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别只图市场经济地位的虚名

来源:《新财经》 作者:李 斌
2010年07月02日17:54

  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在遭受国际反倾销过程中损失惨重。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意义

  市场经济地位(简称MES)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在国际反倾销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国家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反倾销调查时的数据就要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来替代,这对中国非常不利。如上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这样计算出来的所谓“正常”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彩电在欧洲的销售价格,中国产品自然被计算成“低价倾销”。

  目前,中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调查几乎是全球之最。由于其他世贸成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倾销税率也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往往在一次反倾销案中败诉,就会有一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倒闭,这不仅不公平,也威胁到中国经济的稳定。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十分不利。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关键议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说法仍是老生常谈,没有实际意义。

  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在遭受国际反倾销过程中损失惨重。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美国作为一个方向标,它的松动应该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信号。但是,这么多年来,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不松口,以至于已经成为美国向中国索价的关键筹码。

  如今,离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规定的2016年出口企业即可自动获取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间越来越近,越往后拖,其经济效益就越低。所以,中国是否应该调整策略,除了继续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外,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争取自己的利益?

  《新财经》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生所所长袁鹏、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成美国筹码

  《新财经》:美国在这一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提出,将以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关于这样的提法,应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您认为这一次与之前相比,有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袁 鹏: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美国始终把这个问题吊在那里,并没有回绝,但一直拖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到今天为止已经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牌,美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美国希望用市场经济地位换取中国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突破口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

  实际上,中国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方面的开放已经做得很充分了,但在美国看来,在这两个产业上还是没有满足它的胃口。所以,在中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开放不是很充分之前,美国是不会让步的。

  美国希望的理想状态:第一是第三产业的开发,对金融、保险、服务等领域的开放;第二是在自主创新和政府采购方面确保美国在华企业和对华投资的利益。因此,随着中国在这两方面的发展,美国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对美国有新的要求。于是,“市场经济地位”就像脖子上挂的一桶水,只能看到,喝不到。

  从此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来看,中美双方确实提出了一些意见,但美国并没有给予正面回应,只是说会加快对华合作的进度。从两国事后的反应来看,还是认为现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不成熟。

  赵忠秀:2008年6月,在第4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方就曾表态,将“通过合作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09年,首轮中美对话又予以重申。2010年5月,这一话题又成为此轮中美对话的关键议题。

  但事实上,此议题始终没有达成实质性成果,美方只是承诺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所谓“合作的方式”,保守地理解只是一种外交辞令,是一种维持沟通的说辞,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其背后隐含的意思,是中国要做出其他市场开放方面的让步,美国才会考虑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于2010年下半年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可能的结果是继续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而不是确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赵可金:这次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点令人失望,关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仅仅是一个假设,双方没有丝毫的共识,也没有确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过多的推动。所以,我觉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从美国国内的政治形态来看,奥巴马短期内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太大的突破。

  现在,美国国内有相当一些声音认为,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是错误的,不如布什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从中国获得的好处多。比如,布什政府期间,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要求人民币升值,从7.8元升到6.8元。在很多问题上,几乎是布什政府希望中国做什么,中国都尽量配合。但奥巴马上台以后,他采取的对华政策并没有让中国就范,相反,中国的回应非常强硬,在一些问题上没有很好地配合美国。

  另外,在过去传统意义上对中国一直有负面看法的一些人,甚至包括在中国拿到好处的一些大公司,对中国的印象也是朝着负面发展。在这种态势下,中美关系很难在奥巴马手中有所突破。所以,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仅仅是美国的一个说法。

  《新财经》:短期内,美国在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上会不会有所突破?

  赵忠秀: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问题,看似是贸易救济中的技术性问题,实质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美方索价的关键筹码。除非有重大的利益交换,否则美国并不会轻易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按现在的观察,美国的外交手段带有非常明显的实用主义特点,中美对话的成果也不是强制性的,美国也不会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所谓的“迅速承认”不会是今年之内完成,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节外生枝,反复折腾。可能的结果是略早于2015年,甚至一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中承诺的2016年,美国才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袁 鹏:短期内承认还是有可能的,因为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如此巨大,美国今后的出口倍增计划和下一步的中美团体合作,都需要中美在法制方面进行一些突破,而且,现在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的口子也已经打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美双方的距离应该越来越近,而不是越走越远。但是,中美关系的紧迫性也会提升,围绕这个问题的聚焦会越来越多,会进入到一个具体的推进过程。我觉得,近两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是有希望的。

  中国无法达到美国标准

  《新财经》: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目前是否具备这个标准?中国在哪些方面还比较欠缺?

  赵忠秀: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相关规定,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五年内(2016年),在反倾销确定价格的可比性个案中,都可以被作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来对待。但世贸组织并没有对“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含义作出具体明确的解释。

  1988年,美国《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首次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下了定义,其中的判断标准包括:货币的可兑换性;对劳工与雇主之间可自由议定工资率的允许程度;对外国开办合资企业或进行其他投资的允许程度;生产资料的政府控制或政府所有程度;对资源配置以及企业价格、产量决策的政府控制程度;以及美国商务部认为还应该予以考虑的其他因素。

  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衡量,中国目前的确不完全符合美国定义的市场经济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演化成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但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各项政策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中。

  目前,已经有7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毫无疑问,美国的举动将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如果美国率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和日本也会很快承认。

  赵可金: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是国际通用的,主要看各个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包括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包括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水平等一系列指标。中国欠缺的可能是法制化建设,包括一些关键领域,像能源、电信等重要领域的国有化程度都比较高。这些领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国有经济比例,但也要形成竞争,使价格、资源更多通过市场来配置。中国要加入市场经济的游戏圈,国外的公司必然要寻求竞争规则。可是,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国进民退”趋势在加速,所以说,中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美国的政治阻力

  《新财经》: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阻力主要在哪?是国会方面还是法律方面?美国会不会拿出一些筹码用以交换?

