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养老“双轨”制之争

来源:《新财经》 作者:马红漫
2011年04月13日13:06

  文/马红漫

  企业高工与机关勤杂工退休待遇的“脑体倒挂”,暴露出了当前我国退休养老制度中的瑕疵。只有下决心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养老制度才可能真正体现公平。

  养老保险制度一直被视为社会“稳定器”。但目前,国内养老金待遇差距较大的问题颇为引人关

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曾向媒体表示,“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的质疑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间实施的养老金“双轨制”的争论,近年来关于弥合养老金待遇落差的呼声一再高涨。但囿于统筹基金捉襟见肘、各方利益牵涉其中,解决方案一直付之阙如。

  “双轨制”凸显社会不公

  事实上,因养老金“双轨制”而引发的退休待遇不公现象在全国十分普遍。据浙江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范谊提供的2010年数据显示,当地30多名国有企业退休老干部的退休金不足2000元,而与他们一同参加工作的行政副科级干部退休后每月实际收入近5000元,一名县级机关当门卫的退休人员每月也能领到4600元。这一数据与“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的论断不谋而合。

  其实,退休金“双轨制”的产生由来已久。我国于1992年开始正式推出社保制度,政府希望它能承担起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的重要角色,并设立了由在职员工缴存的个人账户以及由企业缴存的统筹账户。

  然而,在养老金发放过程中,相关规定却针对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员工设计了不同的核算模式:企业员工的退休金是以在职期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为依据,综合考虑即期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后计发的;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所享有的养老金,则是按照退休前员工工资补贴标淮和连续工龄计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此前个人账户的缴费时间多与寡并不影响养老保险待遇,而是在退休后以补贴的形式返还。

  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养老保险体系中所体现的“多缴纳、多受益”,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中无从彰显。不可否认,机关事业单位创造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它们的价值不可简单地以经济效益来衡量,但在养老待遇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反映了社会对劳动者以往贡献的尊重。

  高不成、低难就的“并轨”之路

  时下,各方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已达成大体共识,但现在的问题是,并轨方向应该是“从高”还是“就低”尚难以明确,并各自存在一定的阻力。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六年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上涨幅度约800元,让企业养老金水平“向上看齐”的政策意图隐现。

  但如此上涨幅度显然距离“到位”还相去甚远,2000?2005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而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6.92%。以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速度,仍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能“追上”机关事业单位水平。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养老金“空账”问题已较为严重,而各地财力又难以彻底解决养老金“寅吃卯粮”现象,企业员工退休金待遇短期内大幅度提高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即便是上海这样财政收入规模历来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也依然无法承受社保亏空的巨大压力。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不久前坦言:“社保是上海可持续发展中最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财政每年都要拿100多亿元用于填补社保基金,当地财力已不堪重负。

  既然养老金“从高”难以一蹴而就,有关部门也试图通过“削峰”之举彰显养老金待遇的社会公平性。遗憾的是,退休金与生俱来的刚性也阻滞了这一中庸路径。2009年国家曾试图对学校等事业单位进行社保改革,向企业看齐,却遭到了强烈反对。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质疑,既然要“一碗水端平”,为何单从他们开始取消福利“高地”?然而,向机关单位退休福利“动刀”又绝非易事,其间牵涉众多政策决策者的利益,断然削减退休待遇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破解养老金“双轨制”还需要跳出既有框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不成、低难就”的格局下,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退休金保障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推动:其一,充盈养老统筹账户,为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寻找新的资金源泉;其二,设立基本养老金与补充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前者用于体现公平诉求;后者则是对养老金分配效率的兼顾。

  难“做实”的养老金账户

  如何为养老金账户“开源”,已成为困扰各地财政的一件头痛事。实际上,养老金“空账”现象在各地十分普遍,全国养老金“空账”总规模已达1.3万亿元左右。但现在的问题是,谁来为这部分空账埋单?

