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聚焦人民币升值之争 > 人民币升值最新报道

人民币4个月升值近3% 中国制造还扛得住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1月03日16:25

  【编者按】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当时,许多出口企业接受媒体采访和压力测试时曾表示,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4个月过去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逼近3 %,这些“中国制造”们境况如何呢?

  “人民币对美元比价已经逼近多数外贸企业升值预期的"临界点",现在每一个基点的变动,都会让企业感到非常辛苦”
  -->

  人民币汇率向上走,“中国制造”往哪走?图为10月17日,人流涌动的第108届广交会。

  “人民币汇率一动,销量就会跟着波动,”干建英是义乌小商品城里的一名外贸商户,她经营的饰品远销印度、俄罗斯等国,年出口额达1000万元,“外贸行情在今年年初呈现出危机之后明显回暖的趋势,但三四月份就又开始走下坡路,店里的销售额大概下降了5%到10%。”

  正是三四月间,特别是4月中围绕美国财政部汇率政策报告是否将中国设为“汇率操纵国”问题,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执日渐白热化。

  美国政府推迟发布报告的同时,中国6月宣布汇改。之后人民币不算小的升值幅度开始显现出其影响。

  “上个月有个韩国客人,照着汇率算来算去没利润,追加的一个订货单就直接取消了。”在义乌小商品城经营外贸工艺品的黎玲说,人民币升值后,就连老客户也不能保证订货量了。

  “不要再升值了!”提起人民币汇率,在义乌小商品城经营工艺门帘的杨平脱口而出。杨平自家产销的门帘主要销往中东地区,以往一个月能出口五六个集装箱,今年以来已经逐步缩减了一半,利润率也从去年的8%降到了3%左右,“再升值,厂子真的要倒闭了!”

  快速升值,企业“大出血”

  6月19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改,6月22日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为1美元兑人民币6.798元,一日内大幅升值295个基点。当时,福建省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还有400多万美元产品接单后没有交货收汇,结果一天下来,利润就缩水了十多万。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工艺礼品加工与出口,集团副总经理陈少辉对本报记者说,从与外商谈判到产品出货,全过程下来一般要5个多月的时间,公司最怕的就是汇率不稳定。

  而类似剧情正不断上演。“前几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可能是6.8,现在就是6.6了,这0.2的差别,拿回来的钱少了不少。”目前让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李海军最为揪心的,也正是眼瞅着赚回来的钱大幅缩水。 升值,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最可怕的就是“瞬间出血”,利润平白流失。

  “对于我国南方一些规模较小、利润较低、以出口为主的小公司,人民币升值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无利可图。”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在义乌小商品城,大多数商户都是通过外贸公司使用人民币结算。尽管从表面上看是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直接影响,但人民币升值仍然让外贸商户不堪重负。

  义乌远创圣诞工艺有限公司老板周爱玲说,外贸订单从下单到付款往往要经历几个月甚至一年。汇率不稳定,企业接了订单心里也不踏实。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很明显,外贸公司从货款里提成的点数也越来越高,从以往的2%涨到了3%到5%,“想要快点提到货款,商户们往往只能接受高额的提成费,外贸公司不会来承担汇率风险,最终差价还是转到了我们商户的头上”。

  义乌是全球圣诞礼品的最大出口地之一。周爱玲的企业是义乌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一半的产品由自家工厂生产。周爱玲说,对于圣诞商品而言,今年的货款也已经陆续到位,“反正今年是混过去了,但明年汇率怎么样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周围的商户都特别迷茫”。

  接近“临界点”,订单游离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接单和结汇的时间差,决定了汇率升值与企业收益的直接关系。而人民币连续几个月的持续、快速升值为企业结汇增加了不小风险。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半年来,不少外贸出口企业一直生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巨大阴影下,特别是9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是快速上升,当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1.74%,创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面对这一现状,不少出口企业表示非常无奈,一方面不得不忍痛舍弃长单改接短单,临时提高价格,同时不断与客户周旋,如果是出于维护大客户的目的,则不得不由自行承担相应的损失,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外企业很少在确定价格后再交涉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等后续带来的问题。 “如果是缓慢升值,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期控制成本,快速升值则无法承受!”昆山扬皓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殷伯涛表示。记者从部分江苏的出口企业了解到,在2006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由于是稳定升值,它们可以通过锁定汇率、缩短报价时间这样技术性的手段,以对冲风险。现在,面临汇率变化的不可预知性,出口企业更倾向于有一单做一单,一些企业不得不损失很多倾向于签长单的大的高端客户。

