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信诚人寿三年三换CEO 欲谋中资化恐难速成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07月14日17:18
  继光大永明人寿、海尔纽约人寿先后走上“去外资化”道路之后,信诚人寿可能成为合资寿险市场下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有消息称,信诚人寿的中方股东中信集团有意对信诚人寿的股权结构进行重组,以提升中信集团在信诚人寿的股权比例,并将信诚人寿总部由广东迁至北京。

  信诚人寿由中国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各出资50%组建,成立已有10年。成立之初,信诚人寿业务发展迅猛,尤其在个险渠道冲劲十足,甚至一度提出“赶超友邦”的豪迈口号。但近两年来,在合资寿险普遍发展低迷的情况下,信诚人寿亦难独善其身:高管人员变动频繁、市场份额缩水严重。而光大永明人寿“去外资化”的成功似乎让信诚人寿有了模仿的对象——与其在“合资”的名义下产生分歧或内耗,不如回归“中资”集权谋发展。

  三年三换CEO

  7月8日,信诚人寿官方证实了其CEO陈嘉虎离任的消息,同样来自外方股东保诚集团的谭强将接任CEO一职。知情人士透露,CEO陈嘉虎其实早已不是信诚人寿的“实权派”人物,尤其在其一度分管的个险业务滑坡明显的态势下。陈嘉虎离开之际给全体信诚人寿高管发送电子邮件,言辞中表达了对内耗型权力斗争的无奈。这使得信诚人寿对外界宣称的“CEO离任主要还是因为个人发展原因”显得较为苍白。

  事实上,陈嘉虎的离任已经是信诚人寿3年间第三次更换CEO. 2007年7月,信诚人寿CEO谢观兴因年龄等个人原因正式隐退,由来自保诚集团的钟家富接任。钟家富在任7个多月便转投太保寿险。 “擅长资本运作”的陈嘉虎接着于2008年3月接下了权杖。陈嘉虎的任期内,信诚人寿在2009年实现盈利,好歹完成中方股东中信集团定下的硬指标。

  本刊顾问、中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指出,合资寿险50%对50%股权均分决定了决策权分立,如果股东方磨合不力,撤换高管是一种既保存颜面,又不伤元气的中庸方法,这在合资寿险中极为普遍。但如果从公司经营治理的角度出发,核心高管的频繁变化必然影响公司的发展策略与定位,这成为合资寿险难以脱颖而出的主因之一。

  边增长边退步

  陈嘉虎的离任,和信诚人寿的业绩现状不无关系。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股东确实对信诚人寿目前的经营状况感到不满,换帅也是希望能够提升信诚人寿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市场份额。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信诚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8%,并首次实现盈利。今年前5个月,信诚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40%。按理说,这样的成绩单在合资寿险整体低迷的态势下还算不错。

  然而,有比较才有落差。信诚人寿成立已历10年,更是目前注册资本金最多的合资寿险公司,资本金经过近3年的四轮中外股东对等增资后目前已达21.15亿元。从经营业绩来看,开业最初几年,信诚人寿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达55%,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排名一度紧逼友邦。 2009年,信诚人寿被华泰人寿反超,排名下降至第5位。今年以来,信诚人寿更是受到来自光大永明人寿的冲击,排名又下降至第6位。 “保费数字上看是增长,但这样的增长步伐显然还不能令股东方满意,毕竟市场份额逐年下滑是明摆在那里的。 ”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比这样“倒退着增长”更为严重的是,信诚人寿的人力负增长严重,这将使得其后续业务拓展乏力。一位曾经在信诚人寿任职多年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2007年开始就有部分内勤慢慢转移,2008年外勤开始大量外流,一度出现营销代理人混乱,主管面临降级的情况。 ”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信诚人寿上海分公司在职代理人人数474人,同比减少43.6%,远高于整个行业10%的下降比例。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信诚人寿上海分公司实际活动人力甚至可能只有100人左右。人力的匮乏直接影响到业绩,前5个月,信诚人寿上海分公司保费收入仅1.7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个险新单业务不足700万元。

  欲谋中资化恐难速成

  2009年,光大永明人寿实现股权重组,通过中外方股东不对等增资及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外方股东加拿大永明金融在光大永明人寿中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50%降至20%,中方股东光大集团居控股地位。这一股权变化使光大永明人寿从合资转制为中资,进一步实现保费规模迅速攀升。截至去年底,光大永明人寿总保费收入14.91亿元,而信诚人寿为40.2亿元;不过今年前5个月,光大永明人寿总保费收入为27.42亿元,已经把信诚人寿甩在身后。

  在保诚集团收购友邦的过程中,就一直有传闻中信集团有意增持信诚人寿股权。按照信诚人寿内部人士的说法,对于一心想做大金融平台的中信集团来说,非常看重信诚人寿这个牌照且期望较高,甚至还提出“信诚人寿力争2012年A股上市”的计划。

  据悉,中信集团有意模仿光大集团对光大永明人寿的股权重组形式,提升中信在信诚人寿的股权比例,从而使得信诚人寿能更加便利运用集团的资源发展。 “信诚人寿目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经过10年的投入培育,市场价值凸显。 2009年,信诚人寿已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并略有盈利。若信诚人寿转为中资公司,其发展或将加快,保诚也能从中有所获利。 ”

  不过,看似对股东双方互利的“去外资化”,其进展并不顺利。 “首先,保诚在友邦收购事件中遭遇挫折,并承担巨额经济损失,这件事对保诚影响极大,或许将转变其对国内合资寿险公司信诚人寿的评估。其次,信诚人寿董事长也刚刚更替,如果股东双方需要谈判,现在并不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时机。 ”知情人士透露,“首席营销业务官胡国萍加盟也不过1年多的时间,信诚人寿在营销区域的划分上也模仿平安的大区划分模式,应该说在业务上还需要拼一把。 ”

  郝演苏教授认为,部分外资如果选择将自身角色从战略投资者转化为战略和财务投资者,或是希望合资公司在转为中资后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旦这些公司在转变后有所盈利,对外资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纪云飞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思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