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走出物价迷局:治理通胀要打组合拳、要全方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1月24日11:0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发改委昨天(23日)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让物价保持稳定,这是发改委两天之内第三次发出对物价调控的强力信息。而就在昨天凌晨,北京市政府官员来到市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探物价真相;也是在昨天,上海市开始部署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 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

  姚景源:治理通货膨胀要打组合拳要全方位

  涨价成了众矢之的,推“涨”者听起来也并不单一。涨价的多米诺到底是单线程的击鼓传花还是“涨”声响起的一哄而上?

  谁是涨价的第一张多米诺?“大宗农产品”这个清晰答案得出之后,货币流通、劳动力价格、制度成本、能源价格都成为专家口中有理有据的涨价推手,除此之外,所谓“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蔓延的涨价预期、流入的资金炒作,都是不能回避的涨价推手。姚景源说,想在这些原因中分个主次高下,并不简单。

  姚景源:现在物价上涨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的,目前要治理通货膨胀,也不能单独从某一个因素下手,还是要打组合拳,要全方位。所以你看国务院刚刚出台16项重大措施,来综合解决问题。

  本月20日,国务院16项措施平抑物价,立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保障化肥供应还是发放临时补贴,“16条”各有侧重,在专家看来,“短期对策”和“行政措施”是两大标签。奏效,或许是眼下物价高涨面前最紧要的诉求,经济评论员马光远说,从这一点来说,政策的主导是及时的。

  马光远:肯定短期内能起到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这16项措施来看,一些问题提取出了一些明确的举措和指标要求。

  而在16条之外,还有更多的期待。财经评论员叶檀也指出了行政短期措施之外,长期措施可能的方向。

  叶檀:从长期来看,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稳定的货币发行体制,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然后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机制,能够消化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CPI涨幅成最引人关注数字之一通胀压力让物价成百姓最关心国家大事之一

  “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此刻政策核心并不让人意外,而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也曾经战胜CPI超过20%的难关,在采访中,不少专家用“阵痛”、“瓶颈”来形容此时的通胀压力,以信心度过,未来还有空间。中国能源网首席经济官韩晓平说,抓住当下的压力和契机,改革不可因噎废食。

  韩晓平:应对的关键是要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因为一旦停摆下来以后,带来的问题就更多了,我们应该积极地捋顺这些价格,当价格捋顺之后,我们也会使一些热钱不必过多地挤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来说,现在必须要进行这种结构的变化。

  4.4%的CPI涨幅成为这个月中国最引人关注的数字之一,通胀的压力让物价成为百姓最关心的国家大事之一,多重压力推涨,政策见效还需时间检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面对眼前的物价上涨,平常心态是紧急措施下的必须。

  巴曙松:进入温和物价上涨阶段,这个判断我认为可以做得出来。现在还处于后危机时期,全球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上涨,告别了一个低物价的时期,而且进入到一个温和的非常正常的物价上涨时期,要有平常的心态。 (来源:中国广播网)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