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青岛啤酒特约.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 > 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最新报道

交锋达沃斯(图)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2011年09月19日09:30

   

 

  与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各国‘众志成城’地挽救经济不同,当前各国因经济恢复路径演化的不同,利益的格局更加复杂,国内经济则面临控制通胀和缓解融资困境的抉择。这一点从今年达沃斯各方观点的激烈交锋便可见一斑。

  应

不应该出手救助欧洲?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中国房地产市场该走向何方?各方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否出手购买欧债?

  李稻葵:盲目去买欧债,充其量只是滥好人,没有帮忙,只是拖延了问题。

  樊纲:意大利主权债券当前的估值可能相当低。虽然会存在风险,但若成本的确很低,就可以考虑购买。

  VS

  在达沃斯开幕之前,有传言意大利财政部长特雷蒙蒂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董事长楼继伟率领的代表团上周在罗马会谈,希望中国能购入大量意大利国债。不过随后遭到意大利政府官员的否认。尽管如此,却引发了中国是否应该救助欧洲的讨论。

  尽管此前有媒体报道,金砖四国意欲联手购买欧债,但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后一刻救援”的重任似乎总是偏爱中国,最大的本钱便是3.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对购买欧债持赞成意见的主要依据来自欧债便宜的价格、对于欧元区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和购买欧债背后的战略意义。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意大利主权债券当前的估值可能相当低。虽然会存在风险,但若成本的确很低,就可以考虑购买。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而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需要分散投资,况且购买这些收益高的债券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反对派的观点则认为中国应该寻求更安全的资产配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盲目去买欧债,充其量只是滥好人,没有帮忙,只是拖延了问题。”大连银行行长王劲平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说道:“中国应该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在适当的时候倒是可以通过扩大双方经贸合作的方式实现互利,不一定非得通过购买欧债的方式。”

  而此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论坛中的表态则意味深长:“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多次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同时,希望欧盟的领导人、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也要大胆地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比如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的地位。”

  然而,即使中国真正地出于利益和责任出手相助,也无法承担救市英雄的责任。对于中国的角色,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认为:“欧美应该给中国更多耐心,不要太急迫地盲目要中国做救世主。中国应该理解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渐进地承担更多责任;用可持续的方式鼓励民营大企业投资欧美,一方面缓解欧美危机,一方面向欧美学习创新、管理、企业文化。”

  不过,即使无法成为救市英雄,而仅仅是有限的支持的话,中国也应该考虑如何救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相对于“欧猪五国”来说,财政状况一直良好的德国债券是更安全的选择。而美银美林中国区执行总裁刘二飞也认为,中国应该投资一些更安全的资产,如海外实体资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也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愿意对遇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伸出援手,但更希望把债券转换为投资。

  全球经济将二次探底?

  王劲平: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真的有可能二次探底。

  Dimon:全球经济似乎已度过最糟糕的时期,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快得令人吃惊。

  VS

  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业蔓延,美国就业数据依然不容乐观,日本依然饱受地震与核泄漏之苦,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则面临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全球经济一面是“水深”,一面是“火热”。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仍在忙着救市。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8日提出一系列就业计划,总额涉及4470亿美元。在欧洲,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五家央行向欧洲金融系统注入美元……全球经济是否会重新跌落到低谷?

  摩根大通公司首席执行长Dimon应该算是乐观派的典型代表了,“全球经济似乎已度过最糟糕的时期,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快得令人吃惊。”其依据不仅包括对亚洲和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的乐观,还包括对欧洲复苏步伐的乐观。“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令人惊讶。”Dimon说道。

  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谨慎的乐观:“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势头还是不错的,全球经济依然是一个增长和复苏的趋势。”

  而王劲平则表示没有如此乐观,“这次的危机不仅仅是欧洲的危机,在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同时,亚洲日本的地震、核泄漏给其带来沉重的打击,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真的有可能二次探底。”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也认为,金融危机不会轻易过去。“深层次的矛盾没能解决,妄谈金融危机安全度过是不切实际的。”然而,他同时认为,由于各方对二次探底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采取了应对措施,因此不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而是把深度探底变成长期的底部徘徊。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认为目前判断局势为时过早,欧洲的表现和各国协作的力度成为判断未来走势的依据。IMF副总裁朱民认为,目前无法评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小,这需要观察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推出的具体改革措施以及落实的效果后再来判断。“总体来说,还是有解决之路,现在缺乏的是有效和果断的决策,方案是有的,如果欧洲能够在国家层面行动起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是否二次探底,这一次,世界看欧洲。

  货币政策应否持续紧缩?

