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0陆家嘴论坛 > 2010陆家嘴论坛独家解读

张春:公司债数量还很小 长远看应到资本市场发债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6月26日17:23

  2010陆家嘴论坛于6月25日、26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今年的论坛聚焦“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变革。搜狐财经全程视频直播本次论坛。

  在6月26日下午“债券市场发展与融资结构完善”的分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春表示,银行间市场发

展快是好事,但是长远还是应该要到资本市场发债。中国最近一两年债的市场发展也很快,但是发展在银行间的中期票据,尤其是去年增长非常快,但是在资本市场发的公司债数量还是很小。

  另外,他还指出,中国的监管体系还是要进一步改革,因为现在这个体系还是10几年前比较陈旧的分业体系,从整个金融市场发展,从整个国际趋势肯定要有进一步改革,这个可能是一个突破点。

  以下是张春的发言实录:

  公司债数量还很小 长远看应到资本市场发债

  今天讲中国的债券市场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债,我2004年全职回国的时候一直听说每一年央行或者是证监会、银监会说我们要大力建设公司债券的市场,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里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沈先生也说了一些原因,这些原因大家可能都听到过,可能是监管上面有一些问题,因为不同的债用不同监管部门监管的,还有人提出因为是信用评级的问题,国内没有很有经验的或者信誉度很高的信用机构,这个也是阻碍债的市场发展原因之一,还有是技术上的问题,比如债的交易市场不大频繁,中国收益率曲线甚至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长期的国债,对于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公司债定价的基本依据,如果没有这个依据定价有问题。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有问题。

  今天我讲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看中国金融体系的情况,以前都是以银行为主,现在还是银行比较大,所以大量的债集中在银行这里,风险比较大,间接融资。美国的情况是公开发行的,在市场可以交易的,这个债不是集中在银行那里,交易是可以分散的。美国债容量是它的GDP的1点几倍,中国只有8%左右,是非常小的,但是和我们相近的国家,特别是韩国、日本,他们在20年或者10几年前和中国情况很像,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但是最近几年韩国、日本公司债尤其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发展非常快,日本都是这样超过银行融资渠道。这里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的?日本其实有一个做法,可能我们中国可以考虑的。再看中国最近一两年债的市场发展也很快,但是发展在银行间的中期票据,尤其是去年增长非常快,但是在资本市场发的公司债数量还是很小,所以银行债中期票据3-5年,最近发的非常多。这个可以解决问题吗?银行间市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说的直接融资?因为我们希望鼓励更多直接融资,这样可以把风险分散到银行体系之外,但是银行间市场有很多债,银行买进去了,银行间发债还是银行买进去了,风险还是在银行里面,所以银行间市场发展快是好事,但是长远还是应该要到资本市场发债,这是美国模式。韩国、日本也在这个模式,日本在90年时候准许银行做公司债的承销业务,这个我觉得现在在中国因为是分业经营,假如说银行做公司债,资本市场发行的承销业务的话是不允许的。在中国,银行对这个债有一个自然的优势,他对债的了解深度信用风险,发债要了解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理解和管理银行有经验的,银行在销售的渠道和网点上有优势的。

  银行买中期票据的风险大但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在中国,可能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走所谓综合性经营或者全能银行,在这里可以让银行先走一步,学日本公司债,他们银行很大,银行在营销公司债能力非常强,一方面为了推动公司债市场发展,还有一个也是为我们中国银行走入综合化经营走了一步,这里有风险,怎么看风险?做承销业务风险,如果银行自己买很多债,这个风险可控的,银行买中期票据的,这个风险可能更大,所以这个风险可以可控的。

  中国监管水平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需要改革

  还有一个对监管上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银行准许进入资本市场做承销业务,监管的要求或者监管的合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中国的监管体系还是要进一步改革的,因为现在这个体系还是10几年前比较陈旧的分业体系,从整个金融市场发展,从整个国际趋势肯定要有进一步改革,这个可能是一个突破点,这个不是仅有的原因,从中国银行票据发达情况下,银行营销公司债能力很强,如果能够让银行参与,可能对我们债的市场会有一个很大推动,而且我个人觉得把这个风险从银行里面转出去,银行做承销不一定买这个债,这样直接融资比率更高,银行当中聚集的风险可以分散出去。这个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其实还有一些观点,尤其对保监会这一块,保险机构怎么样能够让他们多买一点债,这个在中国有太多的限制,国外保险机构买的公司债比率非常高,在中国保险机构里面只有公司债只有10%到,国外都是40%、50%。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892。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