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银行再融资的未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唐福勇
2010年08月03日11:06

  信贷扩张—扩大投资—资本金不足—融资与再融资,这一路径将中国的银行业融资与再融资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今年的这波再融资完成后,未来几年银行是否真的不再需要融资呢?未来的变数又会是什么?

  表面看,银行融资与再融资是一场与资本充足率赛跑的事,但深入看下

去,却是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后的必然选择。

  7月28日,工商银行公告表示,采取A+H股配股方式,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就在最近这一时期,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上市银行基本选用了同样的再融资模式,通过二级市场配股募资。从已经公布的方案中,四大银行所募资金包括发行可转债总额达到2870亿元,也难怪市场在7月初前会应声而跌。

   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上市仅三年左右时间,工、中、建等超级大银行全都选择在同一时期再融资。

  可以看到,工、中、建都是2007年股市处于极其亢奋的“牛市”时期进行股改上市的,上市之后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其宽松的信贷政策无论是政策面还是市场面都对之有强烈要求,中央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更从中央到地方兴起了长达两年多的信贷投放高潮,不论是以前的“铁、公、机”项目还是三农、十大产业振兴及区域经济规划试点等等,银行的钱源源不断地贷了出去,而这些贷款多数是中长期贷款。虽然这几大银行选择了一个上市的好时机,但同期基本处于历史最高位附近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压缩了部分银行信贷空间,在金融危机期间,虽有几次下调,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比例依然处于高位。问题在于,一方面几大银行资本充足率略显不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虽然不再紧缩退出,但要反向放松而释放流动性,在当前显然是不可能的。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此前曾表示,此次再融资完成后,预计工商银行未来三年将不需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资本补充。并且他表示工行已经开始尝试“二级市场+内源性资本补充+资本节约”三种模式合一的资本补充手段。无独有偶,招行在去年底也提出了“二次转型”的口号,希望将招行的经营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本与费用,并依靠内生性资本增加来支持规模增长。

  这意味着解决对资本金高度依赖的问题是银行未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改变过去高度依靠贷款来维持增长的经营方式是不可能的。

  姜建清三年的时间表只是对当前形势的一种预估,如果不发生经济形势的逆转,宏观调控基调不发生变化,就眼前来看,信贷的大规模投放增加暂时还看不到,唯一要注意的可能是中国银行业控制好境外投资的节奏和规模,尽量避免类似于当年中国平安的重大投资失误的发生。在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对中国是很大的机遇,也是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机遇面前不过度自信和冲动地扩张,同样是未来三年里中国银行业需要冷静对待的。否则,因资本金不足带来的再融资的恶性循环,依旧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再度来袭。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