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伊利的宿命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6月16日00:15
  旁观者张帆

  伊利和蒙牛是一对冤家,爆出新闻也如影随形。

  前脚蒙牛传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学习比尔·盖茨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后脚伊利就爆出高管被网络实名举报,导致股价跌停。

  都是高层的新闻,但性质迥异,一如伊利与蒙牛的发展史。

  1998年 ,牛根生被效力16年的伊利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后于1999年创办蒙牛。通过大手笔的广告宣传及各种事件营销,蒙牛在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很快跃入行业第一阵营,并在2004年实现香港上市。

  也是在这一年,伊利却遭遇了历史上最惨痛的滑铁卢。54岁的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层共5名人员被检察院以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行MBO为由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

  如今,当年在伊利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的蒙牛已将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年报显示,蒙牛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02.65亿元,实现净利润12.37亿元。而同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96.65亿元,净利润为7.77亿元。正如此次网络举报所称,在销售收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伊利的净利润比蒙牛低了近一半。

  连续五年蒙牛蝉联中国最大乳品企业,此时,牛根生的退出应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也是一个企业正常发展的路径:当原本促成企业发展壮大的个人魅力已经开始展露负面效应,他的离开应该也是早晚的事情。

  对于牛根生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的结局。对蒙牛来说,也许是一个新的更好的开端。

  伊利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元老级的郑俊怀东窗事发三天后,当时35岁的潘刚执掌伊利,被投资者寄予厚望。而如今,潘刚被质疑会否将伊利再次带入危局。

  举报矛头直指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称其骗取、侵吞国有资产,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违法进行股权激励,使用各种手段掏空伊利的资产,积聚个人财富等。

  事实上,在2006年伊利的一项股权激励公告就曾引起轩然大波,其中给予潘刚个人1500万股。代表官方声音的上海证券报曾质疑该股权激励“涉嫌国资严重流失”。

  不过该争议当时并未有所结论,直到如今网络实名举报重又提起。

  目前该事件仍停留在双方的口水战阶段,伊利集团发表“严正声明”,称诽谤信的内容纯属捏造,其目的是蓄意破坏伊利集团的正常经营,并表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伊利集团表示根本不知举报者张三林其人。但这被证明是一个明显的公关失误,因为很多乳业人士都认识这个人,伊利质疑其身份,有点越描越黑。不过,随后伊利表示,自己的职工资料系统里没有张三林这个人,而张三林年轻时曾组织“反革命活动”,被公安局依法惩办。

  当然,最后弄清该事件真相只能依靠相关部门的介入。

  不过,让人深思的是,为何牛根生可以功成身退,而伊利的掌门人却屡屡陷入危境。再联想到近期中移动等高管频频犯事,之前诸多国企当家人栽于马下,难道伊利也难逃国企的宿命,高层风暴几年就来一次?

  希望曾经临危受命的潘刚此次能够成功地进行危机公关,因为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事,相关基金已经因此大幅缩水,而背后遭殃的是广大投资者。

  
weight loss美女写真,两性话题
(责任编辑:刘玉洲)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