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大势观察

张茉楠:中国需求将成全球复苏主引擎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张茉楠
2010年07月21日09:43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相比欧美强硬的“去杠杆化”,新兴市场的结构转型将是逐步和缓慢的过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必须将其经济结构从依赖出口业以及出口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变为内需支撑的经济增长

  纠结于复苏与平衡的全球经济,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凸显出其复杂性。当前全球经济被许多经济学家描述为“新常态”,即“经济增速减缓、总需求长期不足、不确定性严重、自利主义盛行”。然而,中国需求有可能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扭转失衡的新动力。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十分脆弱,复苏态势并不稳固。即便是处在发达国家第一梯队的美国也只是恢复性增长。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实现了2.2%、5.6%和2.7%的环比年率增长,平均增长率为3.5%,仅为美国最近一次衰退后GDP增长的一半。数据显示,在1957年至1982年间,美国在持续“深度”衰退之后的连续3个季度内,平均GDP增长率达到7%。另外,从GDP构成上看,库存贡献较大:这三个季度中,库存变化分别给经济增长提供了0.69、3.79和1.65个百分点的贡献,平均贡献高达2.04个百分点,而1947年至今库存变化的历史平均贡献仅为0.08个百分点。除去库存贡献,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最终需求的平均恢复速度仅为1.29%。

  在债务危机阴影笼罩下的欧元区,经济增长低迷。一季度,欧元区GDP修正后季度环比增长0.2%,年度同比增长0.6%,仍处于衰退与增长的边缘。尽管当前在出口强劲拉动下,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日本经济在内需乏力、通货紧缩、债务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提振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危机已经迫使多数发达国家的利率降至极限,资本回报率下降和庞大的政府、民间债务负担,令企业和居民扩张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欧美发达国家很有可能陷入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带来的经济收缩,将使这些国家在底部停留的时间更长。

  与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虚弱相比,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展现出一个层级多样、速度不一的复苏图景。新兴经济体潜在需求巨大,内需活力渐趋形成,对欧美经济依赖度下降,对内需依存度开始上升。强劲的国内支出扩张帮助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中国、印度、巴西分别实现11.9%、8.6%和9%的高增长。IMF最新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发展中国家GDP同比增长7.6%,已回升至中长期趋势之上(2000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6.5%),比发达国家高出5.5个百分点。

  美国财政部近期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这一年里,世界总需求下降了0.6%,中国实现内需增长13%,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6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促使美国对华出口在2009年下半年增长了15%,而美国同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减少了13%。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而中国也有望在今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据日本私营机构大和研究所估计,中国上半年的名义GDP为5.52万亿美元。而经济学家对日本同期名义GDP的预期均值为5.26万亿美元。预计中国2010年全年的GDP也可能会超过日本。此外,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重要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是这些经济体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对这些经济体的迅速复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进口增速开始超过出口增速。今年1至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比2008年同期增长14.2%;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比2008年同期增长5.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向全球输出总需求——事实上,中国在未来5年仍将引领这种结构转型。

  然而相比欧美强硬的“去杠杆化”,新兴市场的结构转型将是逐步和缓慢的过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必须将其经济结构从依赖出口业以及出口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变为内需支撑的经济增长。当前,中国外贸战略结构转型正在加速推进,调整贸易发展模式、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政策的重点都集中在出口,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出口政策促进和调控体系。而进口调控政策相对滞后,并偏重于生产型进口导向政策,最终消费品进口少。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较为薄弱,尚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扩大进口的需要,特别是进口管理体制不健全、进口效率不高、进口商品结构不甚合理,战略储备性商品进口少、软性技术进口少以及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因此,中国应从宏观上调控进口产品的商品结构,从而带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做好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进口。一方面,对于国内稀缺、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原料,可用进口原料予以替代,并建立国内外统筹的资源开发储备体制;另一方面,对国内支柱产业和技术落后产业则可采用进口促进策略,着重引进关键设备和创新技术,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保证国内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健康发展,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促进内需型经济增长。相信,中国需求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引擎。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茉楠的微博

  https://marchlady999.t.sohu.com/

  张茉楠的其他专栏文章

  张茉楠:最大债权国与最大债务国的对话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519/n272212037.shtml

  张茉楠:警惕美国的“国家出口战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526/n272354871.shtml

  张茉楠:美国二轮“次贷”危机来袭?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604/n272562535.shtml

  张茉楠:美债是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618/n272881922.shtml

  张茉楠:外储管理改革需要早作打算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628/n273124378.shtml

  张茉楠:G20重建货币和债务体系任重道远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629/n273162291.shtml

  张茉楠:中国经济新增长需要整体布局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709/n273392722.shtml

