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指数

徐政夫:看准艺术市场流行趋势(组图)

2012年02月26日00:07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曹原

  天渐黑的时候,外面的门铃开始不断响起,年过六十的徐政夫乐了,只要他在北京,他的“观想”艺术中心就总有络绎不绝的客人,来访者的身份大多是重叠的,企业家、收藏家,又或是徐老在北大教收藏与投资的学生。后来才得知在台湾地区收藏界流行着一个风向标——看徐老最近在干什么?

  被人称为“古玩教父”的徐政夫如今已有一半的时间在大陆,除了给大学做些课程和讲座外,主要还帮一些博物馆做收藏和规划的设计、给藏家做“顾问”、也给予很多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开发商”参考意见。满头白发却神采奕奕的徐政夫谦虚地笑称,“古玩教父”的名号都是媒体给封的,但要仔细算来他所有的职务和抬头,恐怕两张名片都不够印的,“除了博物馆的设计和收藏、规划,也做很多寺庙的设计,画廊也做过,古董店也做过,拍卖公司也做过,国际性的展览也做过,文化的开发也做过,收藏团体也做,涉猎比较广。”如果硬要给徐政夫定位,“收藏”与“投资”之间他都大方地接受,“收藏家、经纪人、古董商都行,最重要的是我都围绕着一个不变的核心——艺术。”

  不管是中国文物协会顾问、中国古玩商会顾问、台北中华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物收藏团体“清玩雅集”发起人,还是曾任台湾地区最大的文物商店“寒舍”的总经理、观想艺术中心的创办人,徐政夫觉得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与众不同的三个特点:“第一我是大学教授出身,有学者和商人两个身份;第二我是最早去欧美市场跟其他博物馆、拍卖行打交道的,接触了二十多年,经历比较宽广,我专攻市场,清楚各个地方的人都在买什么;第三就是我认为艺术是没有古今和中外之分的。”说完徐政夫便即兴一指,身边一圈的艺术品全部来自世界各地和各个时代,“这只是一个缩影,都是因为我好奇,当我有兴趣的时候就买一些来研究,研究觉得不错就去收藏,收藏后有朋友喜欢就分享。”

  众人猜测他的身价有4亿元人民币,徐政夫抬头掐指一算,油画四百件、水墨三百件、雕塑两百件,瓷器、沉香手串这些小物件不算,所收藏品大概在一千五到两千件之间。

  先学习再进入市场

  徐政夫的收藏可以从大学算起,那时候台湾地区只有两样东西可以收:一是闽南的文物(偏重庙宇和民宅),二是台湾原住民的东西。因为闽南文物比较常见,而原住民的编织或烧制比较少见,徐政夫便大量走访台湾山上和海边的原住民家。学广播电视出身、而后在大学教授摄影的他并无艺术史的背景,而是靠一颗好奇的心和钻研的态度,至今徐政夫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点状或块状的。追求艺术和美感是徐政夫强调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艺术不是价钱,应鼓励平民收藏与自己收入所得接近的东西。

  早年曾带领台湾藏家按部就班的先学习再进入市场的徐政夫,在谈论起藏家的培养时有自己的见解。徐政夫曾带着台湾地区十五位藏家到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或国外的各个博物馆和艺术机构进行学习,与各个艺术机构有很好关系,在带领藏家参观时,他会特别安排讲解员慢慢讲或者拿出实物讲解。所以在徐政夫看来,收藏家不应该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市场,而是应该按部就班地过来,在市场上做出的选择才会更为踏实稳重。

  “收藏家要按部就班,然后你就会有眼界和眼光,经过学习就会有品位和感觉。”在这之前,你还得学会的就是要站在国际的视角去看问题,他说“收藏不是一个人能造势的,而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中国的经济强大起来才让中国的艺术市场涨起来了,有了发言权,因此价格高涨。”简单来说,就是要从国际上看下来,大海的鱼一定会比池塘的大。“要看将来哪个地方经济好了,国家就会开始吸金,它不会只要自己国家的东西,就像现在世界各地的东西都拿到中国来卖。”

  投资要找国际认同

  说到国际认同,徐政夫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那一年一个国外的基金会向他推荐一匹唐三彩的马,徐政夫当时拒绝的理由只是考虑到100万美元很高,而且台湾人没有收藏这类物件的习惯,不知道卖给谁。四个月后,徐政夫在苏富比上看到了这匹成交价380万美元的三彩马,懊恼之余让徐政夫开始反思,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美”的问题。“如果两匹马摆在一起你一定会选择它的。”后来徐政夫去了国外研究,想去看看西方到底以什么为美,以什么为标准。

  这件事情也成了后来徐政夫收藏佛像的引子,徐政夫在国外很多博物馆发现都藏有中国的佛像,而且国外博物馆以收有中国宋代佛像为荣,这让徐政夫一下子醒悟过来,这是国际认同的东西,而这国际认同的东西又是中国自己的!对如今花费二十年心血下来所收的佛像,徐政夫夸口说:“现在山西和碑林的博物馆里有好的,其他的我敢说我最好,因为我收得全,范围广,不局限在某个省。我是有做一个佛像博物馆的想法。”徐政夫大部分的佛像都是海外买的,欧洲、特别是法国比较多,大部分为十八世纪出去的,香港地区数量多但是假的也多,在保管上,只有如地震和冰雪侵蚀的天灾会对其造成损害,在现在的室内保存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收藏是感性的,投资是理性的,收藏是拿80%的闲钱来买“心头好”,而投资是拿所有的资金购买“未来”。徐政夫毫不避讳地转换成自己“经纪人”的另一身份告诉读者:“如果说投资的话,就不能局限在一个板块,像股票一样,一定要有国际观,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冷静理性。你买辆车都会去看看颜色,即便满大街都能看到你想要的那款车了,那几百万的艺术品为什么不理性地去看看呢?然后一定是要围绕艺术和美感来看,中国人搞收藏可能忽略美感而讲究历史,但是国际上一定不是,你要看你买的东西拿到国外去会不会有人买,所以美才是最佳语言。”

  买最好,或买未来

  对于可以拿出一亿元来买艺术品的人,买梵高、毕加索这类全人类的艺术是无可厚非的选择,对于另外的人而言,需要看清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色。“中国的流行是拍卖公司在带动,能够带动流行的书画价格一直在涨,现在开始玩茶壶和寿山石,这两样又一直涨上去,但是茶壶和寿山石这些门类早期是没上拍的,所以你要是早些买不就赚钱了吗?像现在少数民族未来手工也会越来越少,要是买一张1000万的画,足足可以收1000件少数民族的整套服饰了,买多了你还可以研究,顺便结交很多研究相关专业的专家和朋友,这不是很好吗?”徐政夫建议道,目前国家规定不能上拍的种类里面,大多现在的市场价格不高。或许收藏最后的意义就是“既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未来某天又顺便把钱给挣了的”名利双收。

  谈及收藏渠道,徐政夫认为,除了正规的一、二级市场外,去海外市场购买也不失为一个选择。只是海外回流在近几年实实在在是供不应求,难度也比以前大很多。“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每年在欧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有多少?他们的父母或长辈早都让他们在那边找东西了,而国外现在连小镇的拍卖行都很难买到回流的东西,所以除非你认识收藏家,或者是国外的博览会,但是要碰巧,机会也越来越少。”

  徐政夫坦言古董行业已经没有暴利,“开张吃三年”的情形是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时代的产物,艺术这个中长期投资的行业,效益可能是至少三五年之后讨论的事,当然,藏家最好时刻关注艺术市场的“流行趋势”,不然等到三五年之后,可能流行又转变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曲姗姗)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