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生活方式

十年:“她势力”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商务周刊》
2011年04月12日16:31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的评选活动。“她”字一举战胜了“科学”、“自由”和“正义”等,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这个有趣的评选结果是21世纪被称为“她时代”的引子。过去10年,女性的影响力辐射政治、经济、商业、社会和文化等各个

领域,成为一股日渐强大的正向势力。与外国女性相比,中国女性在这些领域更展现出某些相对强势,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映成辉,成为让西方舆论赞叹不已的一大 “中国奇迹”。

  从2008年到2011年,《商务周刊》一共进行了四届“中国25商业女杰”评选,入选人数合计超过80位,实际的甄选名单则远大于这个数字。这些女性标杆的背后,是女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着商业生态乃至社会体系的发展,同样进入到我们的关注范畴。

  十年一周期,百年一世纪。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我们分别从企业家、职场和消费三方面分析和总结“她势力”的成长路径和行为逻辑,以期寻找到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

  时势造巾帼

  2010年,有两则反映中国女性企业家现状的消息引发了中外关注。2010年度的“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显示,从1980年代到2009年,中国女企业家比重从不到10%上升到25%;女企业家的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0年,销售收入为1000万—1亿元的企业中,女企业家所在企业的比例为21%,2006年为36.5%,2009年经过了金融危机洗礼仍然保持同等水平。而当年的《胡润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全世界最富有女性的前三名都是中国人,前20名中有11人是中国人。

  对于中国女企业家的成长,多年主编《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的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清琪曾经总结了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近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造就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空间;二是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有许多市场需求量大的新经济增长点被迅速发掘出来;三是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四是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同样为中国妇女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她们也涉足了高新技术产业或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也就是说,抛开当今商业竞争中对抗性减弱和合作性增强等普遍性因素之外,女企业家在中国的卓越表现并无特殊土壤。她们的个人努力是常量,风起云涌的行业发展是变量,两者有机结合造就了这个大时代的巾帼英雄。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的三年,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商业模式开始重组和重构,又使得这些女企业家们站在新的转折点上。

  邓小平一代的女企业家

  关键词:规则的适应者、破坏者到重构者

  西班牙女企业家胡利娅·佩雷斯-塞雷索在其撰写的《中国女企业家》一书中,盛赞中国妇女为中国3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书中提出了“邓小平一代的女企业家”概念,将其总结为:“她们出身于各个阶层,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但都在城市里受过基本教育,起初对市场经济一无所知,因此她们是边干边学。”

  这部分“邓小平一代的女企业家”,更确切的阐述是中国经济体制“摸着石头过河”时期的受益者。从1980年代的双轨制到后来市场经济的确立,她们因对规则的适应能力和敢于破坏规则的魄力而崭露头角。面对企业成长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她们也在不断重新构筑市场游戏法则。

  早期,她们是“下海潮”中的一员,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夹缝之间游刃有余。这个阶段的中国被称为冲锋型市场,在很长时间只要敢做就有机会。从前后两个“中国女首富”--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和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的创富故事,都折射出这样的时代背景。她们吃苦耐劳,勇于抓住机会,同时擅于进行资源整合。但在那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峥嵘岁月,真正成为企业领袖的女性为数不多。“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女企业家发展势头是从1995年以来才开始强劲。

  中国女企业家走上发展巅峰,大的时代背景是1990年代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事实上,整个中国企业界都在这个过程中迎来了转折——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国家体改委颁布《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做企业的法律体系基本确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批超速发展而毫无风险预警的中国企业迅速陨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企业对于柔性领导力需求的同时,也促成了新的商业变革。

  这个阶段的女企业家代表,包括曾先后入选《商务周刊》年度“中国25商业女杰”的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她们的共同特点是:男性创始人的主要经营助手,也是企业战略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走到前台之后,她们率领企业进行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比如海尔推进市场链、人单合一、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流程再造,海信从家电企业到互联网终端设备提供商转型,格力对“国美模式”的挑战,并且创立出由格力控股、各销售商入股共同组建区域销售公司这样一种“既有别于国际代理制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崭新销售模式”?