  赵忠秀:美国在1988年出台《综合贸易与竞争法案》之后,迄今为止没有出台过新的贸易立法,关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义不会轻易修改。美国政府如果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想从立法层面上获得美国国会的认可,只有两种途径:第一,中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符合美国定义的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第二,美国国会修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目前看,这两种途径显然都不可能实现。所以,走立法程序的可能性极小,美国不会从法律层面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予以确认。

  更为现实的可能是,美国商务部单方面宣布予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按照美方的说法,在具体贸易政策实践中,美国商务部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这是基于个案的便利安排而非体制性的改变。相对应的是,中国被诉企业要积极应诉并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的认定请求。

  但是,美国联邦行政法规第19编中判断市场导向型产业的标准是:第一,在价格和产量上不存在政府控制;第二,生产涉案产品的企业应当以私营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为主;第三,所有重要投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如劳动力和管理费),都必须是以市场决定的价格购入。这其实意味着,即使美国商务部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在贸易救济调查中申请到“市场经济地位”。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行业在美国申请到此待遇,美国也不会轻易给予中国企业这一待遇。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对内,中国应进一步做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对外,要整合好并发挥好中国总体外交优势,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这一问题。

  袁 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美国国内的政治阻力。对于中国来说,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肯定是越早越好,中国还得争取。按道理,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在全世界,尤其在新兴国家中是相当高的,像俄罗斯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就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了。而中国早就加入了世贸组织,却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中国如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没有按照美国人期待的进度进行,市场经济地位必然会拖下去,我觉得中国也应该调整一下策略。

  实际上,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国,确实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利益,很多对华制裁措施,对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大。但是,市场经济地位并不能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因为贸易纠纷的本质是双方的政治化问题。事实上,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越往后拖经济效益就越低,中国无非是把它当做一张牌来打,用这个来要求美国放松其他领域的出口,包括对华的高科技出口、军品的出口,等等。

  中国应抛弃虚名

  《新财经》:过去,中国企业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的事件非常多,这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层层阻力下,中国是否也应该调整策略,以其他方式来争取一些利益?

  袁 鹏:中国既要把市场经济地位当回事,当成一张牌来打,并不断地推动。也不应该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问题上。事实上,即使真正有了市场经济地位,在新时期还会有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美国在未来几年,要推出出口倍增计划,美国会有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来应对。所以,从法律方面解决,不一定能带来实际政策的相应更替,最终还需要通过各种对话的方式,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促进具体的合作落实。

  目前,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矛盾点有两方面:一方面,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不是一个市场化自由兑换的货币;另一方面,市场准入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对美国相关产品的歧视性政策。这主要有三点,一是政府采购,中国更倾向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对其他的产品有歧视性。二是自主创新,中国的自主创新使西方品牌牟利的空间受到了压缩。三是中国最近的一些举措,包括对谷歌、对波音的制裁等,使美国看到中国在用政治手段打击西方的企业,也导致了美国对中国贸易出现问题。所以,中国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的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政策应体现对美国等西方产品的公平竞争等。

  赵可金:反倾销对中国企业损失非常大,因为国外企业看中的就是中国企业的国有经济背景,有财政补贴,还有出口退税,这让西方国家感觉中国产品有价格优势。现在,国内的原材料价格在上涨,“富士康事件”促使一些劳动力价格也在上涨,这样就可能挤压掉一些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空间。

  但是,中国在中美交往过程中要突破一个思维误区,中国喜欢求名,美国喜欢求利。美国人非常清楚中国想要什么,也清楚跟中国人打交道要付出一点代价,所以,美国是不会把这个名轻易给中国的。美国只想本着双方都获益的原则,用利益来交换,这是美国的思维。

  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要抛弃求名的思想误区,本着以利换利的原则,这样,中美关系在今后可能会有一个比较积极的进展。如果中国一直求名,那就会被美国人牵制,美国会拿这个作为外交工具来漫天要价。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在这个前提下,双方就可以合作。如果美国现在就给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名,就会影响到美国的整个部署,以后美国就没办法拿这个东西要挟中国了。所以,美国人是不会一揽子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是美国外交的传统思维。

  实际上,市场经济国家只是一个虚名。即使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很多国家也要有一些保护政策,可以采取非关税壁垒。市场经济地位也不能作为世贸组织体系内的一个通用规则,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决定,即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不会是免费的,肯定会有一些要求。所以,中国应该抛弃虚名,去求利。

  西方国家总是以此为口实向中国漫天要价。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在现有的条件下,中国只能按照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方式来做。换言之,很多问题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博弈游戏。所以,中国不要太把西方人的话当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战略。

  中国也不必非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因为中国卖给西方的东西,很多西方国家都不生产了,他们不买中国的,买别人的会更贵。西方国家又不甘心只买中国的产品,总想敲点东西。所以,中国需要采取其他规则或做其他方面的努力。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