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2011中国企业管理转型高峰论坛 > 转型论坛

余斌: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

来源:搜狐财经
2011年08月12日11:01
视频:《2011中国企业管理转型高峰论坛-余 斌》

  2011年8月12日,由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主办、搜狐财经独家协办的“2011中国企业管理转型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邀请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商界精英一起探讨“转型超越之道”主题。金蝶咨询管理专家团队从战略转型,运营转型两个层面,两个纬度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管理实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出席论坛,就“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进行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余斌】:我这个也是命题作文,当然我下面演讲不至于跑题跑得太多。最近这两天关心的不是这个问题,是刚才主持人所讲到的关于世界经济新的动荡。在这两天的讨论当中,我们认为世界经济这一轮新的动荡符合我们一年以前对于国际金融危机演变基本判断。一年以前我们在研究整个国际金融危机下一步演变趋势的时候,我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演变有三个阶段基本特点,现在看起来一年以前判断是对的。

  国际金融危机演变的三个阶段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雷曼兄弟倒闭,涌现出大量私人银行的危机,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时候,由于实体经济难以得到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大幅度衰退,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大幅度滑坡。面对这种情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当然还有中国分别采取一系列救助措施。美国出台七千亿美元救助规划,中国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按照当时美元换算也达到六七千万亿美元以上。第二个阶段,去年希腊债务危机发生,由于政府大量救助危机中金融机构从而使政府背了越来越沉重债务,政府主传债务危机发生结果是什么,由于以美国为代表发达国家他们具有印刷钞票权利,由此带来第三个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就是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陷入危机当中。由于现在暂时没有可替代美元的其他货币,因此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从根本上动摇,但是当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的时候,下一个时期持续面对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以及对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比如出口的稳定增长,对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我们会面临着美元贬值所带来的输入型的通胀压力等等在很多方面,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方面:

  我们尽快回到主题,我认为所谓中国经济的转型,大概主要表现在这么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我们认为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难以避免,也就是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力的下降。面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对于企业来说,微观主体需要重塑增长动力。

  1978年到2010年32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因此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的经济增长。无论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来说,都要高于其他的经济奇迹的国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持续32年,我们认为十二五这五年中,中国经济还有继续可能保持9%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持久的时间比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时候,我们要持续时间长得多。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跟1978相比增长18倍。按2010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约合5.879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再看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均GDP只有381元人民币,按照当时汇率折算不到两百美元,2010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9748元,同样2010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大约相当于4394美元,尽管中国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但是人均水平只有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关键看跟谁比,OECD一共34个成员国,2010成员国人均GDP三万五千美元,中国大体上是他们八分之一。2010年我们从希腊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

  换一个可比较角度,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7864国际元,这是麦迪森国际元。经过五黏胶高增长以后,经过十二五9%左右较高经济增长以后,2016年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这将是明显分界点。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时期平稳较快增长,将成为避免类似拉美出现的中等收入陷井。苏东国家出现中等收入陷井时候人均GDP是6000国际元,中国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陷井。

  日本1946到1973年,日本年平均增长9.4,随后经过年均增长3.7%,过去9.4%增长下降到年均3.7%增长,日本经济增长回落幅度达到60%,这是日本。

  韩国同样是二战以后1946一直到1995年,其中是49年,韩国经济年平均增长8%,同样1995年人均GDP跨越11000国际元以后,经济增长明显下降一个台阶。随后这个时期,它的经济零平均增长只有4.6%,从8%经济增长下降到4.6%,经济增长降幅超过了40%。德国1947年到1969年其中22年,在这22年中德国经济年平均增长7.9%,1969年人均GDP跨越11000国际元以后,经济增长明显下降一个台阶,在随后这个时期经济年均增长只有3.1%,同样经济增长的降幅达到了60%。

  也就是说从国际比较来看,当人均GDP跨越11000国际元以后,经济增长将会明显下降一个台阶。那么中国是否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们认为下降一个台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总体回落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符合追赶型压缩式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我们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我们始终处在追赶新兴国家的过程中,所谓压缩式经济发展是说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完成同样的工业化、城市化任务他们可能需要一百年时间,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把它压缩在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完成,因此是追赶型和压缩式经济发展。

  必须客观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的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可能性不大,也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十一五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11.2%,而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年均增长7%。我们认为这符合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趋势。

  我国以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高速追赶进程即将结束,未来我们面临着潜在增长速度下降的挑战,这对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经济运行基本特点是:速度效益型,只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10%以上,我们绝大多数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实行盈利,因此10%以上经济增长将伴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30%以上的增长。但是呢,一旦经济增长滑坡到9%以下,我们很快面临着绝大多数行业,绝大多数企业的亏损,和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下降。所以把它概括为速度型的效益。为了尽快适应相对较低增长环境,微观主体需要改变速度型效益的盈利模式,重塑运营机制和增长动力,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达到8%甚至更低水平,只是偶尔在某一年,或者某几年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所以我们渡过一个相对较短的困难时期以后,由于经济增长很快回归到10%以上,所以不会给我们大多数企业和行业产生冲击。但是未来呢?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9%甚至更低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常态的时候。我们怎么来保证绝大多数的行业和企业都能实现盈利呢?这是摆在我们企业面前一个重大挑战。

  当然,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差距很大的国家。这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会提供持久的动力,可能避免像日本、韩国、德国那样所出现的经济增长台阶式下降的情况。但经济增长的地区驱动力将会出现明显的转化。另一方面,快速崛起的中西部市场应该引起我们企业家高度重视。

