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建言个税改革——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月度论坛 > 嘉宾建言个税改革

孙钢:个税调节收入作用不大 改革一步到位很难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07月15日15:30

    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声由来已久,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直没有实质性的举动。个税改革并非仅仅是一个调整起征点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比如说起征点的确定方式,合理的税率设计,以及个税征管很多其他的内容。7月15日,搜狐经济学人论坛就个税问题展开探讨,以下是现场报道:

孙钢
孙钢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搜狐-刘丹/摄)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孙钢:对个税改革的讨论、研讨,这几年大概年年都在进行,都有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出来。刚才几位教授也谈了他们的看法,我个人是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们现在如果是单纯的站在税收的角度来谈论税制改革,恐怕会受到一些局限。是不是我们应该换一个视角,刚才刘教授换了一个视角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视角看待个税改革的问题。我的一个视角从纳税群体和不纳税群体,这两大群体这个角度来看待对于个税到底今后走向怎么个走法?现在的纳税群体,我个人的计算工资薪金纳税群体大概在六千万,我们全国按照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去年年底全国从业人口是7.8亿,在这7.8亿里面,有六千万大概占7.7%人是纳税,92.3%人是不纳税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基本上不纳税这个群体,他们的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而纳税的群体2000元以上只占到7.7%,是这么个比例。

  现在说收入分配的问题比较严重,或者说贫富差距比较大,从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对比来看,谁更需要增加收入,是不纳税的群体需要增加收入,还是纳税人的群体需要增加收入。比如说物价涨了,通货膨胀,或者其他的支出增加了,纳税人感到负担重了,那些非纳税的,他们恐怕更困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的一项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你怎么办?无非是这么几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都涨,非纳税人群体涨收入,涨工资,纳税的群体也给它涨工资。第二种办法,不纳税的群体增加收入,想办法增加它的收入,纳税的群体想办法减轻他们的税负,这也是一种考虑。第三种,不纳税的群体要增加收入,他们的收入来自于何处,要来自于纳税群体,对于纳税群体要增加税收,这也是一种考虑。必须考虑整个税制基本格局,然后考虑个人所得税要不要发挥调节作用,怎么样发挥调节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个人所得税该改还是不该改。否则的话,这儿谈论半天,谈论的只是那7.7%的人,他们的一些困难和诉求,但是把其他的人抛在一边,我觉得是不公平的。

  去年个人所得税收了3949亿,按照六千万纳税群体平均一下的话,我算了一下大概每个人平均纳税额6500,每月548,这是一个数字。第二个数字,我们来看所谓的高收入群体,现在税务部门提高高收入群体需要申报的,年收入在12万以上的群体。今年31号为止,进行申报大概是269万人,这269万人,他交了1384亿,整个个税有31%是他们交的。他们人均纳税额是五万多,平均每个月他们交4288块,如果把这个纳税,如果3949亿税额完全补给那些不纳税的群体,那么不纳税群体按总人口算大概在12.7亿左右,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差不多得到26块钱,是这么一种水平。我们征这么多税要调节的话,然后从这些收入相对比较高的人均里面收的这些税,如果再补贴回这些收入相对比较低的人群的话,那些低的人群每个月平均二十多块钱。这个调节力度可想而知,是大还是不大?我们现在要求起征点动不动提高两千,三千往上走,但是我们那些不纳税群体,就是不调的话,每个月平均能拿到20多块钱,如果再调一调,再收缩一下,到底是怎么一个局面,我觉得大家可以去从不同角度考虑。

  我们的个税应该说从94年三个对个人征的税种合并以后,那个时候应该说每年递增得很快,它在整个税收中的比重大概每年增加0.5个百分点,一直到2002年达到7.13%,02年开始个税比重徘徊不前,甚至逐步下降,09年降到6.26%,原因之一就是这期间我们两次提高了起征点,每提高一次起征点大概都有上千万离开了纳税人队伍,所以在这样一个基本的情况下,我们个税怎么样定位?到底是寄希望于它发挥什么样的职能作用,是寄希望于他发挥收入作用,还是发挥调节作用?现在来看是这两个作用都没做好,费了半天劲两个作用都没做好。从收入作用来看不到四千亿,而现在像今年整个财政收入规模八万亿,你这个四千亿占的比重还是非常低,和国际上相比较的话,因为国际个税比重一般占在20%—30%这么一个水平上,我们现在6%,如果说和个税相比较的话,这个比重更低,我们大概占1.18%。国际上一般发达国家占的比例超过10%,是这么一种情况。

  现在我们在讨论个税,很多人都希望它发挥调节作用,特别希望他能够对高收入群体多收点税,对低收入的纳税群体少收点税,有时候媒体上呼吁的时候,老说低收入人群应该减少税负,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低收入群体是不纳税。我们应该说是中低收入的纳税人减轻他们的税负,这么提就比较对了。

