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退市成“稀罕事” 制度需给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江汉平
2011年04月25日05:37

   自从2004年和2005年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退市后,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退市已经非常少见,按照目前的退市标准,上市公司极易采取相关手段来规避退市,而且退市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利益,与上市公司IPO的难度相比较,想要让部分*ST公司真正退市成为很大的一个难题。

   接

受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的退市制度很容易让部分*ST公司钻空子规避退市,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退市标准和退市制度,在经营资质和财务指标上更加细化和严格化,通过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最终促进资本市场理性和健康发展。

   退市逐渐成为“稀罕事”

   根据WIND资讯统计,沪深两市共计有77家上市公司遭遇了退市的命运。其中,琼民源A和东北高速2家公司是由于证券置换导致退市,有19家上市公司是通过吸收合并而退市,有7家公司被私有化而退市,有4家由于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而退市,还有45家是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

   从上市公司因为亏损而导致退市的时间区域分布来看,2001年底PT水仙的退市正式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退市的序幕,在2002年9月和10月PT粤金曼PT中浩A(PT中浩B)相继转入三板市场。

   2003年上市公司亏损退市陷入了短暂的沉寂,2004年则是上市公司退市数量最多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在2004年两市共有21家上市公司退市,2004年5月更有10家上市公司退市,2004年可谓是掀起退市高潮的年份。

   2005年依旧承接了2004年上市公司退市的热潮,但热度相对有所降低。2005年两市共计11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2005年11月份就有8家退市。

   在经历2004年和2005年较大规模的退市后,此后中国资本市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上述情形了,更多的只是上市公司零星退市情形发生。统计显示,2006年仅有3家上市公司退市,2007年有5家,2008年有2家,2009年没有上市公司退市,2010年仅有1家退市。

   统计不难发现,两市上市公司退市的数量在逐渐递减,特别是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的退市极为罕见,2004年和2005年较多上市公司退市的情形再未重现。

   上市公司缘何难退市

   上市公司戴帽加星后,监管层和公司等都将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但这种风险提示对投资者很难产生震慑力,一方面,近些年来上市公司真正最后退市的很少,投资者认为自身购买的ST股票不会如同中彩票一样而退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不断上演着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因为重组而股价出现疯狂上涨,投资者更看到了ST公司在重组成功后能带来巨大投资回报。

   近些年来的资本市场发展情况也清楚地表明,上市公司在2004年和2005年出现过较大规模的退市后,2006年以后上市公司退市快被投资者淡忘了。

   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上市公司退市无疑会影响到相关各方的利益,一旦上市公司退市,对股东、国有股权持有者、地方政府和债权人等将造成重大损失,国有资产会流失,地方政府形象会受损,债权人可能血本无归,退市是利益相关方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上市公司走向退市的道路。

   太平洋证券投行部相关人士指出,由于退市涉及到中小股东的利益,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国内上市公司退市比较有难度。由于市场各方一直对壳资源情有独钟,市场各方均积极参与到豪赌上市公司的重组中来,特别是部分中小散户热情尤其高涨,一旦公司最终退市,中小散户肯定无法接受退市的结局,很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这种不稳定和不和谐的因素显然是相关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出于稳定社会情绪的目的,相关各方在决定ST公司退市上显然是“投鼠忌器”。

   最后,目前针对退市的制度并不完善,导致ST公司很容易采取各种措施名正言顺的“蒙混过关”。

(责任编辑:王博)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