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沈阳机床“登顶”前夜 关锡友细说变阵图“强”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作者:夏 雪
2011年04月08日14:57

    沈阳机床“登顶”前夜 关锡友细说变阵图“强”

  一场金融危机令国际机床巨头们元气大伤,也把沈阳机床推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接下来,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床企业将如何继续自己的全球折桂之路?

  走出国际顶级机床制造商德马吉(DMG)的铸造车间

,关锡友立即给其铸造厂的负责人打回了越洋电话。适才的参观让他感触良多:“人家生产的岂止是铸件,简直是艺术品,你甚至可以把它摆在家里作为装饰物!”

  数年前,这位中国最大机床企业的掌门人就曾希望拜访德马吉,却遭到了对方的婉拒;而如今,不但关锡友成了这家德国公司的座上宾,在德马吉董事会主席Kapitza眼中,沈阳机床已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无独有偶。稍早些时候,沈阳机床再度出征美国国际机床展,与多年前相比,受到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彼时,沈阳机床的展位被主办方安排到了地下室;而此番,它不仅进驻主馆与世界一流厂商同台竞技,还与其他知名企业一样成了主办方的VIP。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尽管很大程度上,关锡友把这些变化归结于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机床市场的“风景这边独好”,但在他的国外同行们看来,沈阳机床这个“中国玩家”无疑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分量:去年以来,沈阳机床不仅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了一系列更新、更好、更具个性特征的产品,从传统的到高技术的,而且正加速向它过去抵达不了的核心区域挺进。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沈阳机床集团共卖出9.2万台机床,销售收入143亿元,行业排名由2009年的世界第五跃升到了第二;以目前的形势看,成为“第一”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3月22日,刚刚从德国回来的关锡友在其总部面对众媒体,侃侃而谈,激情依旧。这是记者时隔一年之后再次走进沈阳机床的厂区——“大”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形容词;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曾因“大”而遭受争议的企业正在全方位地向“强”转型。比如,它正积极介入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研发,在相关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而当前,这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沈阳机床显然已充分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脆弱性,它不希望一直小心翼翼地跟在别人掌控的市场之后建立自己的帝国。

  早在2005年,关锡友与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马扎克(MAZAK)公司负责人曾有过一次交流。关问:贵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对方答:我们要永葆世界第一。对方反问沈阳机床的目标,关想了想后答:我们要挑战你世界第一的位置。今天,沈阳机床成为“世界第一”基本已无悬念,让关锡友思虑更多的问题已然是:怎样当好这个“第一”?

  以下是媒体对关锡友的访谈。

  从2009年的世界排名第五到去年的世界排名第二,沈阳机床成长如此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关锡友:这后面的大背景是中国市场的迅猛增长。去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达28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1%,出乎我们所有行业人士的意料。而去年全球市场的消费额是595亿美元,中国占了47%,差不多一半。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日本、德国等的机床企业尚未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完全恢复过来,用我的话来讲,沈阳机床就像海水里的冰山,不是我们长得太快,而是海水落得太快,所以我们就露出来了。未来十年仍是中国机床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加上我们这些年的积累,沈阳机床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领先企业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去年中国机床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就是进口的大幅增长,相比2009年增长了近60%。市场的变化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进口机床大部分是中高档产品,这表明市场对中高档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事实上,近年来沈阳机床在所从事的金属切削机床领域,市场份额大致维持在10%左右,进口机床的份额也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对国外企业而言,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过去我们行业有一个提法,叫“替代进口”,这个历史任务我们还远没有完成。

  中国市场何以“风景这边独好”?