  何铿: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对抑制通胀作用并不大,一味地紧缩没有意义。

  朱民:新兴经济体应该收紧货币政策,减缓通胀压力,并保持中性的财政政策。

  VS

  就在不久前,央行公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8月CPI同比增长6.2%,较7月份的6.5%有所降低,这也是今年4月份以来CPI涨幅首次回落。但面对这样的数字,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高通胀形势依旧严峻,并可能延续至明年。

  面对这种情况,温家宝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国际国内形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温家宝同时表示,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结果,没有超出预期。他重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对此,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的解读是——温家宝的讲话暗示了内地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事实上,从2010年底至今,央行已采取五次加息和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手段。今年9月5日开始,央行又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资金纳入上缴存款准备金基数,进一步降低提准概率。

  可见,政策继续趋紧的走向似乎没有悬念。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未来几年中国货币政策仍会保持谨慎,因为中国流动性配置不均衡,一旦宏观经济政策放松,可能重蹈日本覆辙,出现资产泡沫。

  而朱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大量的流动性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会对这些国家造成很大压力。“新兴经济体应该收紧货币政策,减缓通胀压力,并保持中性的财政政策。”

  但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何铿看来,“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对抑制通胀作用并不大,一味地紧缩没有意义。”他表示,中国经济已

  经陷入滞胀,并至少持续一两年。因而,应更多使用价格工具而非数量工具,尽快改变负利率状况,以稳定庞大的居民储蓄资金。

  可以看到,在银行还是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时候,日益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其资金链越来越紧张。天津中环电子总经理张旭光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如果紧缩的货币政策长期持续,那么中小企业将难以坚持。”

  而王劲平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宏观政策应该适时地做一些调整。“现在一再地紧缩,最受影响的还是中小企业。”他认为,如果大量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断流而破产,那对经济发展、就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因而,王劲平建议应该出台定量宽松政策,特别是给予中小银行、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植,帮助其渡过难关。

  而郭树清则期望监管层尽量少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强有力措施,更多地使用加息这样相对温和的手段进行调控。“价格调整要比数量调整手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更温和一些,影响更小一些。”

  “土地财政”贡献是否依旧给力?

  王健林:中国的快速发展,肯定需要土地财政的重大贡献。

  李稻葵:过去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但这一状况现在必须要改变了。

  VS

  夏季达沃斯召开的时节,正值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金九”成色明显不足,就在中秋假期前两天,北京新建商品房网签总量比去年同期下跌45%。过去“屡调屡涨”的房价已呈现少见的调整迹象。上海、深圳等十大城市8月住宅均价环比下降0.41%,这是一年来首次下降。

  虽然和民众预期的“降价”幅度还有一定差距,但这样的数字还是传达了一个信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开始显效,楼市的拐点近在眼前。于是,在本次夏季达沃斯互动论坛上,主持人芮成钢发问——房地产调控现在到了收尾阶段吗?而同时,更多的人则在讨论——未来,房地产市场是否还会成立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点。

  “房地产调控绝不是告一段落,事实上是一个中长期战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现在的调控目的,主要是用时间换空间,那些认为房地产调控、限购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就结束的观点,“是一个比较天真的想法”。

  但无论调控是否会结束,可以看到的是,房地产企业高增长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截至8月30日,已披露半年报的98家上市房企,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93亿元,其中33家公司业绩有不同程度下降。

  对此,李稻葵表示,本轮经济调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中国“积攒十几年的房地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在李稻葵看来,过去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但这一状况现在必须要改变了。对政府部门已采取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要做好“长期化”的准备,未来两到三年中国地产市场增长可能放缓,同时地产行业需要进行结构性改变。

  “国土建设可以取代房地产投资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李稻葵表示,这些建设包括对环境的治理,也包括基础性公共性的建设。此外,每年地震、泥石流等频发自然灾害的地区完全可以加大国土建设投资。

  而朱民在谈到“新的增长点”时则表示, 全世界经验表明,如果以房地产作为增长的主要来源,一定是以危机结束。“具体来看,我觉得重化行业,采掘机械业、新能源机械业、新医疗机械业等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高端制造业与高科技都联系在一起。”

  而王健林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国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二十多年来形成的,并将靠此来推动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这是预算财政本身所不能支撑的。所以,“中国的快速发展,肯定需要土地财政的重大贡献。”

  而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志忠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是拉动经济的增长点。”

  华志忠表示,下一个三十年,中国肯定是服务业及其子行业大发展。比如软件外包、咨询业、法律服务以及房地产等,都将继续增长。“房地产的行业特点决定其对经济贡献的比重比较大。”华志忠认为,人均居住面积距离稳定下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需求还会延续几十年。

  新金融记者 陈皓 盛长琳 王凡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