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CPI破4通胀压力加大年内会再加息吗?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1月16日10:14
  11月11日10时左右,让市场猜测多时的这只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靴子”终于落地。不出大多数学者的预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不仅超出了9月份0.8个百分点,还创出了自2008年10月以来的25个月新高。

  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食 品类价格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之一。盛来运表示,在新涨价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另据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数据,10月份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31种受监测产品中,有近80%的产品价格上涨。而据商务部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显示,11月份的第一周蔬菜价格就上涨了4.9%。

  盛来运在分析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的原因时表示,除了成本推动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来自于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的影响,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在三季度以后国外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二个是自然灾害。尽管作为度量通货膨胀水平重要指标的CPI达到4.4%,但依然有学者不认同目前这个数据。在10月CPI发布前,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论战已经打响。

  11月10日晚上21:38,国家统计局网站刊登了一篇辩论文章。这篇署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庞晓林的文章,矛头直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奇渊的分析报告《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发布于11月9日的该分析报告指出,“2006年以来的5年间,通过人为的调整,CPI大约被系统地低估了7%。” 徐奇渊根据国际上流行的权重分析计算公式,对5年来一共53个月度数据进行了回归估算,得出了-7.35%这个变化值。而且这个变化值无法用8个分项指数及其权重进行解释。

  因此,徐奇渊的报告得出了“这个-7.35%的变化值可以被视为人为调整的痕迹”的结论。庞晓林在反驳的文章中指出,数学模型只是一种分析研究工具,不适宜直接用来生产统计数据。对于通过数学模型推算出来“被低估7%”的结论,仅仅是一家之言,并非主流专家学者们的共识。况且,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利用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结论在使用上往往十分慎重,多作为参考数据,不会作为判定事实的主要依据。文章还指出,目前,统计部门编制和发布的价格指数有着严谨的编制工作程序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原始数据是采用定人定时定点派人直接采集的,是真实可信的,是能够反映市场物价变动及其变动趋势的。

  报告作者在不能解释自身模型推算结论的情况下,没有分析其所使用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而将其中不能解释的因素归咎于“人为调整”,是不负责任的。法国巴黎证券亚洲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依然认为,即便10月份的通货膨胀程度已经很高,但仍然是被低估的。不管真实的通货膨胀程度有多高,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看来,CPI上涨4%左右并不算严峻,而接连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了政府“严控通胀”的决心。就在CPI数据公布的前一天晚间,央行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种反常操作跟10月份宣布加息的时间段如出一辙。央行为何要选择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天大研究院经济学家、资深研究员王元龙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从这两次央行提前采取措施表明,央行已经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问题,而且认为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增加。提前一天公布,也是采取的一种反常操作,让市场不能猜测什么时候会采取措施。通胀高企、热钱涌动,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着实考验着货币当局。随着11月10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决定再次加大了市场对年内二次加息的预测。为控通货膨胀,年内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多大?单次货币调控对CPI能否产生明显作用?未来央行还将继续推出哪些调控政策? 嘉宾

  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王元龙天大研究院经济学家、资深研究员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亚洲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CPI上涨4.4%,是否表明通胀严重?

  杨瑞龙:4.4%只是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有加剧的倾向。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超发货币是导致通货膨胀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有其他次要因素,比如工薪成本上升、国际上流动性泛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这些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11月份,通胀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性。而CPI上涨4%左右并不严峻。从目前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看,中央政府应该放宽通货膨胀控制的目标。原来定的今年物价的控制指标在3%以内,如果今年GDP增长保持在9%~9.5%之间,即便全年达到4%左右,都是可以接受的。乐观的人甚至认为CPI达到5%都不可怕。因为通货紧缩比适度的通货膨胀更可怕。一旦进入通货紧缩,经济就进入了一种萎缩。当然,通货膨胀也不能过高,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王元龙:4.4%只能说明通胀的压力在增加,还是可以容忍的。因为当时定3%这个物价控制指标时,有一些情况是不可预测的,比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对物价的上升都有影响。在这些因素影响之下,要维持在3%以内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纵向比,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CPI曾经达到过20%。当时提出物价改革要闯关,好多东西都提价,再加上市场方面的原因,造成人们大量囤积各种商品。现在,商品供应非常充分,虽然价格在涨,但宏观经济形势和那个时候完全不同。大家不用过分担心。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否有效抑制通胀?

