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一行三会聚首陆家嘴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27日13:47
  本届陆家嘴论坛备受媒体关注,记者们趁着大会间歇采访与会嘉宾。 本报记者 张春海 摄

  浦江之畔的金融盛宴,全球注目。昨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一行三会”高层聚首陆家嘴论坛,共话“经济复苏挑战和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 发展”。4场金融监管高层的主旨演讲,透着中央金融政策的某种导向,成为陆家嘴论坛上的“沸点”,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亦成为一种共识,上海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面的领先和在保险领域持之以恒的创新努力,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银监会:须坚持最严格监管标准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银监会成立7年多来,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有效监管体系,目前已经取得明显进展,经受住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

  较强的风险吸收能力是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中国一直注重对资本质量和资本水平的监管,对于资本质量,要求股本和留存的利益组成的核心资本不得低于总资本的75%,并且主张从严的扣减项目,比如对银行间互持次级债必须进行扣减。中国的这一质量要求和监管标准,在全球来说也是十分严格的。中国还非常注重对大额风险暴露上限的监管,严格坚持单一客户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金额的10%,加上关联企业,整个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15%。这一限制在全球来说,也是最为严格审慎的。他还表示,银监会特别注意引导商业银行强化“以丰补歉”意识,在财务状况较好的时候多提拨备,这是提高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稳健度的重要法宝,共同构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最前端防线,为我国银行业成功应对危机和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明康坚持监管机构所用的监管工具应当简单有效,不应该过于追求复杂而不管用的模型,不应该过多依赖和迷信外部的评级。中国的这些做法和经验已经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并且在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反思和金融变革中获得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同。
论坛与会嘉宾聆听主旨演讲。 新华社发

  证监会:将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

  反思这影响深远的国际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共识是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增长,必须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教训之一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单个市场的风险,还必须高度关注风险在各个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之间的传导和反馈的效应。

  尚福林强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际经验表明,发展资本市场与建设金融中心密不可分。目前,上海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这必将对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他透露,未来要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经济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包括积极推进股票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鼓励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研究中关村代办股权转让试点扩大方案;深化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研究推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后续措施;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兼并收购境外企业,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稳步扩大海外布局,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保监会:外资可发挥更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更加开放,保险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是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昨天陆家嘴论坛做主旨演讲时的观点。

  吴定富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年轻的中国保险业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金融危机不仅是对保险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一次现场练兵,也是对保险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凸显了不审慎经营和不审慎监管带来的巨大危害,这对中国保险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冲击和洗礼,使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保险业的运行规律,即保险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险创新不能脱离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保险监管不能偏离防风险促发展、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目标,保险经营不能违背稳健经营的规律。

  他说,一个国家人均GDP从2000美元增至1万美元的过程,是保险业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规模在世界列第6位。这个排名将在未来不断提高,中国将从一个有潜力的新兴市场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中国保险市场将为世界各国保险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未来一段时期,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是保险业发展的底线。只有真正守住了防范系统性风险这条底线,保险业才能真正抓住发展机遇,未来一个时期才能真正成为保险业历史上的黄金机遇期。

  央行:货币政策仍有弹性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坦言,要处理好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等很多敏感问题,不能靠贸易战,而是要通过谈判、合作来解决意见的不一致。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各种货币政策都保持着弹性和余地,可以做到松紧有度。针对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言权的与日俱增,易纲强调,“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推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这对中国有着长期的重要性。”

  易纲主张,政策工具必须留有弹性和余地,才能保证政策在关键时刻是有力的。他列举了3个政策已没有弹性的例子,一国货币汇率如果死盯住一种主要货币,那汇率政策就失去了弹性;一国利率如果是零利率,那货币政策也松到头了;如果财政赤字过高,国债余额占GDP比重超过100%,甚至接近200%,那财政政策也用到头了。“这些情况都是我们要避免的。”

  他还回顾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微观上监管不力是最主要的因素,而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年多来,政府和央行为避免金融危机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承担了大量债务,而这也正是救市时的大包大揽埋下了金融隐患。他建议从四个方面建立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置机制:一是要明确责任,发挥好财政和中央银行的作用;二是要重视存款保险机制的作用;三是要明确损失的承担者,防范道德风险;四是要加强国际合作。(郑红 陆绮雯 李蕾 张小乐)

  论坛·资讯

  上海正筹建保交所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昨天在参加2010陆家嘴论坛讨论时表示,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上海正在筹划建立保险交易所。

