘴论坛于6月25日、26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今年的论坛聚焦“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变革。搜狐财经全程视频直播本次论坛,在“低碳革命与绿色金融的未来”分论坛上,财新传媒主编王烁称,由于全球各个国家对碳排放的国家义务是不等的,形成全球性的合理的碳交易价格的基础还不具备。

    王烁: 主持人一直想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想探讨一个问题。我打一个比方说一下,原油是一个全球的商品,全球有很多的交易原油,形成差别的是一个连续的全球价格。那么碳排放到大气里面,也是一种全球商品。在中国和美国排放的一吨碳等价没有区别,但是有没有存在碳的全球价格?现在没有。因为碳虽然是全球的商品,一个全球的因素。但是全球各个国家对碳排放的国家义务是不等的。在欧洲现在有最大量的碳交易发生,在美国现在也是,形成一个相对延续的价格,但是这种价格,对今天的中国,此时此刻是没有参照意义的,没有特别大的参照意义。而价格大家都知道,金融没有支点,没有办法往下做。

财新传媒主编王烁
财新传媒主编王烁

  如何发现价格?这要涉及到碳金融跟其他一般意义上金融的区别,所有的金融市场,实际上都是走在政府前面,总是先有市场,后有政府,政府永远是在追赶金融市场的。但是碳金融市场有它的特点,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先有政府,后有碳的市场。为什么呢?因为碳的价格,要由各国政府的,包括中国政府在内,所经过全球性的气侯谈判,确定各自的减排义务之后,产生一个碳的配额,产生一个基本总量,在此基础上才有发现碳价格的基础。

  中国政府未来承担什么样的碳减排义务,只有等待气侯谈判的结果。此时此刻现在已经有了三家,北京、上海、天津有三家跟排放相关的交易所,也发生了相当多的碳交易的案例,但是这些案利打个比方,有点像未来交易,是不连续的,产生的价格有相对意义。中国还没有碳减排总量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近似的指标,来推进碳交易,来帮助大家去发现碳价格,在过程中积累碳交易经验。中国已经有了跟减排有关的总量指标,“十一五”期间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有COD化学需氧量,还有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期间要下降20%这样的指标。这些指标“十一五”已经过去了,“十二五”围绕这些指标,可能会有新的指标出现,这些并不是碳减排。但是围绕这些指标设计交易,可以为未来的碳交易准备条件。

  还有一类总量,现在还没有,但是像央行行长说过,如果说国内搞碳减排的难度太大的话,是不是先搞增量排放。承认现在的能源消耗和相应的碳排放量,如果用电,由此发生的排放量,针对这些是不是可以定价?中国是增量改革的,如果套在这个上面,是不是容易做一些。第三个,刚才嘉宾讲到,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大会提出碳强度指标,碳强度是一个比例概念,有没有什么办法,金融专家也好,金融市场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有没有办法,把比例性的指标转化成数量指标?在这基础上更好的发现碳市场在中国价格的条件?我的想法是这样,碳交易很难走到政府的前面,但是有没有办法把政府已有的指标,把它转化成为可知性可复制的碳交易的连续的案例?在这个上面也许是可以的。

  资本我也说一点意见。低碳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转变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式,以及转变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来最终实现。政府毫无疑问,会起着一种主导的作用,它要推动全社会来实现低碳的结果。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和制定一定的标准来维护市场的秩序,以及做更多的引导。如果说都是经济问题,也不完全,低碳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解决技术上的这种先进性,科学性,能够促进技术的进步,来带动低碳的实现。但是今天谈的,更多的讲低碳革命是讲经济方面的问题,经济方面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举例说,我们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建一个电厂、钢厂,在我们国家以前审批过程当中,没有碳排放的成本计算在内。所以,就有不断去做大规模的这种需求,不承担碳排放和节能减排的义务,无论是生产企业,或者说是最后的消费者,都没有承担这种成本的义务。现在应该讲,经济的概念当中,要用经济的手段来处理,市场将要来导入到这个行政管理过程当中来。当然,碳本身的排放,就会成为一个虚拟的价值。一旦发生了这个价格以后,就会有一个市场。市场就有一个交易,交易就是要有一个中间的机构,然后一系列的金融交易和金融的衍生等等,就延伸开来。

  另外一个,要节约,每单元GDP排放量的减少,分母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的GDP当中,更多的是一种第二产业,消耗能源排放碳形成的一个经济结构,所以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个分子也很成问题,单位的GDP消耗的能源过多,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当中,都不承担成本的概念当中,在消耗碳的排放。我们在座每个人都住过酒店,酒店里面的床单、被单、枕头、浴巾等等,在这里住几天给你换几次,其实从我们的消费者本身来讲,其实也没有必要每天都换。比如床大一点,可能只睡了半个床,都是这个习惯,很简单的道理。我问过相关的人,洗这一套需要排放多少吨水,需要多少度电,其实,这都会形成一个低碳的总量,一个碳的总量排放。如果把这些都折算成一个价格,在我们的酒店费用当中,做相应的扣除,其实每个消费者都是愿意的,哪怕10%,但是人民的生活习惯里面,没有这种市场价值的因素,市场调节因素在内,习以为常。哪怕有的时候有一张卡片放在这里,如果认为不需要再换的话,可以不换,没有机制动力,谁也不会去放这一种卡片,所以照样换,忙的要命,最后反复洗没有用过的东西,其实是人民生活习惯上的非常不合适的行为。

(责任编辑:范晓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