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默克尔访华展示中欧合作新前景

2012年02月14日00: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刚刚参加完欧盟峰会,德国总理默克尔就马不停蹄地于2月2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也是默克尔自2005年上任以来的第五次访华。今年又恰逢中德建交40周年,可以说,本次默克尔对中国的访问或将起到“展望未来”的作用。也就是说,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内容,而且对推动下一步中欧经贸合作顺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今年欧洲经济发展需跨越多重障碍

  在达沃斯年会召开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最新报告。在报告中预测,全球经济将在今年增长3.3%,比去年9月报告的预测值下调了0 .7个百分点。其中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为负0.5%,比去年9月的预测值下调了1 .6个百分点。笔者认为,欧洲经济的确病得不轻,而今年欧洲经济发展至少需跨越三重障碍。

  欧债危机难以快速修复

  第一重障碍是欧债危机难以快速修复。尽管近期欧元区货币市场贷款利率已经有所下降,来自于德国和法国等欧盟国家的经济数据超出分析师预期,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价格都在回弹。不过,形势改善的迹象正在与风险展开较量,这些风险包括政治争斗可能导致援救计划脱轨,希腊可能面临银行业崩溃或债务违约的风险等。其次,为了削减自身债务,欧元区国家银行正在积极囤积现金,并限制面向经济的放贷活动,这可能也会由于信贷紧缩而使欧债危机变得更加严重。再次,为了抑制预算赤字,几乎所有欧元区国家都在收紧财政政策。另外,欧元区多个国家的评级被下调,对于欧洲来讲雪上加霜。这不仅直接加大相关国家融资难度,还将 一 步 削 弱 了 欧 洲 金 融 稳 定 工 具(EFSF)的信用。

  尽管1月30日欧盟领导人峰会就永久性的欧元区援助基金达成共识,但在协调财政紧缩措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上则未能达成一致。所以,今年的欧洲经济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言,将是“艰难的一年”。

  对叙伊制裁将重创欧洲经济

  第二重障碍是对叙伊制裁或将重创欧洲经济。1月23日,欧盟外长会议通过了对叙利亚、伊朗制裁的一系列决定。包括:对叙利亚和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制裁、禁止欧洲企业同叙利亚能源部门企业建立新合资企业、禁止购买和增持叙利亚公司的股票、禁止欧洲企业与更多的叙利亚企业进行交易,对参与镇压活动的叙利亚官员实施了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禁止伊朗与欧盟金融机构进行黄金及贵金属交易、冻结伊朗中央银行在欧盟境内的资产等。

  笔者认为,深陷经济危机的欧洲对叙伊实施制裁是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拿石油禁运来说,目前叙利亚的石油产量为每天38万桶,其中约15万桶用于出口,95%出口到欧洲;伊朗出口的原油有近20%输往欧盟国家,希腊、意大利等国对伊朗石油有较大依赖。日前,伊朗议员称伊方拟停止向欧盟供油5年至15年。因制裁而导致叙伊的报复行为将使欧洲艰难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化。

  金融交易税难在内外抵制中生存

  第三重障碍是金融交易税或难在内外抵制中生存。去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一项针对2014年至2020年7年间、总额为1万亿欧元的预算提案。这份提案的特别之处,在于提出了开征金融交易税的计划,按所有股票和债券交易的0 .1%和衍生品交易的0.01%征税,以增加约550亿欧元的欧盟年度财政收入。不过,对于征收金融交易税,欧盟各国意见不一。

  笔者认为,开征金融交易税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前提是,金融市场的交投不会因交易税增加而受到打击,而这种状况只会当金融交易税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征收才有发生,假如只有法国一国实施,令当地的交易成本上升,将可能会导致资本外流,使法国金融业竞争力下降;同时,征收金融交易税将打击法国经济,削弱法国在欧洲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假如下一步仅是欧盟或欧元区先行开征金融交易税,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征,可能导致资金流出欧元区,这对该地区金融业以及欧洲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会更大。

  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

  正是由于欧洲经济发展障碍重重,要跨越就需要中国的帮助。这也许就是默克尔把今年的首个欧洲外国家出访定在中国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德关系的确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10年默克尔访华期间,双方共同发表了《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设置了总理年度会晤、高层定期会晤、提升战略对话级别的磋商机制。

  2011年中德交往成果丰硕

  2011年更是中德关系成果丰硕的一年。首轮中德政府磋商6月在德举行,规模为历年之最,中方13名部委领导、德方10名内阁部长出席,签署了近20个合作文件,达成商业合同金额超过150亿美元。德国到目前为止与8个国家建立该机制,其中5个在欧洲。

  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形式创新。2011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近170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3,已超过2010年全年,再创历史新高。双方在电动汽车、联合研发等新领域开展合作。双向投资续有发展,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取得新的进展。双方领导人还商定了未来5年双边贸易额翻番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