  屠光绍表示,上海正在加快建立信贷转让市场,和以之为基础的信贷资产市场,以及以信贷资产为基础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目前信贷转让市场的推进,已经得到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不久以后,信贷转让市场就将正式投入运作。上海也正在考虑推进以服务长三角为主要目的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另外,上海也正在积极推进建立面向全国的信托登记中心,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快建立信托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市场。(记者 李蕾 张小乐 陆绮雯)

  论坛·观点

  上海香港新加坡错位中相互合作

  到2020年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的目标。那么,上海将如何完善自身的金融功能,和我国香港,还有新加坡这两个亚洲金融中心如何更好地相互合作?

  在昨天陆家嘴论坛的第三场全体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就意味着必须抓紧时间。在10年内,上海将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发挥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作用。目前,上海已经具有了品种齐全、功能比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下一步要健全和完善新的市场组织,包括信贷转让市场、再保险市场,以及信托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市场。二是优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发挥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中的作用。比如说下一步在不同债券市场之间进一步打通、拓宽互通互联的机制;在基础设施上,使各个清算体系间能进行有效连接,更好地节省金融资源,提高市场效率,同时更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此外,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中的带动作用。

  “香港和上海未来都会有一些挑战和机遇,香港会作为亚洲领先的金融中心继续大力发展,而上海也面临重大挑战。”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说得很实在。他表示,香港支持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因为这样也会改善上海监管框架,市场基础架构和金融的中介功能。

  陈家强认为,香港和上海将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重心所在。未来,香港将在满足国际融资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上海将会成为国内的金融中介服务公司集聚地。他形象地比喻:上海和香港,就像一架飞机上的两台引擎,将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飞”。

  对于新加坡的发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王宗智直言:接下来3年内,将有更多资本流入亚洲。王宗智认为,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软件是进一步需要发展的核心。要实现2020年目标的话,引进人才的数量和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要翻倍。新加坡现在更关注的是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建设,比如说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宏观经济的审慎管理。(李蕾 陆绮雯 张小乐)

  论坛·连线

  “其实,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位伦敦金融城市民的故事

  一向工作不错、衣食无忧的姐夫,突然间感受到了生活压力——年近不惑的姐姐失业了,而就在这当口,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姐夫一人将承担起三个人的吃饭问题。妈妈前天晚上从无锡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时,我正忙着准备陆家嘴论坛的稿件。姐夫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就住在伦敦金融城。一直以为,金融城里的金融事,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姐姐的被“裁”,姐夫的重压,让我顿感“危机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也很巧,今年陆家嘴论坛主题就是有关危机的话题——“危机之后的结构调整与金融变革”。

  伦敦金融城的现状究竟怎样?带着陆家嘴论坛的思考,我于昨天伦敦时间11时许拨通了姐姐家的电话,并与姐夫聊起了有关金融的话题。

  姐姐的失业,对于姐夫一家来说毫无准备,虽然伦敦的经济一直不很景气,但没想到现有企业还会裁员。“许多公司还没真正走出困境,所以只能减薪或者裁员了,你姐姐所在的部门就是因为公司整体缩编而裁员的”,姐夫对此很无奈。他告诉我,现在伦敦不少公司都不外聘短期性临时工了,还有些公司虽然没有大规模裁员,但往往是员工工作12个月而拿9个月薪水,那些被裁下来的人员,目前也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大多数企业都不需要人。

  失业之后必然导致减少消费开支。“伦敦市民现在几乎不买奢侈品。”姐夫这样描述伦敦的消费现状。他告诉我,哈罗兹是伦敦很著名的商场,通常情况下,这个商场是不打折的。金融危机来了以后,这个商场把折扣打到了五六折,但消费者还是不愿意消费。据姐夫说,现在伦敦房价下跌了20%—40%左右,市民购房意愿跌至低谷。

  姐夫告诉我,他现在最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会延迟伦敦走出危机的时间。聊着聊着,我突发奇想,这次陆家嘴论坛选择“危机”话题,是不是暗合着全球金融城市的一个共同话题——经济金融结构,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现状一定会促使伦敦这个世界级老牌金融中心加快变革,而上海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样需要加快变革。(李蕾)

  论坛·声音

  话题一 “走出去”