  王元龙: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否产生效果,得慢慢看,因为货币政策效果有滞后的因素,至少三到六个月才能有效果,但那个时候的经济形势如何,现在还不好说。所以只能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向社会发出了央行关注通货膨胀的一个信号,也可以理解为央行下一步还将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

  左小蕾: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收回去3000亿元人民币,对控制流动性,控制CPI进一步上升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目前全国有大小上百家银行,3000亿元人民币分散开来并不算巨量,一次货币调控不会对CPI产生明显作用;而宏观调控政策,也不可能选择一步到位,不能期待单次货币调控对CPI产生明显作用。

  年内会否再度加息?

  杨瑞龙:现在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对于加息,影响会小一点,主要是对银行的行为有所影响,也有助于缓和一下流动性。未来央行可能会采取数量型的超级手段,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还可能会继续加息。目前看,如果继续加息也存在两难问题。一是继续加息后,跟欧美那些利息很低的国家相比,利差很大,人民币本身就有升值倾向;如果利率比较高,有可能会带动游资和热钱大规模进入。二是如果加息过快,可能会打压经济。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本来就已经有所回落,加息后会进一步回落,所以,是否加息需要权衡。年底之内如果CPI上涨继续超过4%,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即便加息,我估计幅度不会太大。

  左小蕾:央行将会继续推出连续调控政策,通过政策工具逐渐收回货币,减少流动性,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按照目前的调控节奏来看,12月份可能还将进行一次货币调控,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王元龙:现在央行对通货膨胀高度关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调节的手段更加策略,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现在的关键就是看未来两个月物价的走势怎样,从目前看还不好,因此,不排除央行还要采取加息等其他措施。

  全年的CPI会达到多少?

  杨瑞龙: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表示,估计今年的物价指数比3%要稍微高一点。我认为突破3%是比较确定的;是否会达到4%或者超过4%,从目前看,还是有可能的。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我们判断第四季度物价指数有可能超过4%。今年全年有可能会突破3%。

  王元龙:CPI上涨幅度全年超过3%是肯定的。我估计全年会超过4%。但是4%并不能意味着严重的通货膨胀。我认为5%以内还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还是可以容忍的。中国历史上CPI最高的是20%多,和以往相比,4%并不算太高。尽管不算太高,也要引导预期,不能让其再继续涨下去,毕竟这个数据太关键了,关系到民生。 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陈兴动:应对通货膨胀的办法有三:第一,尽可能拦阻热钱。现在政府已经开始做拦阻热钱的工作了。过去的做法是努力把热钱阻止在外面,现在采取的是资本项下管制,这个是能做到的。从已经实行的办法可以看出,外管局已经采取强化对银行的结售汇等措施,应该会有好的效果。但无论怎么管,热钱总是有很多的空隙可钻,要解决已经进来的热钱,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冲。第二,要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严格贷款。现在许多的流动性出去,大规模的私人的钱加上银行的资金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所以,对贷款进行控制是最重要的。第三,对通货膨胀进行补偿。首先,我把提高利率的政策措施更多地看成是一种补偿储户的利息损失。但补偿不可能是太大的补偿,也难以充分补偿,利率的提高不会走到通货膨胀之前,肯定是通货膨胀的跟踪指标。所以,利率肯定会提高,但不会是疯狂地提高,毕竟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长中,企业受到的压力会非常大,比如,要面临通货膨胀、利率提高、人民币升值三把尖刀。其次,要补偿中低收入者的通货膨胀损失。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国家对通货膨胀进行价格干预。通过抛售国家储备的做法,干预市场供求,然后打击市场的囤积、投机。

  王元龙: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目的和背景不同的各种国外资本在国内大量流动是一种现实,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可能是一种常态,所以中国监管部门和实体经济在接受热钱冲击的挑战同时,必须尽快学会主动灵活地与之打交道,适应国际热钱的潮起潮落,应该说热钱对我们是最大的考验。(记者 王红茹)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