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谨防货币政策超调 人民币国际化料加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9月13日02:09

     曹金玲

  在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来,鉴于人民币升值趋势尚存,企业应该尽早做好准备。日前,“摩根大通CFO论坛”在沪举办,此次论坛主题即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企业财资策略”。

  谨防货币政策局部超调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本已经触及边界,央行将更多使用价格型工具,不排除未来将继续采取人民币升值和加息措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论坛上指出。

  巴曙松说,目前货币政策面临较大挑战,一些中型股份制银行也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未来需要更多注意市场流动性,要注意货币政策出现局部超调风险。

  “一方面,CPI指数实际上是经济运行滞后指标,而现在政策更多关注的是CPI,如果等到CPI回落再出现政策拐点,此时GDP回落就会出现过头,就可能有政策超调风险。另一方面,观察货币紧缩力度不仅要观察银行体系的资金松紧状况,还需要关注企业等实体经济和资金的成本上升幅度,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已经高于2007、2008年的情况。”

  巴曙松指出,如果欧美经济二次探底,则中国新一轮的刺激政策的目标不应该把GDP推高到9%、10%的高度,而是要适当降低,降低目标的原因是过度刺激政策会导致通胀压力、泡沫和不良资产。

  “消费主导的刺激政策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我们希望看到的消费主导、内需主导、创新主导、服务主导的增长,增速会低于现在投资主导、基础设施主导的增长。”巴曙松表示,下一步还要加大外汇储备运用的改革,虽然短期来看美债没有亏损,但长期来看由于美国经济低迷,不得不考虑外汇储备的战略性问题。“外汇储备高企的原因,一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导致大量顺差的积累;二是鼓励进、限制出的外汇管理制度,外汇短缺背景下形成的鼓励进、限制出的外汇管理制度还需要调整;三是进口税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此外,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巴曙松表示,今明两年将出现偿债高峰,“个人判断地方融资平台主要是流动性风险而非信用风险”。因为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形成的主要都是资产,只要运作良好,这些资产仍是好资产;而如果一味只收不贷,就有可能把流动性风险逼成信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艰难第一步已过?

  “人民币升值还会成为政府使用的调控措施之一,这对出口型企业影响很大。”好孩子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刘同友坦言。

  刘同友称,2008年之前,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人工价格上涨都不担心,“因为可以通过市场前端涨价来转嫁成本;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欧美市场零售消费品很难提价,后端的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等却一直在上涨。”

  “从我们企业的情况看,相比去年上半年,我们的成本总体上涨13.5%,其中,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度为4.4%,人工占整个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上涨2.2%,原材料则整体上升6.9%。”刘同友透露,缓解压力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后。

  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刘同友坦言,对于出口型企业尤其出口欧美市场的企业来说仍存在局限性。“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合作贸易伙伴需要不断谈价,加上中国出口企业谈判整体相对弱势,所以由目前美元结算转成人民币结算难度较高。”他表示,目前企业更关注的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企业财资策略,“现在使用的手段并不多,提前购买远期合约也有很多不确定性。”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翟普则表示,中国企业利用海外特别是香港融资平台的可选项会越来越多,比如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企业所关心的,第一是融资方式和成本问题,第二是持有成本问题,第三是如何进入中国的问题,相信未来6~9个月中都会有重大突破。”

  在翟普看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艰难第一步已经走过去了”,未来会继续加速,因此企业应该做好准备。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