  对升值幅度的不确定,甚至使订单可能“打水漂”。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说,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外进口商而言,可能意味着要比以前付出更高的价钱,“进口商为了企业效益,减少这种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损失,就会期望汇率反弹。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进口商找出理由提出推迟交货时间。”

  浙江一家制伞企业的进出口事务部经理姚先生就感慨说,虽然订单还是那么多,但因为存在进口商违约风险,所以越来越多的货物滞留仓库,“我现在都害怕看到别国货币贬值,这让我胆战心惊,害怕客户又要推迟交货时间甚或违约。”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比价已经逼近多数外贸企业升值预期的"临界点"了。现在每一个基点的变动,都会让企业感到非常辛苦。在我看来,中国没有让人民币快速升值的产业空间。”彩电生产商、创维多媒体(深圳)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助理总经理郑志强在广交会上对记者说。第108届广交会10月15日至11月4日举行。这届广交会上,买卖双方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

  “我们设想的最佳状态是将汇率设定在6.5左右,但目前仍然处在与客户的谈判过程中。”江苏渭西集团外贸部门的负责人龚华剑龚华剑说,面临两难境地,企业只能自我牺牲,要么损失客户等待汇率稳定,要么损失利润以维护客户关系。

  假如继续升值……

  “利润少了,出口产品需要涨价弥补损失,客人却很难接受,原材料价格又在上涨,现在已经影响到接单!某种程度上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类似金融危机时的巨大压力!”位于江苏吴江的盛氏集团销售公司的一位负责人10月19日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介绍,江苏一些小纺织企业目前已经停止接单,以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于尚能承受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规模较大企业来说,利润受损已经不可避免。

  记者了解到,江苏纺织行业普遍认知的现状是:微利企业占50%左右,整体利润率在3%~4%之间,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5%,将有三分之二的纺织服装企业承受不了。 与纺织行业的遭遇类似,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走高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对包括服装、机械、电子、玩具在内的传统行业的负面影响都较大。经过前几年的资源、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涨,这些传统行业的出口企业多数成为低利润率或者是微利的行业,难有相应的空间来消化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各项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中国出口企业低成本的优势可能正逐渐消失。”李海军对记者历数艰难处境——各种原材料涨价都不同程度地向成本施压,国外对环保要求提高致使包装成本上涨,民工荒导致的用工成本增加……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发表10月份分析报告称,如果2011年人民币单边升值3%,将造成深圳市从业人口减少约60万人,外贸出口减少约90亿美元。

  深圳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陶瓷行业是国内生产和原材料成本比重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出口产品的60%以上增值是在国内完成的,其出口产品的净利润又普遍较低,仅3%左右,再加上这些行业的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民币年内一旦升值3%,这些企业将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路透社10月25日发表文章表示,环球资源商展中心引述最新调研称,超过2/3的受访中国供应商表示,预期若人民币升值2%或以上,其出口额将开始减少。调研访问了238家中国供应商,其中有32%的受访者则指出,人民币升值3%才会引起出口下跌。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迅速升值3%,那么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的利润将下降30%至50%。(记者陈刚、张遥、章苒、王攀)

  应对:坐以待毙,还是动以求变

  小企业压成本,中等规模企业忙调整,大型出口企业握紧议价权,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们探索着各自的应对之策

  “人民币升值,企业最直接的应对就是提高价格,但实际情况却是难以落实。”江苏渭西集团外贸部门的负责人龚华剑10月下旬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家从事金属加工品出口的企业本来准备提高产品价格,但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因为一般与国外客户的协议都是在年初确定价格,已经确定的以美元结算的订单只能由公司承担汇率带来的损失。

  “中国制造”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眼看着利润流失、定单溜走,如何“动以求变”呢?

  小企业压成本、转内销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地做出了反应。降低成本,比如寻找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代工,是很自然的选择。

  话说“船小好掉头”,在义乌原本从事“前店后厂”经营的周爱玲从今年开始把毛绒雪花之类“不怕压”的商品转到了江西生产。尽管多了运输费,但成本大概能降低两三成。 不过,这种办法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能代工的商品仅占销售总量的10%左右。“小商品的外贸利润已经薄如刀锋,毛利润不到10%,再压缩下去就算有量也没有多少盈利,但我们实在是想不出其他应对办法。”周爱玲说。

