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人民币汇改符合中国核心及长远利益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0年06月28日09:52

  进一步推进汇改,需要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 叶伟强 | 文

  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宣布,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这是中国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国际收支状况作出的重要宏观决策,是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重大步骤。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以我为主、有序推进,总体上对中国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影响,为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出口保持了较强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汇率浮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企业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增强,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外汇市场得到培育和发展。此外,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困难和不确定性,中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危机。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是中国稳定外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需要,也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此次在2005年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汇改,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样的汇改安排,对中国有利,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和核心利益。表现在,一方面这将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二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

  三是有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改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

  当然,进一步推进汇改,需要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这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也影响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并无太大偏差,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坚持以我为主,使人民币汇率的有序浮动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人民币汇率浮动有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不是针对与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在人民币汇率管理和调节中注意采取渐进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保持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

  要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范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进一步推进汇改,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的既定政策。

  此次,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主要经贸伙伴已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今年1月-5月,前五位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进出口已分别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6.3%、12.9%、10.1%、9.4%和7.5%。同时,资本往来也呈多样化和多区域特征。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如果盯住单一货币变化,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及其变化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

  对企业和居民来说,在当前贸易和资本往来多元化的格局下,不宜单纯依据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而应从双边汇率转向多边汇率,更多关注篮子汇率变化,以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来看待人民币汇率水平。

  在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出口企业必然要面对本币与其他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较高水平,较多企业已具备积极调整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从中国2005年汇改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前的实际情况看,出口年均增长达23.4%,包括纺织、轻工在内的汇率敏感行业仍保持增长,并未出现显著亏损和关停。

  总体来看,汇率浮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为继续平稳推进汇改、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能的负面影响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后,决策部门还将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汇改也有利于增加就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汇率浮动促使出口从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长了生产链条,细化了分工,增加了就业岗位。特别是汇率有利于优化资源在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间的配置,有助于就业向服务业的转移。

  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方面,汇率可以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等问题不能单靠汇率解决,需要与其他政策配合来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这需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扩大消费内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和领域,加快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升经济效率和内生增长动力。要继续加大进口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便利“走出去”投资和居民购汇用汇。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还要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非法外汇资金的查处力度。

  作者为本刊副主编

  背景

  人民币汇率改革(2005-2010)

  完

  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健全政府调控手段的重要内容。

  2005年7月,中国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这一货币制度成为中国的既定政策。2010年6月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改,仍是这一方针的继续。人民币汇改一直遵循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持续升值,累计升幅近21%;且升值逐年加速。2006年和2007年分别升值3.35%和6.8%,2008年前七个月升值幅度为6.9%。三年间,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稳定,远低于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升幅。其中,名义有效汇率升值7.4%,剔除价格指数影响的实际有效汇率升10.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都遭遇较大困难。中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在6.82-6.84的窄幅区间内波动。

  这此推进汇改,更加突出增加汇率弹性、突出多边汇率及一篮子货币作用。中国现在退出金融危机时期的非常规政策安排,表明决策者对于中国经济恢复增长更具信心,同时,进一步汇改也对出口部门的承受能力,以及管理资本流入等问题已有所考虑,这样的安排,继续延续了渐进的原则。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信息整理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