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 >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辜胜阻:民企“走出去”需政府大力助航

2011年11月23日01:5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晋晖 王羚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民企“走出去”需政府大力助航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始,转眼就是十年。十年间,借助贸易全球化的“东风”,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在这十年中,民营企业在体制和政策的夹缝中快速成长,成为中国经济不容忽视的力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见证了民营企业在入世这十年中的风雨历程。

  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官员,辜胜阻常年深入经济发展的第一线进行调研,对民营企业的现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

  回顾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入世十周年需要我们正视开放战略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近日,《第一财经日报》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对辜胜阻进行了专访。

  海外投资“国强民弱”

  第一财经日报: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据你了解,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

  辜胜阻:目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正在从资本的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据商务部统计,已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约有1.4万家,遍布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虽多但投资规模却比较小。《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世界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比重的平均水平为1∶0.988,发达国家为1∶1.45,中国仅为1∶0.505。

  而且投资的行业也比较单一。有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中78%为制造业投资,在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中71%为制造业投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行业等较少。

  投资主体存在“国强民弱”。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不足。

  日报:入世之后,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很多企业都建立了海外分公司,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当前企业在国际化方面还有什么问题?

  辜胜阻:我国企业的国际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以说国际化方式是有些滞后的。调查显示,我国91.6%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出口”,而“战略联盟”、“承包工程”、“直接投资”、“海外特许权”等方式运用较少。

  企业海外拓展能力较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数据显示,78.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是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所依赖的主要优势,其次是“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政策与政府关系”。

  民企应“抱团国际化”

  日报:目前海外投资中,国企仍占主导地位。据了解,国企投资并不太成功,那么民企应该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成功进行海外拓展?

  辜胜阻:企业海外投资本身就存在较高风险,比如,有统计显示,只有1/6的亚洲上市公司在“走出去”的5年之后有盈利的记录。而受制于风险监控不足、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多重原因,国企海外投资存在一些损失。

  民营企业应该从国企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我认为,未来,我国民营企业要成功进行海外拓展,需坚持分类拓展、趋利避害的原则。

  海外投资避免“陷阱”,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必须首先做到知己知彼。为此,要明晰自身发展战略和企业优劣势,对目标市场、并购对象等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对海外拓展所需资金、人才做好分析和储备,对拓展的预期收益及风险做好评估。

  海外投资目的可分为寻求资源、寻求战略资产、寻求市场和寻求经济效用最大化四种,海外投资有并购和新建企业两种,各有利弊。我国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实力、发展阶段、行业性质、比较优势来灵活选择不同的目标市场、海外投资方式和经营模式,明确自己的定位,分类拓展。

  此外,企业成功海外拓展还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企业可以选择以贸易为先导,再分阶段、分步骤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向目标市场拓展,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由低到高逐级选择直接出口、设立海外代表处、设立海外分公司、海外子公司等方式。

  以近年来海外拓展比较成功的华为公司为例,华为模式就是靠技术打造企业集群,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先开辟发展中国家市场,逐步走向发达国家。同时,企业要主动融入华商网络,巧借海外华商的力量,克服资金、人才、管理和品牌等国际化障碍。

  日报:民营企业现在钱是有的,但缺乏相应海外拓展能力,也在国外投资中屡屡受阻,比如华为虽然在发展中国家获得巨大成功,但近年来进入北美市场并不顺利,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

  辜胜阻:民营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困境与其自身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是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必须在人才、品牌、管理、生产的专业化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

  当前民营企业要成功实现国际化,首先应该推进经营人才多元化。另外,我国企业可以借鉴日本家电企业推进品牌国际化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实力,灵活选择“OEM+自有品牌”、“先OEM,后建立品牌”和“直接自有品牌”等不同策略,推进品牌国际化。同时也必须推进管理国际化。

  民营企业还必须实现生产专业化。握紧的拳头更有力,生产专业化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需要借鉴欧洲、日本“隐形冠军”成功经验,专注于特定市场客户需求,把精力放在行业某一非主导产品领域,并力争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从而获得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

  日报:当前民营企业正处于国际化的初期,我们感觉这些企业势单力薄,与目标市场谈判砝码不足,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辜胜阻:抱团国际化是企业海外拓展初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我国台湾地区企业通过建立“行销合作网”走向全球市场,意大利中小企业以建立“弹性专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来参与国际竞争。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可以借鉴这些模式,推动发展集群化,以产业链为单位,上下游企业集群“走出去”,也可以通过加入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此外还可在竞争合作中实施战略联盟。

  温州问题实质是实业“空心化”

  日报:你长期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据报道近期温州出现了民企债务危机,你能结合“走出去”评价下中小企业经营危机和民间资本出路吗?