  应该说在发挥调节作用的时候,我们可能寄希望于过高,认为他能够发挥多么了不起的作用,实际上它的作用是有限的。第一个,它只能调节财富的增量,不能调节财富的存量。我们现在很多暴发户,好多都是忽然间存量的变化,忽然间通过什么行为,存量就大大改变了。但是我们现在对财富存量调节手段基本上没有,只是寄希望于收入的增量,财富增量的调节收入。但是在财富增量调节过程中,我们目前的税制又存在种种的问题,刚才刘教授说不是税制的问题,是征管的问题,我个人看法不一样,我觉得有些东西就是税制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设计了一个九级累进税率制,由于这个税率过高45%,结果很多人纷纷开始避税,很多有钱老板给自己发工资发2000元,多了不发,其他的我从企业的费用成本里面去走,完全他逃的不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点挑不出毛病来。然后是劳务,劳务的话,很多高劳务的比如说一些演艺人员,他们签约签的是税后收入,那么税前怎么样,怎么纳税,那是你甲方的问题,我只关心我的税后收入,我把钱拿走了,在纳税问题上我一点问题没有,税务局找我找不到的。

  第三个,我们现在很多人暴富通过炒股手段,而炒股本身是不征税的。

  第四个,现在是炒房,炒房按说在财产转让收入应该征20%的个人所得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地方打马虎眼,很多采取简易的做法,按你卖方说的1%来进行,比如一百万买进来而且卖二百万,我赚了一百万,按照税法按照20%交税的话,应该交20万税,但是按照简易征税程序总价1%交税,只交两万块钱。因此我们现在的这种制度也好,税收也好,都没有出对高收入加大调节的功能。

  再一个偶然所得,彩票收入,基本上五百万都不是新鲜了,每次看晚报开奖七百万,八百万,七八个人,五六个人,全国最高几个亿彩票中奖收益,但是他们纳税仅仅是20%,而现在工资收入差不多超过五千的工资收入都要纳超过20%,本身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公平问题,按说分类设计是区别不同所得类型加以一定区分,比如对勤劳所得一般采取低税,资本所得要采取高税,我们现在恰恰相反,勤劳所得税率可以高到45%。对今后的改革方向到底是综合税制,还是分类税制?确实各有各的优缺点。真正纯粹的综合税制是没有的,纯粹的分类税制现在也不多见,实际上走这两者之间,都是一种混合,只是往哪边混合多一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采取有些临时的、局部性的改革的措施,像冯教授讲的可以对现在的税率做一点调整,低税率拉的空间大一些,1%,3%可不可以,不要说最低就是5%,这样使很多人交了税但是只是象征性的交了,他也是纳税。

  其次像刘教授讲的现在确实单一扣除制也很多不合理性,国外按人口相对应的,抚养的人口多,扣除的税就多,这方面做一些调整和改革的难度并不是很大,而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现在设计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综合分类这种模式的一个税制的话,我估计难度比较大,大家七嘴八舌很难形成一个统一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做一些单项的推进,改成大家认同的,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东西先推出来。

  因为有的纳税群体是现在无法统计的,比如过去有利息税的时候,每一次利息都被扣一次税,都是一个人次,到底有多少人?不管穷人富人,哪怕一块钱利息也被扣了税,但是这个群体有多大,银行也没提供,税务部门只能提供工薪收入是代购代缴的,这个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一些,其他的都统计不上来。

  现在谈扣除额,老百姓习惯讲起征点,国家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它的用意是什么?用意就是要求纳税人不纳税使你不能维持正常生活,这个扣除额是要保持你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什么是基本的生活需要。没有做一个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包括什么内容?比如说明这2000元包不包括买房的需求,恐怕是不包括。包不包括你买车的需求?恐怕也未必。包括不包括你孩子上品牌大学去国外留学的费用,包不包括每天下馆子,大鱼大肉的吃去?恐怕也不包括。所以现在很多人起征点太低了,因为我孩子要上学,我现在买了房子要还贷,我生活水平现在要结婚或者怎么样,或者是家里有病人需要支付医药费用,他是把现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作为一个他觉得我的生活水平应该是逐步提高的,以至于他没有考虑到所谓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内涵是什么?政府没有定义,政府没有给大家说明,各个部门也没有对这个东西做一个稍微警示性的作用。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义基本生活需求,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所以因此每个人,有的人希望起征点调到三千,有的人调到五千,有的人希望调到一万,每个人对基本生活需求标准认同不一,所以这个东西没有得出一个大家共识情况下,说起征点调到多高位置,就是张三说张三标准,李四说李四的标准,很难形成大家一个共识。

  每个人从企业从单位享受多少福利,这些福利要不要归纳到个人收入所得上,国外很多地方都要做的,包括中午吃盒饭可能都要算到个人收入,你在单位打电话,打完电话,要看一个月打多少电话,只要为公打电话才是单位算的。但是我们现在得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把企业福利一点点量化到个人头上,量化到个人头上个税才能跟进,量化不到的话现在没有办法,你说现在吃一顿饭要扣税就不吃了,但是他不吃以后就要你其他好处。

  个税可以发挥调节好的作用,但是不是唯一的调节工具,我们还是需要在配套改革的前提下,逐步推进个税改革,一步到位还是很难的,要需要很长时间,真正还是一步一步推进比较现实。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7224。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