  【背景】中国平安民生银行等海外收购的尝试遭遇了金融风暴的冲击。然而中国工商银行等的海外扩展策略却成效显著。风暴过后,中国金融机构是否正面临走出去的良机?走出去应采取何种路径?跨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历程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

  【观点】

  杨超(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中国金融机构想真正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能在国内市场被动应战,而要主动出去,敢于在全球与国际金融巨头同台竞争。谋划要积极,但推进步骤要审慎,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的,不可以急躁冒进。

  许罗德(中国银联总裁):走出去“六字”真经:一是“顺势”,不到这个程度不行,到这个程度不抓住机遇也不行;二是“协同”,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很难;三是“和谐”,中国“和为贵”的文化也应该在商业方面来用,共赢、和谐、共同把蛋糕做大。

  史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当中,并不是每一个金融机构都要去考虑走向全球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忘记在接下来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的发展其实更加关注的是要将国内市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全球化过程当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大的错误,是悲剧性的。

  哈继铭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走出去和走进去要相结合。所谓走进去就是去中国内陆地区、农村地区,那里有广阔天地可以容纳我们金融企业在那里进一步发展。

  【点评】

  李剑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融机构什么时候能够走向世界,这个话题应该和世界杯同样令中国人关心。进入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金融机构做了很多走出去的尝试,有的成功了,有的是半途而废了,有的正在进行当中。这里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思考。

  话题二 航运金融

  【背景】如何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相互促进,是上海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独特机遇。航运金融需要政策上的哪些突破?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为航运业服务,助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

  【观点】

  胡怀邦(交通银行董事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实行改革创新试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适应航运金融发展的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另外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实施适当的税收政策,搭建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健全航运金融的诚信体系和培养专业人才,为航运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

  谭作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推进航运中心的建设,首先在专业法律和法制体系完善上海应该有新的试点和实验,尽快和国际上的航运中心在法制环境下有一个相应的接轨。第二,建立适合航运业的快捷的税制。第三,继续提高上海的政府效率。最后,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於世成(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中国的银行业也好,保险业也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航运金融角度来讲,中国在航运业进一步开放过程当中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在想些什么。

  张页(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航运具有投资性。一定要设计一种航运金融产品,让它有可投资性,让老百姓多一种投资渠道。德国的老百姓如果拿自己的钱投资航运可以免税。

  【点评】

  钱文挥(交通银行副行长):航运和金融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中国是航运大国,也是金融大国。中国最大的银行在全世界的市值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们还不是航运强国。所以金融航运放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强国,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话题三 中小企业

  【背景】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如何创新现有金融体系?如何鼓励风险资本的发展,确保富有创新的创业梦想能够成为现实?如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的发展?

  【观点】

  宋丽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从去年6月10日起到昨天,中小板和创业板共筹资2240亿元。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之后,大量社会资金向新的产业领域源源不断地聚集,大批创新性企业突破了金融瓶颈,进入高成长快速发展的轨道。

  谢庚(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我们的金融体系完全依赖于信贷融资,这本身是一个风险,所以要更多发展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只有美国市场的五分之一不到,债券融资的空间很大。

  【点评】

  胡平西(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中小企业贷款虽然金额小,笔数多,管理成本高,但反过来,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较强,而且给我们创造了很多的空间,更主要的是溢价能力高,所以说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是很有“钱”景的。

  话题四 国际板

  【背景】 中国已经兑现了加入WTO时关于金融市场开放的承诺,但中国的金融开放才刚刚开始。酝酿中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应如何定位与设计,何时推出?哪些公司应成为国际板的重点吸引对象?国际板的推出将带来哪些深刻影响和挑战?

  【观点】:

  姚刚(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应当适应我国国民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大趋势。适应我国市场主题“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大趋势,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着重提高开放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张育军(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国金融到了一个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市场体系开放的重要阶段。在建立开放性的市场体系方面,交易产品的开放是至关重要的。

  罗瑞铎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必须做到三点:首先要有法制还有监管;所有的结算、交易以及你的成本都要非常有竞争力;市场能够做到真正开放。

  胡祖六 (高盛集团顾问董事及大中华区主席):开放国际板是找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全球各个地区,或者各个产业一些领头羊来弥补丰富我们的市场,做一个延伸。

  【点评】

  德地立人(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国际板,国内的投资人需要,海外的上市公司需要,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提升需要,希望能够早日看到国际板各方面的规则出台。(本报记者 李蕾 陆绮雯 张小乐 郑红 整理)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