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基金投研从集权回归分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方红群
2011年07月28日00:42

  “业绩是王道,能让投资者赚钱才是基金行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多位基金公司高管表达了这样一种共识。然而,让他们倍感压力的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持续不佳,基金行业的投资能力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质疑。与此相对应的是,股票方向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由2007年底的32.52%骤降至今年6月底的9.67%,基金在市场上“一呼百应”的盛景一去不复返。

  穷则思变。如何建立保证整体业绩稳健的长效机制,是许多基金公司高管思考的问题,部分公司几年前就已开始改革投研模式,比如嘉实、南方、博时等基金公司,投研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最初的明星基金经理制,到投委会集中决策制,再到投委会指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业正经历着投研模式的“第三次变革”,基金经理有更大的投资决策权、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多样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革故鼎新从未停歇

  嘉实基金是近年投研模式改革动作较大的基金公司之一。2009年二季度,嘉实投研团队开始着手打造“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业务新模式。

  “‘全天候’投研模式就是要适应不同市场,力争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达成既定的投资目标。而‘多策略’则是增加投研宽度与深度,既有传统经验主义投资,又有数量化投资;既有主动投资,又有被动指数化投资。”嘉实基金投资总监戴京焦曾如此解释该模式。据此,嘉实基金股票投资部根据基金经理不同投资风格划分成了价值投资、成长投资、主题投资等若干小组,并为基金经理匹配合适的产品。

  南方基金投研模式开始大变革也是始于2009年。据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介绍,在这次变革中,南方基金的投资决策机制由以往的集中决策制转变为投委会指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权限扩大。同时,南方基金倡导让合适的人管理合适的产品,即:根据基金经理的知识背景、个人性格、从业经验、投资理念、操作风格等,让他们管理更能发挥其特长的产品。2010年四季度,南方旗下陆续有七八位基金经理变动岗位,就是这次变革中的一次调整。

  博时基金的投研变革更早开始。2006年,在不少基金公司加强集中投资决策背景下,博时基金却将公司负责股票投资的基金经理分成四个不同风格的投资小组,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价值组、成长组等六个投资风格小组。

  这几家基金公司只是“改革动作较大”的代表。事实上,几乎业内所有基金公司都在努力做投研的改革和完善。如华夏基金强调加强买方研究;大成基金在“专业指导专业”理念下的改革;招商基金建立投委会组合,根据基金经理组合业绩与投委会组合业绩的比较给予基金经理不同程度的自主权限等。

  投研模式因时而变

  在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看来,基金业发展的早期,明星基金经理主导决策的特征比较明显,后来慢慢向集中决策机制转变,但近几年基金业投研模式上的主流变化趋势是:从集体决策制度向投委会指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转变,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尊重,投资风格更加多元。这种观点得到多位老基金经理的认同。

  江赛春和这些基金经理认为,这种投研机制上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基金行业在不断发展,投研模式也需要不断适应基金行业自身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

  “在行业发展初期,明星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很大。因为,那时投研架构都还处于摸索期,部分基金经理投资经验缺乏,多跟随有经验的、投资业绩优异的明星基金经理做决策。但是到2006、2007年,随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基金经理出现‘奔私潮’,基金公司开始淡化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而更多通过流程化的决策机制来保证整体的业绩。”江赛春说。

  “近几年,基金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更加多样化,集中决策的风格同一化、中庸化的弊端逐渐暴露,因而,顺应行业发展的潮流,实现在统一的研究平台基础上、基金经理自主决策,就成为基金投研变革的必然趋势。”江赛春表示。对此,多位资深老基金经理也深有感触。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投研上的这些变化也与股市大环境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比如2006、2007年,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在整个市场流通市值中占较大比例,同进同出能够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但2008年以来,保险、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实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全流通时代产业资本对股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基金的话语权却越来越小,无法再“抱团取暖”,采用集中决策模式的动力相应减小。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在促使基金投研变革的原因中,是说服力较弱的一个原因。

  尊重多元风格或成趋势

  未来市场会如何走?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未来基金投研改革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多位业内人士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回答:投研决策将更加尊重基金经理和产品的多元化风格。

  一位业内资深的老基金经理表示,在市场不断扩大、基金产品越来越多、股市缺少大牛市行情的情况下,产品风格必然需要多元化和清晰化,相应地,投资决策和考核机制都会顺应多元化的需求而改变。“比如,行业基金越来越多,一个金融地产的行业基金,一个TMT行业基金,怎么可能按照同一种决策来投资?必须给基金经理较大的自主决策权限。”

  另外,他指出,在缺少大牛市的情况下,即便一只产品今年业绩好,明年也可能会业绩倒数,投资者购买时对产品未来业绩的预期是不明确的。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希望购买风格鲜明的产品,能够自己根据市场来判断,这只产品什么市场下可以赚钱,什么情况下会亏钱。“比如保险资金,如果它认为大盘股表现会更好,就会买大盘风格的基金。如果认为中小盘股表现会更好,就会买中小盘风格的基金。这也要求未来产品风格更多元化、更清晰。”

  这种观点与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所提出的“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赵学军认为,资本市场永远有涨有跌,基金公司要让客户赚到钱,就是在合适的时间让合适的客户买符合其风险需求的产品,比如,在以科学的方法提出建议、以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的前提下,在熊市里建议客户购买债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保证策略和基金的风格不能飘移,以风险收益特征明确的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全天候、多策略”的投研模式,正是着眼于提供好的“标准化产品”。

  “大公司产品线比较齐全,投研决策以及相应的考核机制都需要顺应产品和投资风格的多样化趋势。小基金公司想通过常规产品做业绩获得发展,在已经有这么多常规的、有过往业绩的产品的情况下,也会非常艰难;实现产品风格的鲜明化、差异化,让投资者对它未来的业绩表现‘有谱’,这或许也是小基金公司的一条突围之路。”一位有近十年基金投资经验的老基金经理表示。

(责任编辑:谢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