  从目前采取的资金筹措方式看,主要包括扩大社保基金现存规模来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将个人账户缴存比例从11%降低到8%,以增加统筹账户所能动用的资金规模;将养老保险金进行投资管理,通过增值以缓解养老金支出缺口等三种方式。

  但这些举措的效应并不明显,前两者的思路并未跳出“寅吃卯粮”的框架,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临近,未来缴纳社保的适龄劳动力数量增速将会减缓,养老金缺口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甚至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实践已经证明,将现存养老金投资理财的做法是“失效”的。数据显示,2000?2008年间,我国CPI平均涨幅为2.2%,而同期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率不到2%。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养老金投资实际是负收益。显然,既有养老模式尚“朝不保夕”,提高养老金待遇短板就如同“纸上谈兵”了。

  应当看到的是,养老金“空账”的实质是国家对1992年社保制度推出以前已经退休的“老人”,以及当时已经正式参加工作、工龄视同参保“中人”的社会保险欠账。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创造的大部分财富并未以基金形式积累,而是用于国有企业投资扩建。正是因为当年已经拿走了他们的“必要扣除”,所以这部分员工退休后不应再为养老单独缴费。

  既然养老金亏缺是由于社保体系改革前国有企业未能足额为其员工缴纳社保所致,那么,其真正债务人是国家。通过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收益分红等手段将养老金账户“做实”,堪为社保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健康运转的前提条件。

  遗憾的是,虽然近年来以“石化双雄”、中移动等为代表的垄断央企表现出惊人的获利能力,但国企上缴红利的企业范围过小、上缴比例过低的局面却一直未有改观,这些依仗国有资源聚集的盈利甚至被国企“内部留存”,从而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隐患。虽然从2011年起我国央企上缴红利比例上调了5个百分点,其中石化、烟草、电力等15家垄断国企的上缴比例提高至15%,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平均50%的国企红利上缴比重,我国国企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仍然偏低,其“反哺”社会程度仍极为有限。

  如若国有企业“反哺”到位,养老金账户吃紧现象将获得实质性缓解。届时,退休金制度将可能实行国家财政兜底的补贴政策,以确保退休金足额、按时发放,并及时“修补”养老金短板。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以制度化形式要求由财政提供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在若干年内逐步纳入到社保基金统一管理。

  年金制度还有多远

  在保障退休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之后,如何向社会退休人员进行再分配,以体现养老金发放的效率,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在西方发达国家,每位退休公民都拥有一个基本养老账户,从高官到一个普通孤寡老人,其基本养老金都是同等水平的,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此外,这些国家还设立了与职业相关的补充养老金,也叫职业年金。这部分养老金与退休人员在职时期的工资水平和社会贡献挂钩,以体现对精英人士的奖励。例如,美国老百姓的退休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社会保险金和养老金。前者是让退休人员维持日常生活的保障;而后者则又分为福利退休计划和投资退休计划,即雇主与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奖励性退休福利,这部分退休收入与退休人员曾经的工作绩效及受雇企业盈利业绩好坏有密切联系。

  以此观之,我国不妨考虑建立保障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养老金结构。在要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做实”个人账户的同时,鼓励企业年金制度的推广。当然,年金福利的提供需要企业具备一定实力,目前只有少数厚利国企计提了年金,而各中小型企业的税费负担已然较重,一味强求企业背负社会职责极有可能再度压缩其盈利空间,于在职员工薪酬待遇提高无益。因此,行政部门可以考虑在企业原有上缴税金中,截留一定比例资金专项设立年金代缴账户,通过财政让利推动补充养老金制度的尽早普及。

  企业高工与机关勤杂工退休待遇的“脑体倒挂”,暴露出了当前我国退休养老制度中的瑕疵。有关部门只有下决心冲破各种阻力,努力推进充盈账户、抚平基本退休金落差等釜底抽薪之举,养老福利待遇才可能真正体现出公平与效率,并回归到社会维稳的应有角色之中。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