  今年上半年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情况,我排了前六名,和倒数六名,排出来以后我自己都感到很震惊。排在第一位是天津,经济增长16.6%,这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把环渤海经济区作为下一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级来培育。接下来重庆、内蒙、西藏,贵州、四川,都是西部地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全是是中部地区,有了中部地区人均GDP或者超越11000国际元水平,所以他们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从以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来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逐步转变为要依靠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来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但是由于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重心,很长一段时间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海南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一半,所以当中国经济重心,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下降以后,我们很难指望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快速增长,能够继续把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10%以上。一方面要适应经济较低增长,另一方面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市场,应当引起企业家高度重视。

  过去我们到西部地区考察,所谓东部的企业往西部转移,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房地产开发,煤矿资源开发力度,很少看到真正制造业往西部转移。现在再到中西部地区看一看,我们发现东部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企业往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点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拉动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扩张,这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环节。    当中国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拉动,逐渐转变为依靠消费扩张,中国市场将更加重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很显然是必要的,但是绝不可忽视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首先要回答为什么不能像过去三十年那样,继续依靠出口的高速增长,投资的高速增长来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先看十二五规划,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美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不过三亿人口,我们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中国人有美国人那样的消费能力,你说中国市场规模有多大。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我国货物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从1978年0.8%上升到2010年10.5%。从历史上看德国日本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的占全球出口市场的峰值就10%。我国出口高增长除自身比较优势之外,我国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与处于中国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竞争,随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意味着我们需要跟发达国家,跟跨国公司展开正面的竞争,从而抢夺国际市场空间的难度不断加大。

  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性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土地、资源、资金等要素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滞后,生态环境成本没有充分体现,再加上地方政府给予外向型企业的竞争性优惠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出口产品低估和竞争力虚高。随着这些体制性因素的消除,我们很难继续保持过去的出口竞争能力和出口的高增长。

  前不久国家审计署公布地方性债务余额10.7万亿,什么样情况下是安全的呢?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如果把经济增长稳定在10%以上,由于我们存在明显的速度型效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会达到每年30%以上增长,有足够能力还本付息。第二个条件房地产业持续繁荣,从而带来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但是目前这两个条件都在发生变化。中国经济从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正面临调整,很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开始下降,我们财政金融风险将会不断积累。

  "末日博士"鲁比尼反复讲中国经济在在2013年后遭遇硬着陆。他成功预测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因此被称为"末日博士",基本理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依赖于制造业投资的高增长,但是制造业投资的持续增加,将会带来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大量制造业企业的亏损。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高增长,尤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依靠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三千六百套保障房政策,大约相当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社会效益明显,而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过渡依赖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会面临着投资效率的下降,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增加,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他认为2013年以后中国遭遇硬着陆。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发展概率性不高,但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很显然是难以持续的。

  再看消费,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2006年只有36.3%,跟61%世界平均水平,55%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张表所说明的问题,一方面中国依靠消费的扩张,实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它的空间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呢,我们需要解决制约消费扩张的一系列因素,才能阻止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趋势。

  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惠及13亿人口,超过已经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和。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什么中国市场更加重要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单一内部市场,立足于国内市场需求发展我国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这个事情我们需要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工资水平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趋势。

  我国在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形成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应是依靠高素质人才、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这一张尽管描述的是几种主要农产品生产上,中国和美国存在的差距。比如棉花,棉花总成本中中国劳动力成本占的超过50%,美国劳动力占的比重不到7%。正是由于过去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我们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工业品的生产走的都是一条劳动密集型的道路。伴随着民工荒,招工难,劳动力工资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对我们的农产品的生产提出了挑战。同样的,对于我们工业企业同样也提出了挑战。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观察投资增长的时候,发现在政府实施了盈利或者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今年制造业增长达到较高水平。制造业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从而带来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投资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制造业进入设备更新改造的高峰,过去我们走的是一条劳动密集型的道路,现在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开始资本替代劳动,技术替代劳动,机械替代劳动,所以它带来制造业投资的高增长。

  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同时并存,正是中国产业体系升级缓慢,生产业发展服务不足,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不匹配的结果。我们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并没有进入到经济体系当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各国经验证明,发展与自身人力资源优势相匹配的产业体系,更有利与提高国民参与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一点讲的是什么呢?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于制造业扩张,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那么未来三十年呢,我们靠什么呢?十二五规划讲,主要依靠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按产业划分的就业结构,在发达国家除了日本以外,大概只有2%左右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我们成功的把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从70%,下降到了38%,我们自己跟自己相比,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也是过去三十年,我们推进城镇划时代战略,把农村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把农业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但是跟2%左右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重大的差距,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把农业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

  接下来的问题是让这些人干什么?去工厂流水线当工人?我们看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美国、日本、德国这都是世界上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在这些制造业大国和强国中,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比重最高的德国也不到30%,最低美国只有25%,中国2009我们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27.8%,跟日本已经十分的接近。证明中国制造业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是空间很小。

  再看服务业,美国、日本、德国这几个国家当中,从事服务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最低的日本,也达到了66.7%,最高美国达到78%,中国2009年只有34%,这就是跟发达国家差距所在。未来我们主要依靠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劳动力转移。未来需要依靠服务业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吸纳的就业占整个就业的比重,占国内生产比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规划了很多目标,我们都体现超量完成,但是在这两个指标上我们是没有完成。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2010年43%,提高到2015年47%,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呢?我认为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是服务业技术之后,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基本上处在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或者是政府的高度管制之下。由此制约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制约了竞争,所以带来了低效率,带来了高价格,带来了发展的缓慢。应当把改革作为推动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推动力。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重点,这是十二五规划的原话。怎么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呢?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怎么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放松政府管制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呢?我们要通过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的办法,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在服务业主要领域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降低价格,促进供给能力的增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经济下一个时期的转型以及对企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对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8。

[1]
(责任编辑:李智瑛)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