  关锡友:去年以来我有一个判断,就是“中国制造”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原有模式。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制造水平都在大幅提升。现在谁还认为“中国制造”不好呢?像iPhone、iPad,都是中国制造,代表了世界顶尖的制造水平。以消费电子为例,这种产品的生产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即“人机对话”模式,我称之为“人海战术”。消费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两年,而且在新产品上市之前,通常要储备半年的产量,由于数量庞大,往往是原有的工厂生产老一代产品,新一代产品需要另建生产设施。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在短期内聚集起大量人力;此外中国技工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实现,通过短期培训即能上岗,从而快速形成生产能力。这同时也就给我们机床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沈阳机床大概是国内最早切入这一领域的企业,iPhone、iPad都是用我们的机床加工出来的。我们的立式加工中心为什么卖得这么好,很大一部分就是为这个行业服务的。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沈阳机床将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此前提出的“既大又强,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

  关锡友:下一步,我们会把功夫下在“强”字上。围绕如何做强沈阳机床来展开我们的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任务。第一大任务就是要实现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去年沈阳机床的销售额中,大约一半卖的是普通机床,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基本处于同质化竞争,盈利能力不强。因此去年以来,我们将总规模55亿元的普通机床拿出来OEM,面向全球招商;在普通机床大规模OEM后,会把腾出来的资源集中用于发展新五类数控产品,上规模上水平。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年时间。

  提到盈利能力,我顺便多说两句。有的媒体在关注这个问题,说沈阳机床的整体盈利能力不够强。事实上如果横向来看,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盈利能力比国外一流机床企业都强,我们的息税前盈利水平达到10%,它们只有5%左右。当然,影响我们盈利水平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因素:首先是我们高额的研发投入,从集团来看平均每年大概是4~5亿元;其次是庞大的经营规模带来的财务费用和资产折旧。2007年我们搬入新厂区,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我们采取了加速折旧的办法,这势必会摊销当期利润。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资产的加速折旧,最终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产品结构。对我们而言,当初决定淘汰落后产品转做高档品,可以说处于两难境地,普通机床明显不怎么挣钱,但弃之很难,高档产品做起来也不容易。实际上如果从盈利角度看,目前数控机床的盈利能力并不比普通机床高多少,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核心产业链仍在依赖国外,平均而言,运动控制系统占去了我们产品成本的30%,加上轴承、导轨、丝杆等就变成50%,这50%基本在国外,你很难掌控。所以做数控机床,不涉足核心部件是做不好的。所幸四年前我们就已开始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在上海有一个研发团队,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即将推向市场。当然,我们对核心部件的开发是和我们的整机高度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数控系统,单独拿出来我们恐怕很难去和西门子、发那科竞争,但当沈阳机床的品牌强大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对采用哪家的系统就不会像原先那么在意。所以,最终,产品结构调整的背后实际上靠的是自主创新技术的支撑。

  那么,第二、第三项任务呢?

  关锡友:我们的第二大任务是要铺开全球营销服务体系的建设。市场获得能力是企业最终能力的体现。日、德的产品那么好,可在中国它为什么卖不过我?原因正在于此。我们对沈阳机床4S体系的定位,是一个能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平台,机床的展示和销售只是一个方面,客户可能还需要配件服务、技术服务、再制造服务等等,在这个平台上将诞生机床行业的“国美”。目前我们在国内已经开了9家4S店,去年青岛店的销售额达到5.5亿元,合同额8.5亿元,比汽车4S店的业绩还好。到2015年,我们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50~70家4S店,在海外建立20家营销和服务平台。过去,沈阳机床比较重视制造环节;而未来,我们会把两头做强,着重培养研发能力和市场获得能力。相应地,我们的组织结构也要进行调整,目前沈阳机床这两块的员工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未来研发和市场人员将至少占到40%。

  由此,沈阳机床还将培育一种能力,即社会资源的凝聚能力。很多国外知名企业都是主抓研发和市场,制造不做或做得很少,人家拥有一个庞大的社会化合作体系。这样做的好处不单单是使制造延伸了,而且通过社会化的协同开发,实际上是把众多人才的智慧都集中在了一个产品身上,这才是最要命的。你靠自己闷头做,怎么去跟人家竞争?

  我们的最后一大任务是要实现金融与产业的紧密融合。这实际上是要改变沈阳机床传统的经营结构。现在我们还只会干机床,但将来,我们20%的业务要来自金融,20%来自服务,仅60%来自机床。金融服务将成为我们业务构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们正在申请“金融租赁公司”。此外,造成我们盈利能力不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我们往往“没钱就攒,缺钱就借”,从而导致了高额的负债。未来我们将推动沈阳机床的融资渠道走向多元化。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