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国计民生

刘步尘:践踏商誉,诚信何存?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刘步尘
2010年10月26日22:18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请勿转载)

    以捏造事实的方式诋毁竞争对手,实际上是企业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进步必定来自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值得公众尊重,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10月22日凌晨,蒙牛集团发布《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表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而此前的10月20日,蒙牛刚刚发表声明,称“蒙牛集团所有高管均正常工作,无一人被公安机关控制。”

  从“无关者”到“肇事者”,中间仅仅经历两天时间,堪称戏剧性变化。事件的转折,源自警方证实蒙牛品牌经理安勇与北京某公关公司共同商讨并实施了打击竞争对手伊利的相关事宜,网络甚至已经公布出操作方案及费用预算等细节。蒙牛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纸包不住火”之后的无奈。

  有意思的是,蒙牛的道歉有所保留,并不真诚。蒙牛将诽谤行为归属于项目经理安勇个人行为,“公司并不知晓”。在道歉的同时,还声称多年前也曾遭受伊利类似攻击,甚至称当年伊利攻击蒙牛的花费是592万元,俨然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

  无论如何,蒙牛最终还是道歉了,这就是进步——虽然这场道歉来得有点晚了,而且我们自始至终没有看到蒙牛“精神领袖”牛根生的影子。

  最近,中国企业巨头之间的恩怨情仇有集中爆发态势。就在伊利、蒙牛暗战未决之前,刚刚发生格力、美的“巢湖血战”,随后,两大企业动用各种媒体关系为自己造势,都想把自己打扮成正义者一方,令许多人至今不明真相。

  但是,在家电产业观察人士看来,美的更像是这场血战的挑衅者。联想此前沸沸扬扬的“骗补门”事件(美的涉嫌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虚报销量,骗取国家补贴高达8.4亿元),美的“挑衅者”、“麻烦制造者”的形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从企业性格来说,美的与蒙牛有几分相似,都不甘于屈居第二,总想用这样那样的手段把老大拉下马。站在这一点看,采取非正常手段并非偶然。

  应该说,无论美的还是格力、蒙牛还是伊利,都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至少从企业成长的速度及行业影响力来说是这样。为什么消费者对它们的印象认知差别很大?很显然,企业的品格与诚信形象有落差,于是企业境界就出现了分层。

  以蒙牛为例,人们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来自这个企业一贯塑造的形象与企业行为发生错位。牛根生一向标榜企业社会责任,但在实际操作过中却不断做出恶意中伤、诋毁对手的事情。用民间方式表达,就是“又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人们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人们对蒙牛的不满,还体现在它对公众的傲慢。当诽谤伊利事件已被媒体广泛传播并被警方证实之下,蒙牛仍拒不道歉。这实际上是对公众期待的极大蔑视,是对社会诚信观的强力摧毁,这不应该是一个乳业领袖应有的态度。

  站在危机公关的角度看,蒙牛的危机管理堪称拙劣。面对伊利指名道姓的声明,蒙牛的反应竟然是极力辩解而不是真诚道歉。遗憾的是,在事实面前,蒙牛的声明显得苍白无力。

  “蒙牛诽谤”与“美的骗补”的接连发生,提请我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领袖型企业,距离诚信还有多远?

  这些年,中国企业确实进步很大,但伴随着中国企业成长的,却是挥之不去的浮躁和失信的阴影。“技术造假”、“销量造假”、“占有率造假”、“排名造假”、“概念营销”、“不实宣传”,可谓比比皆是。在这诸多虚假宣传中,从来不乏行业领导者的身影。可以这么讲,中国企业诚信度在全球排名是最低的,低到企业广告宣传不被消费者相信,而厂家仍然毫不自知。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诚信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

  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企业普遍缺乏诚信意识,导致企业竞争力始终上不去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件令人心痛的事情,遗憾的是,至今仍未有企业家从诚信的角度予以反省。

  企业普遍造假,和整个社会浮夸不实有关。比如,某企业滚筒洗衣机通过“自杀式降价”销量短时间内大增,就被改头换面宣传成“洗衣机销量超过海尔”;其变频空调暂时领先,被偷换概念包装成为“空调销量超过格力”。这种不以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为前提的“销量造假”,折射出企业战略的短视与经营者内心的浮躁。也许这样的造假能在短时间内赚取眼球,从长远看对企业品牌形象的伤害却很大,一旦被消费者识破,企业再宣传什么,消费者就不再相信,这就是“狼来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说到底,以捏造事实的方式诋毁竞争对手,实际上是企业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进步必定来自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值得公众尊重,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系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

    刘步尘的微博

  刘步尘的其他专栏文章

  刘步尘:中国企业的短板到底在哪里?

  刘步尘:格力美的,谁更聪明?

  刘步尘:美菱的机会在哪里?

  刘步尘:“营销主导”战略走向穷途末路

  刘步尘:比亚迪进军家电胜算几何?

  刘步尘:日产汽车凸显战略短板

  刘步尘:两大难题考验李东生智慧

  刘步尘:从比较优势到绝对优势

    刘步尘:格力的短板在哪里?

    刘步尘:价格战拼不出一流企业

    刘步尘:海尔与美的谁更优秀?

    刘步尘:从99度到100度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