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高速建设绿色“金三角”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吴建有 李平
2011年02月23日02:30

  高速建设绿色“金三角”

  ——访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

   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仰韶文化、道家文化、虢国文化的发源地。 “十一五”时期,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取得重大突破和跨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月16日,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潮流。那么三门峡市是如何发展绿色经济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树平:近年来,绿色经济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目前,我们三门峡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等多项称号,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构筑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支撑。根据我市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的发展思路,突出做大做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在发展绿色工业上,我市重点发展壮大能源、煤化工、铝工业、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林果业生产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在发展绿色农业上,我市不断加快推进农业“三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引导群众发展壮大果、牧、林、烟等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态势。

  二是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运行模式。重点就是培育“煤电铝一体化发展和煤—电—建材、煤—煤气—化工、黄金采矿—冶炼—精深加工—废弃矿渣综合利用、苹果—果制品—果渣饲料”等特色循环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吃干榨净、变废为宝”。目前,全市已有50家企业通过省发展改革委清洁生产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年综合利用有色金属采选等固体废弃物近2000万吨,煤炭回采率由40%提高到70%,铝土资源回采率由60%提高到85%以上。

  三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最宜人居的自然山水城市。我市立足豫西的自然山水优势,提出了建设最宜人居的生态山水城市这一发展目标,先后启动了黄河湿地保护、城郊生态治理、涧河生态开发、白天鹅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绿化项目,完成造林绿化48.68万亩,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99%,高居河南省第一。

  中国经济时报:三门峡市是河南省西部的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杨树平:好的。“十一五”时期,可以说是三门峡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跨越。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连续五年实现较高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500美元,超规划目标7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累计完成178.9亿元,年均增长24.5%,高出目标8.5个百分点。二是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2.3%,比“十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3.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三是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五年来,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05万,城镇化率达到47%,比“十五”末提高7.7个百分点。四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6%、1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2005年增长71.8%,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三门峡将如何应对“十二五”以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与挑战呢?

  杨树平:在“十一五”收尾之年、“十二五”开局之际,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中原经济区战略对三门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重点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建设交通枢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三门峡市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建设大交通、发展大交通,“三纵四横”交通黄金十字架雏形显现;与其他三市联合,建成风陵渡等5座黄河公路大桥和其他基础设施,区域交通四通八达,黄河金三角“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进一步密切了四市间的联系,为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繁荣商贸服务,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三纵四横”交通枢纽即将形成的机遇,积极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加快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澳门名嘉广场、浙江义乌商贸城三大商贸项目建设,培育高中低档消费市场体系,加快七海物流、金三角物流信息中心等大型物流、仓储配送项目建设,培育汽车、黄金等专业交易市场,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城市。

  三是加快通关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目前,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门峡办事处已经挂牌,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体封顶,三门峡海关也有望近期获批。随着这些机构的逐步建立,我市进出口渠道将更加便捷,从而打开河南“西大门”,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四是打造旅游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三门峡是仰韶文化、道家文化、虢国文化的发源地,境内有荆山黄帝铸鼎原、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少林始祖圆寂地空相寺等文化圣地,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我市将坚持旅游强市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努力把三门峡建成黄河旅游线核心城市、黄河金三角游客集散地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名城。

  五是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在围绕“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就2010年来说,全市确定的230个“双百工程”重点项目,其中生物、化工、医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就占了近50%。我们将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抢抓机遇,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速达纯电动轿车、恒生柠檬酸金钾、兴邦纳米离子膜等一批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三门峡市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投向民生事业,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民生财政”带来的实惠和温暖,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工作好吗?

  杨树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生活水平。近两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最近这几天,市委、市政府正在认真研究,将尽快向社会公布2011年要承诺兑现的“十大实事”。继续突出对城乡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使其月增资140元;抓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大对“4050”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对3.6万人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1215套 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万平方米,公租房1000套6万平方米,建立满足不同收入家庭需要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确保有效缓解群众的“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问题,使全市人民群众真正地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幸福感指数进一步提升。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