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画者况晗:和推土机赛跑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0年07月24日02:19
  况晗,来自江西宜丰,1989年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对北京胡同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收集了近3000幅的胡同资料。他选用宽线条铅笔特有的笔触来表现历史遗存。

  在提到鼓楼将要拆建成“北京时间文化中心”时,笔者笑称:“您是不是又得赶着去救胡同了?”被誉为“与推土机赛跑的人”,况晗常常接到一些要求他去“拯救胡同”的电话,看着胡同一天天的减少,他必须抓紧时间把逝去的胡同留在纸上。

  走进胡同生活

  况晗是在单位分房制度下,住进了胡同。朋友常笑称,这就是况晗的命,注定要跟胡同纠缠一生。刚搬进来的时候,况晗是有抱怨的,一家子三口人,才住个9平方米的小房子,他甚至连个摆画架子的地方都没有。“每天在大杂院里,什么都不方便。”况晗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当时很艰苦。也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况晗常说,看着胡同拆迁是个矛盾的事情,一方面不忍心看着这些有文化底蕴的胡同被拆掉,但是又对里面的居民能够改善生活感到高兴。

  笔者看到况晗卧室的门上挂了很多长安街的照片,况晗解释说:“不想画胡同了,难受,现在的胡同没有那种感觉了。”在况晗的心里,胡同文化是种情感,那种情感是回家的亲切。“无论多晚,看到胡同口的路灯,就觉得到家了,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大爷大妈热情的笑脸、亲切的嘘寒问暖。那种感觉就是虽然住着9平方米的房子,你却觉得这方圆几百米都是你家。”当笔者追问况晗,为什么楼道里就不能形成这种感情时,得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答案:公共厕所——“当人们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公共场合去时,与街坊的时常碰面变成必须的,人的感情才会碰撞出来。”他称胡同文化是最敞开心扉的文化。

  画里的院墙

  常有人问况晗,胡同的美到底是什么?况晗都会指着画里的院墙说:“看到没?就是这个砖上留下的几百年风雨浊蚀的痕迹。”在况晗眼里,自然的东西就是美的,即使这种自然可能是年久失修造成的。就比如胡同的形成,是几百年人们慢慢聚集、修建、居住,形成现在的样子,甚至晒被子的绳子,自行搭建的小煤棚都能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状态。“胡同里的没有章法,恰恰又体现出人们生活的一种规则。政府在很多地方搞形象工程,比如将一些胡同的外墙都用漆刷成一个样子,这种装饰破坏了作为胡同的那种朴实感。”这差异好比工笔画的做作和水墨画的浑然天成。

  即使胡同不拆,胡同文化也会消失的。这是况晗的看法,说起这个事,他总是欲言又止,在笔者百般追问下,况晗才不情愿的说:“现在发展都是以经济为前提的,一些胡同还是会保留下去,但是慢慢老百姓就住不起了,住进来的是富人了,胡同的感觉将会变成别墅区,别墅区里可不会滋生这种平民文化。要改变这个,除非体制上有所改变,进而观念上有所提升。”

  变迁在历朝历代都会有,同一个地方在几百上千年间的用途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时代矛盾最为凸显,因为变迁的太快了,人们从感情和生活方式上连个适应的过程都没有。”况晗很感慨,“而且这个规划是不是合理,也不好说。像南锣鼓巷那种商业街,是慢慢自然形成的,当地居民没有意见,商业氛围反而浓重。这就是我所说的,自然的才是合理的。”

  况晗认为,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都是生活在某一个家庭,而这个家庭的文化是一辈一辈传承过来的,每一代都会受上一代思维的影响。“这就是一种传承。”况晗从他喜爱的绘画中谈起:“每一个画家都会有所创新,总不能说因为画的画和古人不一样了,就被称作没有文化啊。”

  本版文章均由袁媛采写,本专题风俗素描由况晗提供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