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企业蜂拥出海融资或助推国内通胀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黎华 方家喜
2010年12月17日02:34

  美国时间12月14日,软通动力纽交所挂牌交易,成为今年在纽交所IPO的最后一家中国公司。今年以来,中国公司再度掀起了赴美上市的热潮,成为美国的各大机构投资者和华尔街的分析师所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认为,国内大量优质上市资源的外流将对企业、资本市场乃至整个中国

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专家表示,大量企业到境外筹资美元,再带回国内兑换成人民币使用,势必加重国内外汇供给过剩,提升通胀压力,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与浪费。

  美国股市的“中国周”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掀狂潮。

  包括当当网、优酷网、保利博纳在内的6家中国公司于一周之内纷纷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其中网络概念的当当网和优酷网备受关注。

  北京时间12月8日晚间,当当网正式在纽交所上市,开盘大涨53%,截至收盘,当当网较发行价大涨86.94%。当当网股票交易代码为“D A N G”,本次上市共发行1700万股A D S,融资总额为2.72亿美元,主承销商为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优酷网则于美国当地时间8日正式登陆纽交所,首日开盘价为27美元,收盘价报于34.4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60%。优酷网此次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全球首家在美独立上市的视频网站。优酷网是纽约证券交易所5年多以来首日交易表现最强劲的股票,而其上市第一天的市场表现仅次于百度当初上市时的市场表现。

  统计显示,2010年共有22家中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IPO,成为有史以来在纽交所IPO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纳斯达克今年则迎来了18个中国企业IPO,募集规模达到13.09亿美元。截至目前,今年总计有40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实现IPO,居历年之最。专门从事IPO研究的复兴资本的统计显示,今年9月以来的美国IPO中,中国公司占据了35%。

  优酷成功登陆纽交所,也激发了互联网企业集体上市的冲动。据悉,国内网络视频领域另一家与优酷几乎不相上下的公司———土豆网也在加速推进在美国的上市步伐,此外,包括暴风影音、奇艺在内的多家互联网企业均表现出强烈的上市意愿。

  据媒体报道,财经门户网络和讯网目前正在整理员工期权文件,筹备上市。和讯高管近期曾在内部会议上暗示,和讯网预计将于2011年二季度在美国上市,最快则在一季度末即可实现。另据相关人士透露,千橡互动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在美国启动IPO,并已经聘请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作为承销商。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也已聘请普华永道做审计,为其在纳斯达克上市做准备,“预计时间在明年上半年,融资金额在1亿美元左右。”而凡客诚品C E O陈年也表示,凡客诚品今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20亿元人民币(约合3亿美元),公司准备在纳斯达克市场IPO。

  企业集体“出走”为哪般?

  众多中国公司远走海外上市,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日前表示,除了已上市的公司外,目前在审核部门排队的有300来家公司;在保荐机构手里面辅导的还有500多家公司;还有各地储备的一些上市资源,不完全统计还有1000家左右。

  而在目前发行审核制度下,一个IPO项目从备案沟通、预审到过会,再到网上发行,平均耗时短则五六个月、长则七八个月,有的需要时间会更长。假设排队等候公司IPO没有人被否决,按照每个项目发审上市平均历时5至6个月计算,正在排队的300家公司最终上市所需时间则长达1500-1800个月。如此漫长的“排队时间”再加上许多企业对于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渴求,正在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其它渠道登陆资本市场,而在海外上市,就成为了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条道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偏好在美国上市,主要是发审制度与上市标准原因,而非股权激励因素。“美国股市的发审制度是注册制(也称备案制),上市程序与步骤十分简单,基本上不用排长队等候,因此,对于以上市为目的或是急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它们尤其喜欢或偏好在美国上市。”他说。

  以优酷网为例,这家刚刚在纽交所上市的视频网站2010年前9个月营收只有3500万美元,而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这家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8970万元、人民币2.045亿元和人民币1.82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1.67亿元(约合2500万美元)。按照国内的标准,优酷网基本没有上市的可能。

  浙商证券资深分析师王强民认为,短期内,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必须盈利的铁杠杠不会打破。他表示,这几年来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和监管制度虽有很大进步,但与成熟市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不及时,几乎得不到有震慑力的惩处。如果把上市盈利这一铁杠杠打破,恐怕会使市场更加鱼龙混杂,最终难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除了发审制度的原因外,镀金也成为一些企业竞相在海外市场上市的原因“全世界最高标准的市场,这就是给公司镀金的最好材料,”纽约证交所的一位资深分析师说“这对于那些想要在海外一展拳脚的公司来说,是相当有诱惑力的。”分析师认为,有了在国外挂牌上市的门面,走出来的中国企业可以在形象上和国内企业做出更好的分割,这对于他们继续在其它市场募集资金大有裨益。

  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博纳影业的创始人、C E O于东在上市后就对媒体表示,“这次到海外上市,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壮举”,未来将站在一个国际视角、国际平台上,和全球的电影企业进行合作与竞争。

  上市与经营“两地分居”会否影响企业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海外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要求更为严格,许多国内企业上市前的运作并非十分规范,上市后则完全暴露在成熟而理性的海外投资者的目光下,相对于在国内资本市场而言,其及时、准确、全面披露相关信息的压力更大。