  国际事务合作赋予中德关系更多战略内涵。中德战略对话正式提升为外长级,两国外长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中德在安理会、人权理事会、G 20等多边机构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在伊朗核、阿富汗、气候保护、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政治接触,经济先行”的交往模式对路

  中德关系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多因近年来两国采取了“政治接触,经济先行”的交往模式。从首轮战略对话之后发布的联合公报可以看出,涉及政治的有6条,多为原则性共识,而涉及经济的达17条之多,且覆盖面广,包含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债务危机、双边贸易与投资等,既体现出中德两国扎实的经贸合作基础和未来广阔的合作空间,也表明两国领导人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能够从推动中德关系的大局出发,搁置争议,务实决策。从客观上来看,近年来,德国对华需求呈增大趋势。欧债危机已持续近两年,作为欧盟核心国家的德国被寄予厚望,成为各危机国的“救命稻草”。

  期待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

  德国是出口大国,其出口60%以上面向欧盟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实行紧缩政策,美国信贷评级又遭下调,欧美市场需求整体萎缩,德国出口受重创,经济增长遇到了极大困难,今年1月11日,德国联邦统计局称,2011年第四季度德国经济可能萎缩0.25%,2011年德国经济增长3 .0%,符合预期,但预计2012年德国经济增速会放缓。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默克尔为首的执政联盟高度看重中国,认为优先推动对华经贸往来是最为稳妥且对双方都有利的做法。鉴此,德国势必着力拓展中国市场,期待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同时希望从中国获得资金。

  2月2日,默克尔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谈后共同会见中外记者时,对于中国企业赴德、赴欧投资的问题,默克尔表示,德国非常欢迎中国的投资,欧洲和德国不会把经济往来政治化,欧洲不会建立一堵“保护主义的墙”,德中两国政府将通过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由此可见,德国是期待更多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双方在该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未来的中德关系还将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将在中德建交40周年之际取得新进展,进入新阶段。

  中欧将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默克尔访华,除了进一步巩固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之外,还为加强中欧经贸合作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同时,中德深化合作可以在欧洲范围实现示范效应,进而推动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便利。

  中欧经贸合作互补性强

  那么,从当前情况看,中欧经贸合作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双边经贸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科技发达,在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方面优势明显;而中国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见长,有许多双赢的机会。二是中欧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企业界的合作渠道畅通,欧洲许多成熟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找到了落脚点,而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欧洲市场。三是中欧经贸往来开始深化发展,不仅是消费品、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在快速增长,金融和投资等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在铺开。四是中欧之间已经并继续建立较高级别的沟通和对话机制,有利于妥善解决彼此间的贸易摩擦,共同促进双边合作。

  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

  当然,在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有关中欧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上所述,今年欧洲经济发展需跨越多重障碍,为此,欧洲经济仍将面临深度调整。

  二是我国对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末,世贸组织对2011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的预测从6 .5%下调至5.8%。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欧盟对外贸易下滑势头更加突出。特别是2011年以来,欧盟内需疲软,进口需求持续下降,1至3季度环比分别减少0.4%、0.1%和0.4%。欧盟对我国商品的需求明显放缓,我国对欧出口增速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后较长时期,我国对欧出口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尤其是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将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

  三是欧盟自贸区战略对我国构成潜在影响。欧盟2011年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力图在未来5年内使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覆盖其50%的域外贸易。2011年7月1日,欧盟同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迄今欧盟对外建成的最具意义的自贸区。此外,欧盟还积极推进与我国周边经济体的自贸区建设,如先后启动与印度、东盟、新加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今年,欧盟将启动与日本的自贸协定磋商,其有望在短期内完成在亚洲(不包括我国)的自贸区布局。由于我国与上述经济体在对欧出口产品结构方面存在同质性和竞争关系,如不妥善应对,将可能形成贸易转移效应,需高度重视。

  四是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2011年,欧盟对中国商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5起,尽管数量较2010年有所减少,但手法不断翻新。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我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9月,以“保护欧盟制造商免于中国出口商的削价竞争”为名,宣布向我国的瓷砖课征长达5年的惩罚性关税;出台新的轮胎标签法规,要求自2012年11月1日起,所有在欧销售的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新的能源标识等。

  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可期

  但无论怎么说,在中欧经贸关系中,合作互补是主流,矛盾摩擦是支流。中欧双边贸易额猛增,加深了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充实了中欧经贸合作关系的内涵,为深化双方政治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融洽的政治关系又为促进双方经贸合作、解决贸易纠纷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扩大主流,缩小支流,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愿望,也是双方共同利益之所在。相信中欧经贸关系必将借助这次默克尔访华出现更加光明的前景,达到互利双赢的共同目标。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王勇
(责任编辑:罗为加)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