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锋言锋语

卢周来: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生死时速”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卢周来
2010年07月20日09:31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比讨论如何防止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更为紧迫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生死时速”,使其增长速度即便有所放缓,也不至于引发“爆炸”?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其中,第二季度的GDP增速比第一季度下滑了1.6个百分点。而近一个多月来,从中央决策层、地方政府官员到经济学界,几乎都在围绕第第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下滑“做文章”:高层为此不惜再次放松刚试图收紧的扩张性政策,地方政府借机试图回逼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经济学界则热衷于讨论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

  实际上,如果仅看第二季度GDP增长,增速仍然高达10.3%,是两位数,肯定属于高速增长,而且高于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8%左右调控目标,同时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绝对是最快的。就因为与一季度相比有所下滑,就引发上上下下如此焦虑,实在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我再次想到今年3月23日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的红色警报》。报告援引某位评论家的观点,把中国经济与好莱坞的惊悚片《生死时速》联系起来。说中国就好像一辆装有炸弹的大巴在路上飞奔,一旦速度小于每小时50英里,它就会爆炸:“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灾难可能就会发生。当中国这部巨型机器最终停滞,这些投资者们就会从美梦中痛苦的醒来。”

  从国人对二季度GDP增速放缓的焦虑来看,我们潜意识中的确已经把中国经济看成了那辆 “大巴”,一旦慢下来,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但是,也正如GMO报告所认为的、同时也是常识所告诉我们的: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能够长期维持两位数吗?答案是不仅不能够,而且必须设法使其慢下来。否则,正如那辆飞驶的大巴前面不远就是悬崖一样,或者像长期过度运动必使人身体衰竭一样,长期人为刺激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有可能因为内部张力与弹性被强力拉断而滑向深渊。实际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好维持在自然增长率的7%左右最合适。

  所以,比讨论如何防止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更为紧迫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如何摆脱“生死时速”,使其增长速度即便有所放缓,也不至于引发“爆炸”?答案显然是:必须拆除中国经济这辆飞速行驶的“大巴”上的“炸弹”。事实上,这样的“炸弹”并不只一颗,而是两颗、三颗甚至更多。

  必须拆除的第一颗“炸弹”是观念。两种观念必须反思:一是把“经济增长”视为目标本身。经济增长的目的最终在于百姓福祉。不可否认,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确改善了百姓福祉。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各级政府把GDP增长视为“目的”本身,甚至对增长的迫切性压倒了民生需求。投资率一路走高而最终消费率不断走低、劳动报酬占总收入比例以及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不断下降等现象,就是简单的证明;二是认为只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才能解决其他矛盾。金融危机以来,各级官员对于为何要“保增长”给出的最能摆上桌面也最有说服力的一条是:“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增长就是保稳定”。实际上,中国GDP增长所带动的边际就业率在一路走低,“无就业的增长”已经出现。如果不通过结构性调整来解决,仍然沿用线性思维,那么,未来要解决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就必须不断提高GDP增速,甚至每年增长十几个点都不够,这怎么可能呢?同时,“保住了增长”并没有“社会稳定程度的提高”,相反,依赖于土地财政与房地产经济的地方政府,过去一年多为了保增长,制造了多少因征地纠纷而起的群体性事件?

  来自于利益尤其是既得利益的考量是必须拆除的第二颗炸弹。观念有时只是“表”,利益才是“里”。不少官员、部门或集团关心GDP增长,害怕GDP往下掉,真正的原因是害怕既得利益受损。比如,目前有一种很强大的声音试图把二季度GDP增速下滑归因于“房地产调控误伤了经济”,背地里就是由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商组成的利益集团试图操控舆论;再比如,正如GMO报告引述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新闻人、经济学家Walter Bagehot以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表达过的观点:在流动性(即市场上货币)很多的时候,正是腐败官员及特殊利益集团大发横财的机会。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主要国家富翁财富急剧缩水,而中国在近10万亿天量贷款与4万亿财政投入之下,成为亿万富翁增加最快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另类”。现在纳税人有理由怀疑:在二季度经济增长仍然有两位数情况下,那些有能力影响决策的集团或部门不断鼓励宏观调控政策维持宽松,到底有多少真想法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他们是否更希望在庞大的基建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发展中实现“掌勺者多占”?

  必须拆除的第三颗“炸弹”来自于体制。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中国经济“生死时速”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我看来,根本上还是依靠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官员的“GDP崇拜”根子在于分税制背景下地方组织财政压力很大,在于上级政府考核官员绩效时指标倚重于经济增长,还在于“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增长”时,权力可以通过与资本相互利益输送而使官员得利。因此,推动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以“百姓福利最大化”而非“GDP增长最快化”为目标的让人民满意的政府,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摆脱“生死时速”。

  (作者系中国国防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多家媒体财经专栏作家。)

  卢周来的微博

  卢周来的其他专栏文章:

  卢周来:现代足球为何绝不可能起源于中国(“足球经济学”系列之一)

  卢周来:“高贵”足球如何开始商业化堕落(“足球经济学”系列之二)

  卢周来:为什么我对朝鲜和德国印象深刻(“足球经济学”系列之三)

  卢周来:为什么中国队总与世界杯无关?(“足球经济学”系列之四)

  卢周来:“两房”退市是阳谋而非阴谋

  卢周来:为何足球“小国”能踢走“大国” (“足球经济学”系列之五)

  卢周来:当资本操纵足球(“足球经济学”系列之六)

  卢周来:“信章鱼,得冠军”的经济学逻辑(“足球经济学”系列之完结篇)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