  通过降低外贸依存度应对海外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是不少义乌小商户的新选择。

  “东边不亮西边亮,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我们的产品工艺比较独特,在海外市场上很抢手,现在发现它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市场认可度也很高。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国外品牌都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我们也没必要只重视海外市场。汇率波动让我们发现了内销这片新领域。”许志福是时代工艺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该公司的铁吹玻璃工艺品过去80%以上出口美国,近一年多以来,公司已经将外贸比例缩减到了60%以内。

  即便是对国际市场有更直接感知的侨商们,也已开始转移市场。嘉兴市侨商会副会长陈林根介绍,商会成员过去80%的销售份额来自海外,最近一两年已逐步缩减到大约30%,而80%的利润来自国内市场。该商会现有180多名侨商会员,大多在国内有生产基地,经营箱包、服装、羊毛制品等,在欧美等地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

  “短期而言,转战国内市场是一条应对汇率变动的好路子。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带动了扩大内需,并让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淘汰掉一批企业,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陈林根说。

  中等企业调整有难度

  对于有较大出口规模但还难以左右产品市场走势的出口企业来说,转移工厂、转换市场并不容易,它们应对汇率变化首先表现在一些技术手段和企业内部调整上。

  “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应对升值压力,只能等待汇率相对稳定再行签约。”龚华剑说。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之策,不少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汇率是硬性的“环境指标”,对于企业来说几乎无所作为,只能先承担下来,静观其变,等到情况相对稳定时再出手。

  不过,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也确实留有“后手”,那些有条件并且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的企业,明显占得了先机。比如,与银行签订远期汇率合同,这些企业借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以“非美元”结算,如采用欧元、日元等进行结算,能一定程度上回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是出口企业乐意的方式,但需要海外与进口商协商。

  更长远的解决办法是转变产品结构。专家介绍,日本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以后,虽有不少日企不得不投资海外,但留下来的本土企业追求高端技术和产品质量,努力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也维持、造就了许多国际大品牌。

  “公司产品转型的目标是生产特种纸品替代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进口产品,把产能转移到高端产品上,将常规生活用纸业务放到第二位,这样并不会造成出口转内销的市场竞争,并且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苏州金红叶纸业集团国际贸易处的庄飞纳介绍,产品结构转型是数年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举措之一,为公司规避汇率风险作出了主要贡献。

  不过,本币升值助力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日程。“结构的改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汇率的过快、过度升值,其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不仅无法优化结构,反倒导致结构问题积重难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说。

  大企业紧握议价利器

  大型出口企业对国际生产销售的布局和议价能力的把控,是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货币冲击波”的利器。这种战略应对首先来自企业管理者日益开阔的国际视野。

  从正在举行的广交会的一线调查来看,这表现得犹为明显。许多大型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能条清缕析地和记者分析“汇率战”演变成“贸易战”的可能性。

  “美国还是想和中国磋商汇率问题的,现在就撕破脸开打贸易战对美国也不利,”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友元对记者说,“早在去年底、今年初,广大中国外贸企业就作出了相应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判断,而依据这些判断做出的产品出口价格也是全球很多地区经销商运营的基础。如果通过所谓的制裁手段逼迫市场打破这种结构,最直接受害的就是该国的消费者。”

  “少数国家单靠汇率政策的"压迫",不可能让中国的外贸产业丧失竞争能力,”有判断就会有策略,海尔集团公司海外推进本部部长刁云峰说,“以海尔为例,现在集团在全球拥有29个制造基地,很多产品的生产、设计、销售均已经本土化,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会对企业的生存构成根本性的冲击。”

  所谓“船大好出海”。企业做大就有了议价的能力,而在一个国范围内,一个链条齐整的行业做大了,一样使自己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

  “汇率的成本最终会被部分转嫁!”浙江宁波西摩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严建波的底气,恰来自中国执全球电器制造行当牛耳的地位,“人民币继续升值,中国出口企业肯定会提价,那么国外客户要么选择接受涨价,要么选择到其它价格更低的国家采购,但目前尚未有哪个国家具备替代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而且采购商重新选择客户的成本也较高。”

  “我们年初就已经按人民币5%的升值幅度做了计划,将汇率变动在合同中注明,按照一定幅度进行报价成交,将汇率变动的风险融入经营之中,并通过严格控制供应链、减少库存,降低公司运营风险。”广东新宝电器公司创意设计总监廖志文也说道。

  许多企业表示,随着近年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品升级力度,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权大幅提高,企业已经拥有了随着货币币值变化“随行就市”调整产品价格的能力。(记者王攀、宋媛、陈刚、章苒)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