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 民航腐败案频发 > 民航腐败案各方评论

改制才是民航反腐利器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7月01日07:04

  对于中国民航来说,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已然降临。据媒体报道,近期,民航局原副局长宇仁录、民航局华北局原局长黄登科、发改委民航处原处长匡新等人就因此相继落马。

  腐败案发的不仅有政府航空官员,还有部分航空企业的高管:大连机场总经理胡志安、首都机场

原董事长张志忠、首都机场原董事长李培英、首都机场原常务副总经理黄刚、南航总工程师张和平等几名高管、东航运行控制中心原总经理施国峰……问题出在哪里?

  民航部门的负责官员认为,资金高度密集和成长空间大,使得民航产生腐败的机会更多、风险更大、后果更严重。民航近来发生的腐败案件,90%以上发生在财务、投资、工程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领域。乱投资、乱拆借、乱担保和“小金库”问题突出。事实上,他所说的只是民航业产生普遍的腐败的表面原因。

  这几起民航业腐败案几乎都是权力寻租案。中国民航业过多的审批机制,带来了寻租空间。由于设立新公司、引进新器材、开通新航线、调整时刻甚至飞机在机场过夜等所有业务决定,事无巨细都需要有关部门的审批,随之而来的,是无所不在的权钱交易。

  譬如,要想经营某条航线,唯一的途径就是报批。包机公司看中了某条航线,需要先向相应的地区管理局报批,再由民航局审批。先拿到航线经营权,再申请航班时刻,此后再转让给其他航空公司。在一系列的审批和转让过程中,铸造了巨大的权利黑洞,多位民航系统高管的落马都与包机业务有关。

  再譬如引进飞机。按照程序,所有的机场规划建设和航空公司购买飞机都需要上报民航局,民航局审批之后又要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其中,具体采购多少架飞机,什么飞机,每家航空公司分多少架飞机,各个审批环节都至关重要。在政府机场建设资金和年度飞机引进总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审批不仅意味着项目能否成行,还意味着可否获得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除了政府部门,垄断性质的机场也有权,连号称市场化的国有控股航空公司也有权。权力无处不在,看似环环相扣,事实上为寻租制造了大量漏洞。

  现在改革已开始,民航总局曾表示,国内所有城市、所有航线将都不需要航空公司向民航总局申请审批,只需向总局报告备案。然而这还不够。

  民航业虽然对安全要求很高,资金流大,技术性强,但是从根本上说,从市场商业性质划分,民航业与街角的小卖店是同类的,都属零售服务业。因此,民航业需要简化审批程序,公开透明自己的工作程序,并且一视同仁,打破垄断,真正向民营经济开放。如此才能根除民航业内普遍腐败的土壤。

  □郁慕湛(上海 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