  辜胜阻:我今年八次去浙江,其中三次去温州调查。近期,温州企业在经历炒房、炒煤到全民放贷之后最终陷入因民间资金链断裂所导致的民企债务危机,许多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出走。

  温州问题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业“空心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

  由于融资难、用工荒、高税费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实业难做,实业经济衰退。再加上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社会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以及对房地产项目高回报的强烈预期,在资本趋利性和资产保值需求作用下,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涌向民间信贷市场“炒钱”,致使民间借贷市场十分火爆,呈现“高利贷化”。

  很多高利贷通过“影子银行”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高风险投资领域,最终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债务危机中。

  当前,大力推进企业“走出去”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困境,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在国内企业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劳动力、原材料、资金、土地等各项成本上升的条件下,企业通过向国外廉价要素地区转移,可以规避高成本压力。

  而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外经济衰退等因素,客观上为民企“走出去”、树立自身品牌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购买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石油、黄金等战略资源创造了机遇,拓宽了我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未来,要加快推进温州个人境外直投试点进程,并可考虑在未来经验成熟时,扩大试点,以鼓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

  政府助航不可或缺

  日报:目前,我国对外开放中“引进来”比“走出去”成绩更为突出,政府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帮助企业“走出去”?

  辜胜阻:在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过程中,政府需要帮助企业进行海外拓展,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首先,要加强企业海外投资立法,制定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立法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海外投资的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我国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放松对外投资的审批及监管,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其次,要完善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探索如何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企业海外拓展,实现“藏汇于国”到“藏汇于企”的转变。

  有调查显示,“融资困难”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中排第一位。为此,要使用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探索如何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企业海外拓展。

  政府还应提供对企业海外投资的财税扶持,减轻企业海外拓展的负担。财税扶持是鼓励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手段。我国需要制定鼓励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措施,对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对外投资等活动提供资金资助、贷款贴息,对企业“走出去”提供税收激励。

  此外,要强化企业海外投资的公共服务,为企业海外拓展搭建平台。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企业势单力薄,需要政府提供海外投资服务,如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及市场拓展服务。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法律、管理、咨询等多元化中介服务。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帮助海外企业化解国际化风险,实现海外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强海外使领馆的商业保障功能,完善双边与多边投资保护机制,加强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预警,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鼓励海外投资企业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

  未来十年坦然“与狼共舞”

  日报:你能为我们简单总结下入世十年的最大变化,并展望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吗?

  辜胜阻:我认为,入世十年有两个最大变化:一是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在心理上对引进外资由初期的害怕“引狼入室”到现在的坦然“与狼共舞”,在国际上由“求人”角色转变为现在的“救人”角色。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做出突出贡献,如2009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二是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变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出口大国、制造大国。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达9.6%,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当然,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并不代表是制造业强国,未来需要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市场转变。

  我认为,未来10年依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以创新促发展、以转型谋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转变,以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尤其是要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结合,改革开放相互促进,实现以下转变: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企业国际化,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出口导向走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

  辜胜阻简历

  ●1956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等。

  ●1978年~1982年,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

  ●1982年2月~2003年1月,历任武汉大学助教、副教授,人口研究所所长,社会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1986年~198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硕士学位课程。

  ●1992年~199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教授。

  ●1994年,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11月起,历任民建中央常委、民建武汉市委主委、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

  ●1996年~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

  ●1998年1月起,任武汉市副市长。

  ●2002年12月~2007年11月,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03年1月~2005年7月,任湖北省副省长。

(责任编辑:思涵)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