  在这一代女企业家身上,折射出中国企业从赚到第一桶金向上跃迁的剪影,这些“女二号”凭借强大的执行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保证了升级中企业的稳定。孙亚芳直接主管华为的市场和人力资源部门,前者以令竞争对手胆寒的“狼”性为华为自1996年以来的高速增长立下汗马功劳,后者则为后来华为的国际化打下基础坚实;于淑珉把很大精力放在严格把控海信电器的资金流上,并且在金融危机中控制内部投资和紧盯风险较大的海外市场货款“双管齐下”,为危机后海信进一步追求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奠定了基础。

  东西交汇

  关键词:传道士和桥梁,后来居上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之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于全球经济、金融和市场一体化的深度参与。这是一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的双向交流。通常,擅于协调和沟通、良好的适应能力被认为是女性相对于男性在职业上的优势,这也是诸多女性活跃于这一东西交汇过程中的重要原因。

  可能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负责跨国公司中国区业务的女性高管,比中国本土女企业家们更早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她们的名字可以罗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比如在柯达工作了12年的原柯达全球副总裁兼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原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代李亦非和刚刚履新为安利(中国)非执行董事长的郑李锦芬,都曾入选过《商务周刊》“中国25商业女杰”。她们是公认的公关高手,对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实现落地居功甚伟。

  同样在中国担任“传道士”角色的,还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潮造就的那批投行家。以入选过“中国25商业女杰”的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美林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主席任克英等为代表,她们因国外留学经历和工作经验、深厚的国内资源背景,成为同时精通中国和国际游戏规则的“稀缺人物”,也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获得了巨大职业发展空间。

  原联想CFO兼高级副总裁马雪征则代表的是中国“走出去”过程中的另外一种角色。她既是联想在资本运作上的操盘手,也是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时的关键人物之一。类似的女性职业角色当前正蓄势待发。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公开募股,擅于资本运作和投资人协调的女性高管被推上职业巅峰的几率也在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东西交汇过程中产生的女企业家们已经发展到2.0版本。以绿色经济和信息革命为代表的新业务领域后来居上,让第一代女企业家逐渐转向新的领域开拓事业;由于金融危机对华尔街原有格局的巨大冲击、来自中国本土投行的竞争压力以及海外上市企业自主意识的增强,第一代投行家也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取而代之的是扎根于本土市场业务、适应中国资本“走出去”和外国资本“引进来”的新“桥梁”。

  如果把这样的变化放到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可能更容易让人理解。中国本土市场的强势崛起,有利于中国企业在金融、汽车等传统以“西方”为师的行业后来居上,也为女性力量在这些行业的发挥奠定了基石。在2011年“中国25商业女杰”的年度企业家评选中,入选的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正是代表了这样的方向。

  创业在中国

  关键词:传承与开拓

  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另一个结果,是一种女性创业新趋势的形成。在今年“中国25商业女杰”的年度创业家奖项中,我们特别推出了5位代表人物,彰显当今中国在电子商务、服装、儿童教育、时尚和艺术领域的发展热潮。选择跟自己兴趣、知识、能力相匹配的行业,是女性创业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基于外贸B2B的电子商务,其爆炸式增长实际上远早于最近两年火热的B2C网购。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发了这个市场。正是在2008年,王树彤的敦煌网的线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整个金融危机期间,敦煌网交易额逐月增长率均超过20%。

  儿童教育则是目前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矿”。“红黄蓝”创始人史燕来打造了0—6岁一体化的亲子教育体系和衍生产品。母爱光辉和传统社会角色分工使女性在这个行业具有先天优势。

  如果说电子商务和儿童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代表的是中国本土市场的内生性增长的话,服装、化妆品和艺术领域的方兴未艾,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中国在时尚界的话语权的加重。王晓琳的木真了开创中国民族时装品牌化的先河,这与近些年一些国际品牌不断从东方元素中获得灵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场董事长曾琼则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或许勾勒出未来中国青年艺术家成长的美好前景。

  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创业高峰期。这个时期以新兴领域的萌芽为特征,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既包括快速增长领域从“蓝海”到“红海”后的差异化竞争,又涉及新兴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这些领域与国际接轨时的适应和挑战。

  这个新的创业高峰实际上还包含有“企二代”对家族企业的“再次创业”。中国女性企业家中不乏“企二代”。历届“中国25商业女杰”评选中,温州挺宇集团总经理潘佩聪、香港溢达集团主席杨敏德和连卡佛总裁吴宗恩等都是她们中间的佼佼者,她们大多接受过国外教育,在家族企业中同时兼任“少东”和“经理人”角色,也肩负着让家族企业“向上走”的重任。

  有分析认为,女性接班人可能会为家族企业带来三种良性变化:第一,女性特有的性格特征,使她们更倾向于在企业内推行集体决策,而非专制化领导;第二,她们更看重公司和团队的荣誉,而非自我价值;第三,她们大多是“海归”,因此更倾向于推行“市场化经营”,而非“人情化管理”。她们也将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会使她们在管理企业方面受到更多的考验;二是她们大多与父辈有着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很有可能在经营理念上与父辈产生冲突;三是女性本身的角色冲突,“80后”女性执掌家族企业后,既要当好老板,又要当好妻子和母亲,这必然会给她们造成很多困扰。“富家女”能否变成“女强人”,这将是永恒被关注的话题。

  “她时代”的商业哲理

  关键词:要做女人,但又不能只做女人

  2011年被认作新商业周期的开局之年,是鉴于2008年金融危机给公司们带来的“破坏性创新”机遇,以及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构成的“伟大时代”背景。那么,在接下来的“她世纪”,中国女企业家们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领袖特质?