  在美国上市一个多月的麦考林日前连续遭到美国当地的5起集体诉讼,均称麦考林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未能正确披露与IPO相关的登记声明和招股书,以及麦考林未在IPO前展开充分的尽职调查。麦考林股价出现暴跌,一度跌幅达50%。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20多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被控欺诈。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1月被分析师认为其财务报表有明显的欺诈,有造假成分,向SEC虚报收益,其股价随即下跌了20%。

  业内人士表示,从上市成功率和后续融资的角度看,如果拟上市企业的用户或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某个地域,将上市地选在当地,客户群和投资者会产生比较密切的交叉,企业的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可以通过股市传达到目标客户那里,也可以从客户传递至投资者,广告效应突出。对于市场在国内的企业,由于资本市场与企业自身消费群体隔绝,到海外上市融资对公司自身品牌的助益并不明显。上市后若经营不善,企业极有可能丧失进一步融资的条件。这种上市和经营活动分处两地带来的信息滞后与失真,会给国内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深圳创新投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刘刚认为,上市的一大价值就是对企业知名度的提升,如果企业的市场是在国内,当然应该在国内上市。刘刚表示,中国股民有1亿多,如果有8000万、6000万,哪怕十分之一的股民对公司的项目感兴趣、对公司股票感兴趣都是免费的广告,对企业提升知名度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消费类的、B 2C的企业。

  此外,在海外上市的费用和维护成本也可能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产生影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上市成本来看,海外发行股票的费用主要包括上市费、律师费、审计师费、财务顾问费、承销商费及其它印刷申请费用等。主要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费用占总融资金额的比例为:香港主板约为10%;美国纳斯达克则为13%-18%;新加坡市场为6%-8%;而在中国国内上市仅为3%-5%。可以说,美国的融资费用是全球最高的。

  上市以后,除了要负担日常的上市维持费用外,上市企业所须承担的监管成本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据业内人士介绍,根据美国“萨班斯法案”(SO A ),所有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 C )备案的公司,包括在美国注册的上市公司和在外国注册而于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必须符合SO A的要求。其中的404条款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承诺对其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并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这种真实性。据估算,要建立起一套这样的合规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成本就高达数百万美元,每年需要花的维护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优质上市资源外流助推国内通胀

  除了对上市公司本身的影响外,大量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还可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30年的背后,是大量优质企业的产生,而如今,这些优质的上市资源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大交易所竞相争夺的对象。记者了解到,除伦敦交易所、纽交所等主要的交易所外,诸如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等目前也正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加入到对中国上市资源的争夺中来。一位已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的高管曾对记者表示,甚至连埃及交易所也曾对其进行过游说。

  随着国内优质上市资源的外流,这些企业高速发展的成果也只能为境外投资者所享有,而广大的中国境内投资者由于缺乏境外投资的渠道,无法共享企业成长的收益。除此之外,这些优质企业所控制的隐性资源和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也颇受有识之士的关注。

  以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阿里巴巴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B 2B网上交易平台。其旗下的阿里巴巴1688.com是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市场,其对中小企业信息的掌握程度可想而知。而在这些海外上市的企业中,普遍有外资股权的加入,有部分专家担心,这些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有可能会导致关键数据的流失和产业发展主导权的部分外移。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境内IPO周期较长,外资PE退出渠道等问题,已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不愿意或者无法回归A股,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和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尤为普遍。董登新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大多都是通过第三地(如百慕大)重新注册后,再踏足美国上市,因此,从法律层面上讲,这些境外重新注册的国内公司,对A股市场而言,应该算是境外公司,这些企业如果要回归A股市场,恐怕还有一些法律与制度上的障碍。

  除此之外,有专家认为,大量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募集的资金流入国内,也助推了国内的通胀。董登新表示,中国民营企业敢于跑到美国股市IPO,固然有那里手续简便、门槛较低的原因,但也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已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国际视野。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企业主业并不在境外,仅仅只是融资‘走出去’了,而业务却仍局限在国内,尤其是在中国外汇储备多得不得了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还跑到境外筹资美元,再带回国内兑换成人民币使用,势必加重国内外汇供给过剩,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与浪费。”董登新对记者表示。

  业务走出去还是融资走出去?

  尽管对大量优质上市资源流失海外感到担忧,但普遍观点认为,在全球化和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的今天,企业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本身并没有错误。关键在于,这种融资行为到底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其国际化经营水平,进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实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企业国际化的程度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企业国际化程度越高,其竞争力就越强。日本与香港的企业是这样,中国国内的企业也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并非是无根浮萍,无论其国际化程度多高,都会把企业最核心的业务或流程放在本土,都会把其创造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本国或本地区。特别是当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练得一身功夫之后,回馈国内市场是它们的必然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开始于1993年的第一批企业海外上市,一个很大的初衷就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大与国际市场融合的机会,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国际市场化水平,提升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而如今,我国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成熟市场国家比仍然相去较远,企业出海“取经”仍然有现实的必要。

  董登新认为,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业务走出去,而不是单一的融资走出去,如果我们的企业以单纯的上市为动机,或是急于上市兑现财富,那么,这种倾向是危险的,也是必须警惕的。当然,如果企业境外上市有利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或是对外拓展市场,这倒是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的。

  “在愈来愈开放的资本市场中,因为担忧上市资源流失而限制企业海外上市是不可能的,关键还是在于改革我国目前的证券发审机制,使企业能够迅速上市。”一位证券业人士则表示。

  “政府终会有一天能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发审股票)。这个权力太大了,它最终还是要交还给市场。”证监会前副主席高西庆表示。  

  

(责任编辑:王洪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