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圈 > 金融事件

彭锋:展品被收藏纯属意外

2011年11月03日23:33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许万里

        威尼斯近来弥漫着一股“中国味道”。在本届2011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以“弥漫”为主题的中国馆位于主题馆区里的一间油料库内。在展示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北大艺术学院教授,此次展览中国馆的策展人彭锋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向充满好奇的西方人展示了“中国味道”的魅力。

        本月底,威尼斯双年展即将落幕,我们在此时采访了策展人彭锋,参展艺术家潘公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主编朱青生,请他们从展览策划、艺术创作和收藏投资等各方面为我们解读这场国际顶级的艺术活动,以及与收藏和投资有关的,被大家广为关注的问题。

  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相关: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 证券):这次双年展中国馆的展示主题为“弥漫”,很契合东方文化的特点,是否有西方媒体认为,这些艺术作品带有一定的文化暗示呢?

  彭锋: 确实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境外媒体就曾经发表过一篇很详细的批评文章,分两方面评论过中国馆的作品:一方面是积极的,认为中国馆的作品非常成功,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很好地阐释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这些作品会让一部分西方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那些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威胁的西方人,他们将“弥漫”的概念等同于“渗透”了。这次中国馆的作品很有力量,很有影响力,无法避免地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有民族主义的情绪在里面。可是,这并不是我策展的初衷,在我看来,每一件作品带给每一位观众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是很正常的。

  搜狐财经:对于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您的选择标准是怎样的?

  彭锋:标准是一定要有的,有硬性的,也有软性的。首先,这个艺术家一定是被艺术界所认可和承认的,其次,这个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也一定必须是优秀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有一系列的艺术指标可以帮助一个批评家,或者一个策展人做出判断。

  搜狐财经:有人说,凡是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都像是被“镀金”了一样,回国以后身价一定会大增,作品的市场价格也会出现大幅的提升,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彭锋: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威尼斯双年展是个巨大的展示平台,艺术家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市场上也可能会表现得更好。但是,这一点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作品不够好,展览做砸了,就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掉。对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是如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还不如不做的好。说实在的,在策展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反商业化的,我曾经希望此次参展的作品都将是随着展览结束而消失的,是不能买卖,不能收藏的,你想想看,味道怎么能收藏呢?(笑)

  搜狐财经:但是最后好像还是事与愿违了?

  彭锋:是啊,非常意外,也算是歪打正着吧(笑)。从展览一开始,每天就都会有人问我能否收藏某件作品。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会对这样的作品有如此强烈的收藏意愿,他们解释说他们看重的是作品表现的新观念和新想法。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收藏家,想请潘公凯院长为他在家里面复制此次参展的作品;还有一位藏家,想在家里的后花园内收藏那件云雾的作品。在我们看来,对于这些最不好收藏的作品,国外的藏家都会如此趋之若鹜,一方面反映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国际收藏界,藏家更看重的是艺术作品的突破和创新,无论是形式上的,还是观念上的,任何新意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些收藏家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博览会和重要展览,有人做了一点新东西,他们马上就会发现,非常敏感。在这方面,国内的收藏家还差得很远,对艺术界的新观念、新动态和一些带有风向标意义的趋向性事件都缺乏应有的敏感度,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感受到过这种差距。

  搜狐财经:在您看来,该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呢?

  彭锋:首先要说的是,对于本次展览,我的策划初衷是反收藏的,是不主张商业化的。离开展览的主题,我认为一个好的收藏家所收藏的作品,不应该是简单复制别人的思想或风格的作品,而应该是在有朝一日,当我们进行艺术史叙事的时候,被历史环境所需要,能够进入艺术史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具备更长远的价值。要想具备真正收藏家的眼光,首先要怀有对艺术的真正热爱。

  搜狐财经:您为何要如此强调“反收藏”呢?

  彭锋:“反收藏”是相对的,是为了艺术在学术方面能有更深的推进,为了避免市场对艺术家的创作造成干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我个人对当前艺术市场过热现象的反思。中国的艺术市场的确在受人关注,但人们关注更多的往往是艺术品的拍卖记录和天价收藏,而并非艺术作品本身。收藏是艺术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艺术除了被收藏,除了被买卖之外,还有应有其他的价值体现。我要通过做这样的一个展览,呼吁人们改变思维方式,不要把艺术品仅仅当作一种投资产品,把艺术收藏仅仅当作一种投资手段,因为艺术存在的意义远不止如此而已。

  搜狐财经:威尼斯双年展即将落幕,您接下来的计划是怎样的?

  彭锋:由于展览作品的特殊性,用文字、声音和影像的方式都无法传播,这些作品需要参观者亲身体验,因此我们计划在威尼斯双年展结束以后,把作品运回来,继续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展示,比如我们将在北京做一期“弥漫北京”展览,初定在十二月初,把“弥漫”的主题在北京重演一次,我相信在条件更好的展馆里,这些作品将得到更全面的展示。

  搜狐财经:有了作品在威尼斯被意外收藏的经历,您会期待“弥漫北京”也会引起中国藏家的兴趣吗?

  彭锋:我倒是没有考虑过这些,当然,如果有国内的收藏家也对这些作品感兴趣,或者对这几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有兴趣,应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因为这说明他的眼光和我的眼光差不多(笑)。我选择了他们,他也选择了他们,我们尽管可能不认识,但是心灵一定是可以交流的。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李悦)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