  新千年到来之前,管理学泰斗斯蒂芬·罗宾斯曾在《管理学》一书中对女性管理风格予以高度评价:女性通情达理,相对于男性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型和参与型的领导风格;女性乐观豁达,更乐于鼓励、参与,并努力提高下属的自我价值;女性还擅长沟通,通过包容进行领导,并以自己的领袖魅力、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来影响他人,通过把员工的自身利益转化为组织的目标来激励他人。

  但这种大家依据常识都会认可的观点,在“她世纪”到来后反而受到了事实的质疑。2004年,一份发表于美国《商学杂志》的研究结果,通过1980—2002年间对美国4139名(2371名男性,1768名女性)中高层管理者的研究,发现罗宾斯所提出的女性管理风格并不存在。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和控制性方面,男性和女性管理者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差异,而且女性管理者并不比男性管理者更具有合作精神;她们或许更注重输赢,更经常地运用目标管理法;就竞争性而言,男性管理者的确比女性管理者具有更强的倾向,但这种差异也日益淡化,因为女性管理者的竞争倾向也不断增强,而男性在这方面的倾向却一直在下降。

  在勾勒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女企业家们的成长路径和行为逻辑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的矛盾。比如有些女企业家并不希望在自己的社会角色前加上“女性”的定语,甚至从来不愿意强调自己的女性特质。但与此同时,有调查发现,在中国企业家眼中,女企业家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管理者。

  对于中国女企业家早期模糊性别的行为,专家解释为,十几年前个性化尚未在中国普及,很多女性将收敛感情、模仿男性当作了通向成功的捷径。最近15年因为生产力特性的改变,以及女性在大部分岗位上的平等就业意识大大提高,成功女性的“女人味”也有了显著提升。实际上,在捱过早期的艰苦创业和超负荷运转后,中国的女企业家开始展露出柔性一面。比如她们活跃于慈善工作和社会事业领域,并且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健康。

  应该说,“她时代”的到来代表着一种进步,显示出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力。由此,企业发展和管理中需要刚柔并济。无论男女,成功企业家总是兼具“铁腕”与“柔情”两面。温柔、细腻、富于情感和刚强、果断、意志坚定在当今社会可以完美融合。未来的商业世界里,女企业家们“要做女人,但又不能只做女人”。

  职业榜样教你突破“天花板”

  中国女性总被认为是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纽约智囊机构工作生活政策中心(Centre for Work Life Policy)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76%的女性希望担任最高职位,而美国的比例只有52%。日本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Hakuhodo Institute of Life and Living)也发现,在中国16—19岁女性青少年的职业选择中,前5个理想职业包括公司总裁、高级管理层和教师;而日本女孩的前5个理想职业则包括家庭主妇、空姐和保姆。

  中国女性的这种职场心态,很大程度上深受“女人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的影响。就像《商务周刊》此前所分析的那样,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现行教育体制和城市化进程,都有利于中国女性在职场上的发挥。“工作生活政策中心”还特别指出,中国职场母亲“能够志存高远,部分原因是在照顾孩子方面,她们可以依赖的对象要多于美国或欧洲女性”。中国女性每周平均工作71个小时,因此价格低廉的托儿服务不可或缺,在中国,这种服务常常由祖父母提供——往往由四个祖父母带一个孩子。

  事实上,“她时代”所蕴含的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意味着选择权的增加。女性可以进入到男性主导的行业一争高下,也可以在传统女性职业领域谋求发展空间。在2011年度“中国25商业女杰”评选中,《商务周刊》特别推出了“年度职业榜样”奖项。她们中,既有在运营管理、研发等企业关键领域有所突破的女性代表,更有为数众多深耕于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公关等传统优势领域的职业榜样。我们特别总结了目前女性在职场发展中的四方面问题,邀请部分入选者予以分析和解答。

  尤其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社会的多元化还使女性拥有了对工作说“Yes”或“No”的权利。不少职业榜样接受采访时都强调要尊重每位女性的选择。就像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王渝佳所表述的那样,“通向幸福的道路都是殊途同归的。只要你觉得幸福,那就是成功”。

  问: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导的行业获得成功?

