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意见领袖

管清友:能源-交通体系与城市化模式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管清友
2010年09月14日09:29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勾画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模式,但我们应该清楚,中国必须在能源-交通体系上做出积极主动的改变

  城市化模式与能源利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带来不同的能源-交通体系以及不同的城市化模式,也都会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纵观英、美的城市化模式,无一不是基于能源-交通体系而逐渐形成的:依托主导能源形式,率先开发、全球利用,并依靠能源和交通技术革命,建立起本国基础工业体系,进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先发优势,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英国是第一个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那些较早、较大规模地进行煤炭开发利用的矿区,逐步形成了城镇,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工业化城市,都是由煤炭基地逐步发展起来的。

  到了19世纪,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广泛采用,煤炭与蒸汽机的结合引起了煤炭工业、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运输范围的不断扩大,要求在蒸汽机车能到达的任何地方建立稳定的煤炭供应基地。于是英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加煤站”网络,能源供应实现了社会化。同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提高了运输效率,使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

  煤炭的使用、能源供应社会化网络的建立以及蒸汽机的使用,形成了能源-交通体系,这一体系促进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导致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形成了一大批大城市。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51%,超过农村人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美国的能源-交通体系与城市化模式,实际上是复制英国模式。19世纪50年代,石油资源被大规模开采并进入商业运营。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Daimler)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立式汽油内燃机,石油与内燃机的结合再次引发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

  石油的广泛使用、基于汽柴油的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内燃机汽车工业的发展,促成了美国第二个全国运输体系——一个由公路和汽车组合而成的四通八达的运输基础设施系统。在美国建立以石油为核心的运输基础设施体系时,它同时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汽车为中心的经济,也形成了一批以底特律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城。

  汽车普及后,城市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展至郊区,郊区逐渐成为大城市居住和商业的次级中心。大城市和郊区城镇化,使得美国的都市区相互连接变成巨型城市带。美国石油-内燃机汽车体系与大城市模式成为先进的模式,并逐渐替代了英国模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就能源-交通体系而言,基本上还是承袭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模式,中国的城市化模式也日益美国化。

  考虑到资源能源约束、环境承载力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不可能继续重复美国式的能源-交通体系和城市化模式。因此,依托智能电网系统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中国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逐渐改变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能源接入以及电力供应网络化,将改变中国的能源供应方式。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应,成为中国能源-交通体系的基础。

  能源供应的变化会引起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基于高铁和电动汽车的交通运输模式,将推动中国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从单条线路对沿线经济的拉动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沿线城市城镇化进程,优化沿线各地的资源配置,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发展;从多条线路构建的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建立跨区域的城市圈,改变人口和资源向大城市过度集中的局面,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智能电网建设使电力供应网络化成为可能,电动车将因无缝覆盖的“快速充电站”网络建设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快速充电设施的建设成本高居不下。如果要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充电成本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考虑技术条件和成本两个因素,充电时间就会大大延长,电动车就不可能成为远距离的运输工具,而更可能成为城市内部的交通工具。因此,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可能逐渐转变为燃油车和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并存,电动汽车成为家庭交通的重要补充工具。

  能源-交通体系变化的起点是能源体系的变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应和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传输,是新的交通运输网络所依托的基础。高速铁路的发展将促进城际之间的均衡发展,电动车将成为城市内部的主要交通工具。能源-交通体系的变化将推动中国分散型城市化的发展。

  如果中国能追赶并领导以低碳为核心的能源革命,积极改善能源供应方式,大力推进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中国有可能会创造不同于英美的新的城市化模式。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勾画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模式,但我们应该清楚,中国必须在能源-交通体系上做出积极主动的改变。

  (作者系经济学者)

  管清友的微博

  管清友的其他专栏文章

  管清友:BP事故的政治经济学

  管清友:低碳时代的能源安全

  管清友:中国企业需要超越BP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