  张茉楠: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吗?

  https://business.sohu.com/20100715/n273534144.shtml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张茉楠:中国需求将成全球复苏主引擎

  https://marchlady999.blog.sohu.com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相比欧美强硬的“去杠杆化”,新兴市场的结构转型将是逐步和缓慢的过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必须将其经济结构从依赖出口业以及出口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变为内需支撑的经济增长

  纠结于复苏与平衡的全球经济,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凸显出其复杂性。当前全球经济被许多经济学家描述为“新常态”,即“经济增速减缓、总需求长期不足、不确定性严重、自利主义盛行”。然而,中国需求有可能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扭转失衡的新动力。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十分脆弱,复苏态势并不稳固。即便是处在发达国家第一梯队的美国也只是恢复性增长。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实现了2.2%、5.6%和2.7%的环比年率增长,平均增长率为3.5%,仅为美国最近一次衰退后GDP增长的一半。数据显示,在1957年至1982年间,美国在持续“深度”衰退之后的连续3个季度内,平均GDP增长率达到7%。另外,从GDP构成上看,库存贡献较大:这三个季度中,库存变化分别给经济增长提供了0.69、3.79和1.65个百分点的贡献,平均贡献高达2.04个百分点,而1947年至今库存变化的历史平均贡献仅为0.08个百分点。除去库存贡献,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最终需求的平均恢复速度仅为1.29%。

  在债务危机阴影笼罩下的欧元区,经济增长低迷。一季度,欧元区GDP修正后季度环比增长0.2%,年度同比增长0.6%,仍处于衰退与增长的边缘。尽管当前在出口强劲拉动下,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日本经济在内需乏力、通货紧缩、债务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提振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危机已经迫使多数发达国家的利率降至极限,资本回报率下降和庞大的政府、民间债务负担,令企业和居民扩张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欧美发达国家很有可能陷入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从这个角度看,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带来的经济收缩,将使这些国家在底部停留的时间更长。

  与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虚弱相比,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展现出一个层级多样、速度不一的复苏图景。新兴经济体潜在需求巨大,内需活力渐趋形成,对欧美经济依赖度下降,对内需依存度开始上升。强劲的国内支出扩张帮助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中国、印度、巴西分别实现11.9%、8.6%和9%的高增长。IMF最新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发展中国家GDP同比增长7.6%,已回升至中长期趋势之上(2000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6.5%),比发达国家高出5.5个百分点。

  美国财政部近期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这一年里,世界总需求下降了0.6%,中国实现内需增长13%,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6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促使美国对华出口在2009年下半年增长了15%,而美国同期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减少了13%。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而中国也有望在今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据日本私营机构大和研究所估计,中国上半年的名义GDP为5.52万亿美元。而经济学家对日本同期名义GDP的预期均值为5.26万亿美元。预计中国2010年全年的GDP也可能会超过日本。此外,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重要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是这些经济体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对这些经济体的迅速复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进口增速开始超过出口增速。今年1至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比2008年同期增长14.2%;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比2008年同期增长5.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向全球输出总需求——事实上,中国在未来5年仍将引领这种结构转型。

  然而相比欧美强硬的“去杠杆化”,新兴市场的结构转型将是逐步和缓慢的过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必须将其经济结构从依赖出口业以及出口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变为内需支撑的经济增长。当前,中国外贸战略结构转型正在加速推进,调整贸易发展模式、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政策的重点都集中在出口,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出口政策促进和调控体系。而进口调控政策相对滞后,并偏重于生产型进口导向政策,最终消费品进口少。进口促进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较为薄弱,尚不能完全适应积极扩大进口的需要,特别是进口管理体制不健全、进口效率不高、进口商品结构不甚合理,战略储备性商品进口少、软性技术进口少以及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因此,中国应从宏观上调控进口产品的商品结构,从而带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做好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进口。一方面,对于国内稀缺、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原料,可用进口原料予以替代,并建立国内外统筹的资源开发储备体制;另一方面,对国内支柱产业和技术落后产业则可采用进口促进策略,着重引进关键设备和创新技术,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保证国内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健康发展,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促进内需型经济增长。相信,中国需求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引擎。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茉楠的微博

  张茉楠的其他专栏文章

  张茉楠:最大债权国与最大债务国的对话

  张茉楠:警惕美国的“国家出口战略”

  张茉楠:美国二轮“次贷”危机来袭?

  张茉楠:美债是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工具

  张茉楠:外储管理改革需要早作打算

  张茉楠:G20重建货币和债务体系任重道远

  张茉楠:中国经济新增长需要整体布局

  张茉楠: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吗?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