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提醒老人别轻易签协议 防止中圈套
每年的“3·15”都会掀起一场维权高潮,有人欢喜有人愁。今年的“3·15”刚刚过去,在今年的“3·15”投诉中,有一个邮储存款变身人寿保单的案例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骗储户上保险的事件在网络上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作为银行和保险类企业,如何诚信待民、如何切实保障客户权益?这将是未来银行和保险类企业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社会性话题……
案例回顾
1年定期存款变6年保单
河南省夏邑县网友刘先生日前向新浪财经频道投诉称,我岳母是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的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岳父出去干建筑辛苦攒了5万块钱,于2010年3月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支行,办理1期定期存款,存钱过程中银行业务员告诉岳母现在存款搞活动,送一份保险,而且利率远高于定期存款。农村老太太不知道保险是什么东西,既然和定期存款一样,而且利息比定期存款高就没有反对。由于岳母不识字,《保险协议》都是由银行(或保险公司)员工代签。
2011年春节我回家时,岳母说她还有点积蓄,要借钱给我们买房,她把存折拿给我,我读了一下存折中夹带的《保险协议》才知道,她存的5万块钱的1年期定期存款,实际上却是6年期的人寿理财产品,我告诉岳母她被骗了,岳母不信。我带他们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的支行办理提前支取,银行表示保险理财产品不满三年不能提前支取,如果提前提款,不但损失收益,而且还要赔付本金,不到一年提取扣15%的本金,1-2年提取扣10%的本金,2-3年提取扣5%……而且提前支取需要经保险公司同意,具体办理时间不确定。
银监会叫停银保驻点销售 加大监管力度
银行定期存款,存款折子却变身保单,这多少让人有些不可思议,记者了解到,事实上,2010年底,银监会便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叫停了银保驻点销售,并要求银行年底前清退保险公司驻点人员。对此,一位知名保险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银监会下发通知,不允许保险公司驻点销售。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和多家银行都签署了代理合作协议,所以在银行网点一般都是银行柜台服务人员来向客户代售保险。”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底监管层就加大了对保险销售误导的整治力度,今年1月17日,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监管机构完善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组织体系。
律师提醒
老年储户不要被模糊夸大数字迷惑
存款变保单,这种看似很蹊跷的事情却真实发生了。那么,存钱过程中银行业务员告诉岳母现在存款搞活动,送一份保险,银行业务员是否有诱导成分?这样做是否有诈骗、骗上保嫌疑?现在很多保险都是银行在卖,如果出了问题消费者又该怎样维权?老年储户又该怎样规避这类受骗上当的风险呢?
对此,四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长虎律师对记者说:“如果投诉者所述事实是真实的,那么银行业务员存在诱导和欺诈行为,违反《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储户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该合同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储户可依法要求撤销。合同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欺诈性质严重,储户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而且银行职员代售保险产品时应表明自己的代售身份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代售关系,并且应向储户如实介绍该产品的详细内容及相关风险,不得进行隐瞒和欺诈,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给储户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银行职员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及代售关系,而使储户因重大误解而遭受损失的,银行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周长虎律师最后提醒老年储户,在银行办业务时,遇到银行职员推销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员在银行推销保险产品时首先要弄清楚对方的身份,是银行职员还是保险业务推销员。其次,仔细询问保险产品的详细情况,不要被一些模糊或夸大用语和数字迷惑,并仔细阅读相关协议文本。最后,一定不要轻易签署相关协议,一定要阅读清楚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和签字。
晨报实习记者 王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