  ABB北亚区和中国公司副总裁刘文汇:职业女性想突破自己的瓶颈,需要淡化性别意识。在职场中,没人会因为你是女性就能放宽和降低对你的要求。要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保持持久的学习能力,向自己的老板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还要学会承受孤独。辛勤劳作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当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比如同事和老板的误解、长时间得不到提升,都需要有耐心,要安于当下,要处变不惊。另外,还要善于交朋友,学会沟通;同时,要学会与老板合作,合作不是一味迎合,而是通过自身价值和努力让老板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牟一萍:首先,人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定要自信,有自己的主见。其次,得人缘好,最重要的是以诚待人。再次,人生还是个综合实力的问题,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就像双手玩5个球,我们得努力平衡不让它们掉下来。

  问:女性如何在女性员工较多的企业谋求职业发展空间?

  欧莱雅(中国)公司副总裁兰珍珍:如果说有什么秘诀,我觉得就是永远不要去放弃,这一点很重要。而且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脚踏实地,能够执著的看好下一步的方向,然后把每一步走得扎扎实实,你一定能够有个好的职业出路。

  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王渝佳:在沃尔玛,能够快速得到提升的员工必须达到三个标准:首先是文化的切合度,你能否做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件工作,尊重他人、服务好每个顾客、你的态度是否友善,是否能替他人着想?你是不是有很高的诚信度?其次,一定要拥有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第三,做事情的热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女性在跟人沟通和团队工作中,利用性别优势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问:女性的职业天花板存在于哪些方面?如何打破天花板?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这样的天花板一定存在,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商业规则的制定者以男士居多,而且对于一个出色领导的所有定义基本都是以男人为标准,比如说这个人要更加坚强,要迅速做决定,要能够跟大家很好的社交,建立起商业圈,等等。所以,在很多职场中,大家会觉得女强人长的就像男的一样。

  在突破职场天花板方面,女性有两点可以来做。首先,可以尽量发挥女性本身的优势,比如女性对市场的敏感、对人的判断能力,这些会形成你独特的一面。而且,女性做事很多时候更有韧性,更顽强。其实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你自己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其次,女性可以学习男性的优势,比如变得更坚强、更加有领导力、学会建立自己的社会圈子。现在很多女性去打高尔夫,去认识酒,这些都可以帮助她们在社交中找到共同语言。可能中国很多女性还不知道,其实女性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很多能力素质模型能够被定义出来,也有很多资源是可以共享。大家其实是可以在这种联系中寻找到非常多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地方。

  问:从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角度,会给职场女性提出哪些建议?

  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王渝佳: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虚心接受其他人的意见。

  当你进入职场,你要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工作习惯。比如说对于工作质量的追求,不是你上司给你设立标准,而是你自己给自己设立标准。你在职场混得越久,你的目标越清晰,那就越容易达到完美状态。

  在职场中,你总是不断地学习,有时候,学习过程很愉快,有时候很痛苦。比如老板对你的批评,如果你有良好的心态,然后调整自己,去理解老板的意思,这会让你很快地适应职场和被老板看到。这可能更是一个职场成熟度的区别。把任何事情都当成一个学习过程,无论是你处理得好还是不好,它都会给你新的经验和新的技巧。我始终相信,人只要有心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做好,而且全世界都会帮助她把这件事情做好。

  当然,也会有一些技巧的问题。永远都得知道:你永远不可能做到最好。当别人对你做的事情提出批评的时候,这其实不是批评,而是一种反馈,你要心平气和地去听,在工作中去修改和提升,这就是很好的机会。

  另外,做人和做事情要敏感。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他明明对这件事情不满意,如果你听不出来,你就学不到该有的经验教训。这样,你才能够及时找到对方不满意的地方,才会发现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独具特色的

  外企女性发展组织

  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丽人商会是一个由摩托罗拉公司发起,由员工参与组织的商会。除了不定期的组织女性领导力及职业发展系列活动,每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丽人商会还会组织一系列活动,同时展开关注女性各个方面话题的讲座。

  GE

  GE设有一个女性领导力俱乐部——“厨房内阁”(GEWN)。女性在成为领导者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沟通和传递经验的障碍,厨房内阁帮助女性领导者建立自己的圈子。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运动、教育、投资等信息,帮助女性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

