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近七旬的格力空调创始人朱洪江日前宣告“功成身退”,辞去董事长职务。随之而来的是,接替人选将成为焦点。
据熟悉格力人士表示,创造十年奇迹的“朱配董”关键人物董明珠将会接替董事长职务,而从
格力电器此次高层更替轨迹可清晰看到格力“二代”接班团队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的脉动。
董明珠或将出任董事长? 第八届董事会已满三年,格力电器不可避免地迎来换届选举。据公告显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共九人,其中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为:董明珠、周少强、鲁君四 、黄辉 、冯继勇、张军督;独立董事候选人为:朱恒鹏、钱爱民、贺小勇。
“朱董配”成功实现“格力奇迹”长达十年之久,两个性格迥异的合作者将格力打造成空调行业第一领军者。
对于新任董事长人选,格力董事局还未对外宣布,但仍在格力打拼的董明珠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最有可能的人选。
一位熟悉格力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朱洪江退任后,董明珠必然需要走在最前端,对于格力而言,董明珠是稳定人心的最佳人选。”
据了解,朱江洪的性格非常适合跟政府打交道,“父子之争”是朱洪江一手调停,其“大格力”的风格可见一斑。而董明珠更多的是做“事”和“市”,即行政事务和市场营销,在格力过往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董事长需要对宏观格局和各方利益协调精准,与政府打交道未必需要有棱有角,董明珠能否快接任朱江洪岗位,真正替代他而成为格力核心人物,就要看董明珠对于宏观和关系的把握。”著名产业经济评论家洪仕斌认为。
格力的发展战略,董明珠一直是坚定执行者,相信朱洪江的离去,格力长远的发展战略不会变;格力销售模式以专卖店为主,与众多家电三种模式不同,这个销售渠道由董明珠一手操刀,相信不会轻易改变。更令人担忧的是,朱江洪强调技术利器,而以营销见长的董明珠掌权之后,格力技术价值链是否还会壮大?
对此,据格力内部人士透露:“格力建立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去年研发收入40亿,研发人员不会因为朱江洪走了而流失,更不会削弱。”
二代接班团队 国资背景、空调一线力量组合 67岁的朱江洪原本在65岁时可以退休,然而却力挺格力三年后“功成身退”。董明珠58岁,在现在的格力团队中,找出与董明珠的人再度联袂,绝非易事。此次格力管理层的调整,随着新进人员的任命,格力电器第二代接班团队的图谱也浮出水面。
此次格力高层选举中,大股东格力集团推荐的董事候选人有董明珠、周少强、鲁君四、黄辉。除周少强外,其他三位均为格力原有领导层骨干。曾担任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的周少强空降格力,将担任珠海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周少强经济师出身,曾参与调研多家大型国企资产管理和改革重组工作,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然而对于空调行业初窥门径。业内人士指出,空降格力之后,周少强也主管重组、与企业、政府事务协调,关系匹配。
“国资背景的周少强入驻格力管理层可能是”二代“管理团队的铺垫,在大股东指导下,未来对于格力管理层两种力量国资背景和格力电器空调一线和可能进行有效组合。”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在新一届董事会候选人名单中,现任格力电器副总裁、总工程师黄辉技术出身,格力产品具有竞争力,恰恰源于技术领先,而此恰恰与负责技术的黄辉大有关系,即使在朱洪江卸任之后,黄辉仍旧主抓技术。
据了解,一旦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一职很可能花落黄辉。
“到目前为止,”朱配董“已经带格力上巅峰,每一代人物完成使命,如何慢慢淡化自己的角色也是一门艺术,新一代企业领导人如何在平台演绎,完善布局,二代管理团队如何传承是格力需要思考的。”洪仕斌告诉记者。
后朱洪江时代 “格力奇迹”能否继续演绎? 随着朱洪江的退去,十年“格力奇迹”的“朱董配”时代亦被认为宣告终结。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精神领袖的离开,一夜之间崩塌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乔布斯走了之后,苹果依然“红”,充分诠释着一个成熟企业是靠成熟机制推动,而不是靠一个人。然而,纵使朱洪江隐退,格力能否继续演绎奇迹?
数据显示,2011年,格力电器实现销售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37%;公司销售空调3455万台,同比增长31%。2011年,格力销售变频空调1210万台,在其出货中占比约35%,以38%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格力的骄人成绩,引发家电大鳄争相匹敌。格力空调一枝独秀,虽然醒目,亦被视为单打冠军。
洪仕斌认为:“未来家电企业大多打造全产业链模式,今天的韩国两巨头LG、三星都是全产业链模式,格力的未来模式如何发展值得深思。从格力营销管理来看,消费成本降低之余,消费便利性如何解决至关重要。”
单打冠军的模式能否支撑到最后,能否抵抗住劲敌美的的强势进攻,格力的战略制定和资源整合依旧是新的管理团队所要面临的问题。
“从静态环境来看,格力强有力体系构建,多年布局较为稳健;动态环境而言,全球经济不是很好,需求下降;竞争环境来说,最有力竞争对手美的的崛起,格力面临挑战。”家电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格力目前较为稳定,但是仍面临挑战。未来无论是董明珠主导还是后董明珠时代,如果把格力放在全球市场,仍与西门子三星有差距。况且格力80%贡献来自中国市场,国际市场贡献率为25%,仍然偏低。而三星国际品牌贡献70%来自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贡献率仍是努力方向。要想成为真正国际大品牌,技术需要重大突破,关键是技术向掌握原创技术过度。”刘步尘如是说。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