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应抓住“十二五”转型良期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7月26日00:00
  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于今年10月召开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次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表述,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速度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除了基数的因素,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符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调结构、保增长的要求。只要保持现有宏观政策方向的稳定、不左右摇摆,今年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就会实现预期水平。

  同时,今年下半年还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承接“十二五”规划的过渡期,所以下半年的经济调控,在服务于当年目标的同时,同样需要衔接“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改革方向,引导经济平稳、贴切地进入“十二五”的改革发展轨道上来。也即,鉴于肩负着为中国经济平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纲领性指导的“十二五”规划近在眼前,今年的经济工作也应该顺之而为,而不宜再走反向调控小周期。

  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局势判断,美欧经济重新回到稳定增长之路仍需一段时间,这期间的国际资本流向仍然有利于亚洲经济体,尤其是中国,进行主动的“资产去泡沫化”和“经济引擎再造”的制度性改革。而“十二五”规划期,很可能就是中国所能拥有的非常宝贵的“可控转型期”。如果在“十二五”初期,中国不能够启动决定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消费和实业投资驱动机制,那么美欧经济一旦步入再工业化、重拾稳定增长路径,其所引来的资本回流欧美,将带给中国经济急剧的“资产去泡沫化”和人民币大幅贬值压力。之后的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驱动再造,将会难上加难。一个可能的中长期的增长放缓,需要中国和中央政府从“十二五”规划的开始,以战略性手段、以破除一切改革阻力的信心,来予以化解和规避。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面临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层层改革任务,然而,在2007年全球次贷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人口红利等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素,在结构性矛盾下,已经难以持续。

  经济制度改革的经济红利,在2005年之后已显疲态,随后为维护“出口驱动经济”而决定的以“本币超发”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制度模式,合并无处可去的国内过剩资本,引发了中国“资产泡沫化”的危险道路。而资产泡沫化的步步加深,使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被动拉高,劳动者工资要求被动上涨,则反过来缩短了低工资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期。毫无疑问,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及早尽早遏制,否则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允许的有限转型机遇期丧失,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最艰难时段。

  事实上,“防止资产泡沫化”和“寻找经济新驱动”是两个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经济任务。中国应同时启动投资税收改革、产业投资平等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虽然阻力很大,但几项改革之间就会彼此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如果抓住机会,通过十二五规划,把握住国际经济留给中国转型的有限机遇期,中国就能够进入一个新的30年的繁荣期。 (来源:社论)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