  微软

  微软的女性员工协会(Women @ Microsoft) 模式于2008年导入中国。此前,这一旨在帮助女性员工获得更多培养并提升领导力的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微软最大的多元文化团体。

  沃尔玛

  2009年成立的“沃尔玛中国女性领导力发展委员会”,沃尔玛中国CEO陈耀昌担任委员会主席。沃尔玛的2011年“女性领导力”论坛以“舞动奇迹”为主题,加速推动女性的职业发展。

  摩根大通

  为了协助女性职场成长,摩根大通在亚洲一些国家建立了“赢网络”,以充分考虑各个国家女性的不同关注点,比如针对亚洲女性员工非常关注的孩子抚养问题,举办相关讲座,对员工提供具体支持。

  快时尚与奢侈并行

  选择所有类型中最好的产品,让这些产品互相搭配合作,可以让中国女性消费者找到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前门现在成了一批北京白领丽人喜欢的购物地。吸引她们的当然不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而是在这条街上可以把三大“快时尚”品牌——ZARA、H&M和优衣库(Uniqlo) 一网打尽。

  既时髦又平价,快时尚正在中国的女性消费者中掀起一股风潮。2009年,ZARA母公司Inditex宣布,其在中国包括ZARA品牌在内的门店数9个月里翻了一倍,已经超过60家。截至2010年11月30日,H&M在北京、上海等16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网点。2010年12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的财政年度,该公司计划在全球增设250家专卖店,其中中国、英国和美国是重点地区。再加上2010年11月 GAP在中国的首批4家门店亮相,代表“快时尚”风向标的全球前三大服装连锁商已经齐聚中国。

  野村日本零售业研究团队主管正田雅史分析认为,本国市场增长潜力的下降,是这些欧美“快时尚”品牌向中国倾斜的推动因素。收入的增长不但提高了中国女性的购买力,也影响了她们的购物习惯,进而提升了她们对于“快时尚”品牌的消费能力。“就像食品一样,服装品牌也可以随着本国文化的对外转播走向全球化。”他说,“在这方面,欧洲公司相对领先,美国公司也毫不犹豫的进入到这个市场。”

  与此同时,以优衣库为代表的日本“快时尚”品牌借鉴其在香港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也开始提速。优衣库目前在中国(包括香港)的店铺数目为65家,计划从2012财年起以每年新开100多家的速度加速扩张。正田雅史表示:“尽管欧洲公司已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流行潮流,但日本品牌将通过‘基础品质’形成差异化竞争。”

  通过灵活的供应链系统推出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在压低成本的同时给年轻一族带来时尚而个性化的体验,使得“快时尚”在全球迅速兴起。与欧美品牌对奢侈品牌设计的刻意模仿不同,优衣库就像它名字所指的“独一无二的服装仓库”,设计火力集中在基础的、男女皆宜的休闲服饰,通过倡导百搭风格,让服装的目标消费者最大化。

  在“她时代”,中国女性在职场和家庭地位的提高,使得未来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掌握于女性手中。尤其是在城市,女性享有更大的经济独立性和消费选择,她们不仅可以决定如何花自己的钱,还对如何支出家庭收入有重要影响力。“她势力”对于消费的强大影响,不但让企业加大“讨好”女人的力度,还让越来越多的VC把女性消费市场当成蓝海。最近三年已经达成的投资案例,包括联想投资参股流行美和星期六鞋业,清科创投投资女性内衣零售商梦芭莎,富太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富达生物科技基金入股中国妇产科领域最大医疗器械经销商和服务提供商之一的英硕力。

  中国女性消费者对于“快时尚”的追捧,其实与国际奢侈品在中国大举扩张相得益彰。2010年9月,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商务部预计,中国极有可能在2014年超过目前排名第一的日本,占到全球奢侈品市场总量的23%左右。目前,多个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渠道布局已经从一线城市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女性积攒自己的购买力,去买一些高于自己一般消费层级的产品,这种现象在中国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在中国,70%的奢侈品是因为趋优消费造成的。”他说。与此同时,已经成长起来的“80后”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兴力量,她们对经济繁荣及其未来的赚钱能力充满信心,对品牌比上一代有更多认识和更高要求,愿意为“形象”购物。

  实际上,无论是奢侈品还是快时尚,共同体现的是一种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风格引力。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作为主力的女性消费者,在购物时自我意识的增强和个性化需求的加大。传统消费界限正在被打破,女性消费者既会购买奢侈品牌,也会购买大众品牌——选择所有类型中最好的产品,让这些产品互相搭配合作,可以让她们找到表达自我的新方式,这确实很酷。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