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第一时评

林永生:达沃斯或助推中国经济转型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林永生
2010年09月14日09:42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绿色经济的种种战略和政策只有真正落实到企业,被企业所接纳和实施,才能获得预期目标

  时序中秋,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增长”,这正是基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

传统化石能源供求紧张、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二次探底风险的综合形势而确立的最恰当不过的主题。另一方面,这次论坛或将助推中国经济向绿色转型。

  对中国而言,推动可持续增长,可能要做很多方面工作,比如缩小不同行业、地区以及城乡间多维层次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如积极建设和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等等。但从目前来看,保证经济增长同时,能够破解资源与环境瓶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应该是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谓绿色经济,主张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摈弃盲目追求发展而造成生态危机、资源枯竭和社会分裂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其核心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得以发展延续。目前在中国被最为广泛引用的绿色经济概念则更为具体:绿色经济主要指采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侧重环保和清洁生产,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约束凸显、亟待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首先是能源资源供求形势严峻。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所需石油的2/3将依靠进口。同时,中国已从煤炭的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能源供应愈加紧迫。而在能源储备方面,石油、天然可开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和4.1%;其次是生态环境状况迅速恶化。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生态与环境资源有限,区域差异显著,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局部有所改善,但治理效益难以均衡破坏结果,生态赤字仍不断扩大。人均当地水资源供给量不断下降、水体污染现象严重。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状况这几年虽有改善,但成效不大。全国整体城市质量尚可,但部分地区的酸雨污染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利用生物资源并对生态系统过程形成强烈影响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我国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思想是:一方面要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宏大的命题,其实质同样是要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而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也指出,要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大力研发推广高效绿色适用技术,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等等。

  推进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并以市场为主。当前中国存在一种把绿色经济当成“官办经济”的风险,政府越俎代庖显然会严重扭曲市场功能。政府之所以干预绿色经济,是因为在绿色市场上,存在诸如纯生态旅游服务产品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等市场失灵情形,这说明政府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着力于纠正市场偏差和市场失灵,主力军仍然是微观市场中的生产经营主体——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绿色经济的种种战略和政策只有真正落实到企业,被企业所接纳和实施,才能获得预期目标。近年来,一批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探索自身绿色发展新路径,贡献卓越。这些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绿色转型,一方面出自社会、环境及公众的责任感,也希望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长久的公信力,被市场和消费者持久信赖;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的瓶颈也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希望通过对绿色经济的探索,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机遇,以赢得更稳定的竞争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永生的其他专栏文章

  林永生:能源价改中的政府与市场边界

  林永生:住房过度商品化暗含三大风险

  林永生:低人权红利下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林永生:适度放开耕地红线 促进农民增收

  林永生:利益集团博弈决定改革如何推进

  林永生:“经济民族主义”如何甚嚣尘上

  林永生:地缘政治波动一定促涨油价吗?

  林永生:金融投机如何影响国际油价

  林永生:成品油价改也要摸石头过河吗

  林永生:节能降耗应该发掘价格指导功能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