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张涛:贸易逆差背后的三大信号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张涛
2011年04月14日10:58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中国经济战略的顺利过渡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来保证,因此,出口这驾马车的作用依然重要

  中国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中国七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

  逆

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季节性因素。今年2月2日是春节,而去年春节是2月14日,相应2010年唯一的月度贸易逆差出现在3月份,规模为74亿美元,与今年2月份73亿美元的逆差相当;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以3月为例,当月进口额为1520.6亿美元,增速为27.3%,再次刷新今年1月创下的1443.2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但主要产品的进口量却呈现回落态势,大豆、铁矿砂、原油、初级形态的塑料、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2.5%、0.8%、2.9%、-9%、-6.1%和-33.3%,而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则分别为15.9%、59.6%、36.9%、5.2%、12.4%和-11.9%,表明进口增速主要是受到进口商品价格的推动所致。因此,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全年呈现逆差趋势的结论,况且近年来中国净出口数据存在一个趋势,即年初时出现贸易逆差或顺差水平较低,而后净出口水平在年内逐渐上升,预计这种趋势在今年还将延续,因为掩盖在单季逆差数据的背后,3月份出口增速从2月份的2.4%强劲反弹至的35.8%,特别是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增速分别由2月份的-8%、-3.7%反弹至32.8%、29.9%。

  但需要格外关注的是,此次七年来首次单季逆差的出现,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信号一:各国反危机的公共干预推高通胀压力。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逆差的形成,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其中虽然有危机复苏下需求的恢复之因,但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措施,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全球流通领域内的货币量快速增长,这势必推高全球通胀中枢水平。因此,前期一些新兴国家加息以来,中国和欧盟近期也开启了货币政策的转向。

  然而,横亘在各国央行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控制通胀的同时,还不能伤及刚刚复苏的经济态势。再加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尚未转向,仍在实施弱美元策略,这对于其他非美元货币当局就存在一个拿捏困难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刚刚结束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信号二:结构转型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此次金融危机之后,与全球经济复归平衡相对应,各国均在进行内部的结构调整。具体到中国而言,就是“十二五规划”明确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实际上,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做的就是同国际“接轨”,期间有1992年南巡讲话后的对外资的开放(随后中国出现第一次连续五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1992年至1996年间,GDP平均增速为12.44%);有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对外市场的开放(随后中国出现第二次连续五年超过两位数的增长,2003年至2007年间GDP平均增速为11.66%)。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产能已经位居全球前列,经济总量也位居第二,可以说“接轨”战略基本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以内需启动为核心的“转型”战略的布局和推进。如今正好是两大战略的过渡期,中国经济战略的顺利过渡需要一个平稳的环境来保证,因此,出口这驾马车的作用依然重要。

  信号三:要素价格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与日俱增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加上国内货币环境的宽松(2010年末广义货币供给占GDP比重已经高达180%),如何管理国内通胀预期,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由此引发一个接下来的问题,即国内要素价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价格闯关的失败,到后期随着经济短缺的结束,一般商品价格改革的水到渠成,中国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已经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则是始于2003年的资源品价格改革,至今尚未完成。而在危机推动下,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已经让价改的另一半不能再拖了。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复苏势头不错的环境下,如何尽快提升经济的内生增长力,成为经济复归良性轨道的关键。如果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利润,依然是通过政府手中的价格管制机制来分配的话,那么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则会在经济环境的突变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面前无所适从,因为自身的经营成效,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来定,而如果大家都不看市场脸色,只是看政府脸色,那么何谈积极培育内生经济动力呢?又更何言打破行业垄断、行政垄断呢?而如果这些扭曲因素不能尽快得以扭转,又何谈通胀预期管理呢?

  因此,如果把资源品价改放在当下语境,就如芝加哥大学的克鲁斯内尔教授(Randall Kroszner)所言:“摆脱金融危机就像摆脱尴尬的社交聚会一样:正确地退出非常关键”。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危机中率先复苏,除了政府大手笔的投入之外,更多源于决策层过人的胆识,那么如何通过“结构性退出”实现结构转型,恐怕更需要超人的智慧和胆识。

  (作者系财科所经济学博士,供职于中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E-mail:zhangtsxyq@sohu.com。)

  张涛的微博

  张涛的其他专栏文章

  张涛:富士康事件与扭曲的劳资关系

  张涛:闯关资源价改 舒缓通胀预期

  张涛:汇率机制变革意在求稳

  张涛:危机后的“新三国演义”

  张涛:逻辑未改 何谈转型?

  张涛:央行后期调控要看财政脸色

  张涛:存款下降,所为那般?

  张涛:修复货币环境需要更多“加法”

  张涛:管理通胀预期重在改变习惯

  张涛:从就业数据比较美国的两次危机

  张涛:危机如何影响中国货币环境(“危机改变中国”系列文章之一)

    张涛:这一次我们又将如何突围?(“危机改变中国”系列文章之二)

    张涛:从后冷战“接轨”到危机后“转型”(“危机改变中国”系列文章之三)

    张涛:经济运行将步入动荡年代(“危机改变中国”系列文章之四)

    张涛:通胀背后的逻辑(“危机改变中国”系列文章之五)

    张涛:2011,A股乐观之年

    张涛:今年通胀“两头低,中间高”

    张涛:重视A股市场的政策缓释作用

    张涛:A股正在提前消化后市压力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