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柏瑞张娅回应:“我们沪深300的建仓期是6天”
一位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华泰柏瑞抢先建仓坐等嘉实“抬轿子”实际并不可行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从来没有一只基金能够如此影响市场。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基金经理张娅对理财周报记
者说:“我知道有很多媒体在讨论我们建仓的问题。但是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说我们只用了3天建仓。我们真实的建仓期是6天。”在过去的两周中,张娅、柳军管理的329亿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杨宇、张宏民管理的193亿的嘉实沪深300ETF正在成为众矢之的。市场无法理解的是,此前热盼的500亿资金对大盘的推动效应并未出现,相反,自从5月4日两只基金正式成立之后,大盘仅仅坚持了一天就掉头下跌。
这一结果令很多人傻眼,包括沪深300ETF的投资者、以及此前为了借力打力而购入沪深300基金或者相关蓝筹股的投资者。
尤其是在5月7日至5月11日这一新基金最重要的建仓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甚至超过上证综指。
最终,这两只产品都以亏损上市。截至5月21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累计净值是0.959元,嘉实沪深300ETF为0.9734元。5月28日,两只基金将同时上市流通,并且打开申购赎回。
5月4日-11日:
300亿资金造就幻觉顶部
早在沪深300ETF发行之前,华泰柏瑞提供给券商的资料中,明确提及,沪深300ETF将用5-6个工作日完成建仓。
因此当此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5月11日公布了2.39%的亏损时,引起激烈争论。外界集中认为,华泰柏瑞在大盘掉头向下的5月8日前就基本完成了建仓,也就是说,只用了5月4日、7日、8日三天时间,否则无法解释基金跌幅与大盘相若。
“我们在建仓期间所把握的主要原则是,一周左右完成建仓,每天的交易量控制在当日整个沪深300股票交易量的10%以内。建仓全部是按照股票的标准权重比例来的,尽量不对大盘造成影响。我们觉得现在沪深300的流动性也足够我们建仓了。”张娅说。
从盘面看,两只沪深300ETF入市,显然在短期内影响了大盘走势。华泰柏瑞的股票换购部分在30%左右,也就是说,有200亿左右的资金可投入股市;嘉实的股票换购部分在50%左右,有90多亿投入股市。
从5月4日到5月8日三天,沪深300总成交额为2301亿元,其不到10%的流动性,正好足够华泰柏瑞完成自己的建仓。
而5月4日、7日、8日,沪深300的成交额分别为737亿元、827亿元和737亿元。而在华泰柏瑞完成绝大部分建仓之后,成交量明显缩水。除了5月9日的成交量为694.8亿元之外,5月10日只有540.6亿元,11日缩到493.9亿元。
而据第三方机构估算,尽管嘉实整个建仓过程中以匀速为宗旨,比华泰柏瑞更好地控制了风险和对市场冲击,但是截至5月11日,嘉实沪深300ETF仓位也已经接近8成。但总体而言,由于建仓时间更长速度更慢,嘉实最终亏损小于华泰柏瑞。
最终,两只基金都难以避免指数基金建仓所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冲击市场,建仓直接影响到了市场涨跌。因为建仓而抬高市场价格,而在华泰柏瑞基本完成建仓之后,市场立刻掉头向下。
但是一位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此前业界传言,华泰柏瑞抢先建仓坐等嘉实“抬轿子”实际并不可行。“嘉实一共只有不到100亿的现金,如果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建仓,每天20个亿进入股市,根本不会产生大的冲击。就好像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这两只基金能把指数推到高点,实际沪深300的流动市值已经很高了,300亿投进去不可能产生长期作用。”
另一说法是,两只基金都快速建仓,是为了方便利用ETF对冲的投资者。但是一位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不允许投资股指期货、个人投资者一般也鲜少涉足、只有券商自营盘有此需求,因此基金公司层面不可能对基金经理发出这样的指令。
两只基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预期,也令此前不少投资沪深300指数或者相关蓝筹股的机构大呼上当。
另外,由于两只基金中有200亿元资产源于股票换购,可能也会对个股产生影响。两家公司都拒绝透露自己卖出的多余股票名单。但是此前大部分券商建议客户换ETF的股票品种包括工商银行等多个表现平庸的蓝筹股。
5月28日:帮忙资金如何撤退
5月28日,两只基金同时上市流通,并且打开申购赎回。业内普遍认为,此前在基金申购过程中的“帮忙资金”,将在这一个阶段伺机撤退。
对于大部分券商来说,这两只基金的发行成为一个“政治任务”,这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而两家基金公司也倾尽全力,华泰柏瑞大股东华泰证券亲自购入3.7亿,基金公司总裁韩勇。而嘉实基金总裁赵学军则亲自出面拜访了所有大券商老总。
“平时银行渠道开会嘉实的赵总都很少出面,这次肯上券商的门,说明公司真的重视这件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一位个人投资者向理财周报记者证实,此前相熟的券商营业部为了完成任务,曾经明确告诉他,免去所有申购费用,并且给予1%-2%的回扣。
而对于券商自己来说,用自营资金进入冲量,一般也会得到交易席位的分仓回报。但是由于两只沪深300ETF打开时亏损都超过2%,来自各个层面的帮忙资金有很大可能亏损。而多位业内人士称,其中短期压力最大的,应该是通过券商营业部通道用现金申购的个人投资者。
“到现在我们略有亏损,但不会考虑赎回。”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基金投资负责人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嘉实和华泰柏瑞我们都买了,但是我们全部都是用股票换的,所以亏损不大。我们买这个作为长期配置,所以不会考虑短期净值。”
而一家同样购买了两只沪深300ETF的券商自营部门负责人则表示,针对沪深300ETF有对应的套保操作,但他拒绝透露具体操作办法。
“各家券商都在发展创新业务,比如与期货对冲、转融通,沪深300ETF很快就会纳入两融标的。而且,交易所还在准备推出沪深300ETF的期权。”张娅说,“我不认为基金上市之后,券商方面会有很大的赎回压力。”