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2011年两会经济报道 > 2011全国两会经济报道各方评论

冀志罡:谁来为千万保障房买单?

来源:搜狐财经
2011年03月08日09:45

  近日,温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宣布将于5年内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宅,一时引起诸多遐想;在此之前,住建部已然宣布,11年内至少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且任务已分解至各省市,并签订军令状;财政部、国土部纷纷表态全力支持上述计划。显见保障房已是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头号政治任务。

  盖房子是要花钱的,还不是小钱,是大钱。一知半解的媒体和网友,想当然的假定建安成本就是盖房子的全部成本,以此估算出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投资1.4万亿之类的数字,平均一套房大概14万元成本。他们肯定没想过,建房成本不仅包括房子的地基和墙体,还包括与房子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水、电、道路、绿化,以及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派出所和居委会。区区14万是盖不出一套房子的。别忘了,现在的钢铁水泥农民工,样样都不便宜了。

  这还只是静态估算,也就是说,只考虑修建保障房的财务成本,而不考虑其机会成本。近5年来,房价大涨5倍,地价则疯涨了至少20倍。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早已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现在,让这只金鹅停止下蛋,并且开始倒吞金蛋,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地方政府不仅缺少大建保障房的动力,而且也缺少这样做的能力。

  让我们假定保障房都建在成熟闹市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公共设施都现成,因而只需要支付1.4万亿建安成本就能收获1000万套保障房。那么这1.4万亿从哪来呢?中央拨款只有1000多亿,大钱还得靠地方自己想办法。办法是什么?首先是卖地。

  去年一年,地方政府卖地收了2.9万亿,拿出一半来建保障房,是不是很轻松?一点不轻松。注意,这2.9万亿只是毛收入,不是纯利润,政府也要支出必要的成本,例如拆迁成本,剩下的才是政府的纯利。我没有确切的数据,政府也不公布,但1.4万亿绝对可以占到卖地收益的大头——还有前提,就是地要始终卖得贵、卖得好。

  但以目前的限购措施,地方政府卖地难度估计会增加不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字,今年不会超过2万亿。如此,1.4万亿的保障房支出可就悬了。当然,今年的要求只是开工,不是竣工,真金白银还不用马上全部拿出来。但拿是迟早的。开了今年的1000万套,后面4年还有2600万套等着呢。这笔账,早晚得平上。

  当然,倘若像过去的经济适用房一样,保障房建好都半卖半送给有力人士,那倒无须担心财务问题,因为售价再低,也能把建安成本捞回来。但千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说得很清楚,是以租赁住房为主。不能卖,自然就收不回资金。

  这就引出第二个办法,即以保障房的租金回报支持住房建设,则相应的金融设计必不可少,例如长期债券,或银行长期低息贷款。但到目前为止,这类融资计划的存在我连听都没听说过。

  总之,围绕着千万保障房,是表决心信心者众,提可行方案者寡,到底资金何来,还是云里雾里。趁着两会召开,有司不如借机将方案议定,免得将来被动。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2。

(责任编辑:铭心)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